根据文中语句,回答下列问题。(1)课文用哪八个字概括富春江山水?(2)“风烟俱净,天山共色”是近景还是远景?写出了光和色的什么特点?(3)最后四
根据文中语句,回答下列问题。 (1)课文用哪八个字概括富春江山水? (2)“风烟俱净,天山共色”是近景还是远景?写出了光和色的什么特点? (3)最后四句形容夹岸林木遮天蔽日,哪一句是关键句? (4)文中多处写出了作者的主观感觉,甚至是想象和幻觉,试举出几句说明。 |
第1小题,这八个字是“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第2小题,这是远景。它写出了光的“明净”的特点,正如此才可能极目远眺;又写出了色的“浅淡纯净”,这样,淡蓝的远山就融进了蔚蓝的天空中,形成了“天山共色”的美景。这也是远景的特点,色彩会由深变浅,由浓变淡,由杂多变单一,显出一种澄明轻柔之美。当然正如主编导读说的,又不是绝对的透明,否则山色与天色就还能分清,这是一种恰到好处的透明。 第3小题,关键句为“有时见日”。正是有时能见到太阳(阳光)才显出林木遮天蔽日。这叫反衬手法,譬如以动衬静更显静,以静衬动更显动,“万绿丛中一点红”,正是红绿互衬更显红绿。也可认为关键句为“在昼犹昏”,这叫效果手法(也是间接描写),遮天蔽日产生的效果。前头“有时见日”也是效果手法,遮天蔽日带来的效果。关于效果手法的好处,本单元余光中的《中国山水游记的感性》有详述。另外,此段林木遮天应是富春江某段之景,否则就无法看到“夹岸高山”“千百成峰”的情景了,自然也给人又入一佳境的信步观景之感。详见主编导读,参见参考资料。 第4小题,这些句子如:天山共色;任意东西;急湍甚箭,猛浪若奔;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在昼犹昏等。急流自然不是奔马,这是想象,但像飞箭、奔马的想象并不奇特,而说高山凭借着高峻的山势争着向上(负势竞上,争高直指),竟相伸展,互比高低(互相轩邈)等,就非常有特色了。这完全是因为夹岸两边的山势过于险峻逼近,峰峰直指天空的特点带来的非常主观化的感觉、想象、幻觉。否则,人的视觉怎能看到山在“向上”“伸展”地运动?山又怎能像人那样互比高低?山本来就“千百成峰”,怎会是“争高直指”的结果?然而正是这样的主观感觉,这样的拟人化,才更为形象逼真地写出了两岸山势的特点。此外,窥谷忘反,也是主观感觉,因为也可能或因心境不佳,或因见多不怪,或因另有看法等而窥谷即反。至于鸢飞戾天、经纶世务两句的借题发挥更是主观化的表达了。 |
爸爸比儿子大二十八岁七年后爸爸的年龄是儿孑的3倍问今年爸爸和儿子各多大?爸爸比儿子大二十八岁七年后 2020-06-11 …
问问山岗/山冈一般有多大呢?1.问问,一般用那个gang字呢?2.山岗小山?请问海拔是多少米呢?3 2020-06-15 …
八大山人以哑字署门八大山人者,即朱耷,明宗室也。为诸生,世居南昌。弱冠明亡,弃家遁奉新山中,剃发为 2020-06-23 …
这类问题有点难,但我急用,回答一点是一点.1.名句填空八工山上,().日月经天,().2.写出下面 2020-07-02 …
有趣的山名:1.一江山()2.二郎山()3.三危山()4.四明山()5.五台山()6.六合山()7 2020-07-03 …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甲山在乙山的方向.(2)甲、乙两山顶的图上距离是3厘米,则两地的实地距离是 2020-11-10 …
请问清代的八大山人是指一位画家还是八位,是谁? 2020-12-09 …
指出下列书画家的原名.1.王右军2.颜鲁公3.八大山人4.郑板桥 2020-12-09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9分,每小题3分)山市(清)蒲松龄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然数年恒 2020-12-21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9分,每小题3分)山市(清)蒲松龄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然数年恒 2020-12-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