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历史-->
在中西文化的交流中,古代中国长期占据强势地位,曾以“中学西传”著称于世;但中国在近代前夜却裹步不前,造成被动挨打的局面,于是中国人开始学习西方,出现了“西学东渐”的趋
题目详情
在中西文化的交流中,古代中国长期占据强势地位,曾以“中学西传”著称于世;但中国在近代前夜却裹步不前,造成被动挨打的局面,于是中国人开始学习西方,出现了“西学东渐”的趋势。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造纸术外传示意图

材料二 徐光启于1606年与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合译了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一至六卷平面几何部分。他又编译了《大测》,把平面三角介绍进来。徐光启热心于农业的科学研究与试验,编著了《农政全书》,这是他最大的贡献。他又与意大利传教士熊三拔合作编译了《泰西水法》六卷,在中国原有水利灌溉方法和工具的基础上,选择对当时具有实用价。值的先进方法,经过制器和试验,编译入书,并在天津开辟水田,试用新法,大获成功。
材料三 在西学东渐的过程中,有几位里程碑式的人物,他们分别是:

(1)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明朝晚期出现“西学东渐”的原因。请结合时代背景分析:为何明朝晚期的“西学东渐”没能使中国从传统科技真正走向近代科技?
(2)根据材料三的提示,简要概括中国近代前期(1840-1919年)“西学东渐”的特征。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试分析由“中学西传”转向“西学东渐”过程中所蕴含的中国社会的变迁。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造纸术外传示意图

材料二 徐光启于1606年与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合译了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一至六卷平面几何部分。他又编译了《大测》,把平面三角介绍进来。徐光启热心于农业的科学研究与试验,编著了《农政全书》,这是他最大的贡献。他又与意大利传教士熊三拔合作编译了《泰西水法》六卷,在中国原有水利灌溉方法和工具的基础上,选择对当时具有实用价。值的先进方法,经过制器和试验,编译入书,并在天津开辟水田,试用新法,大获成功。
材料三 在西学东渐的过程中,有几位里程碑式的人物,他们分别是:

(1)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明朝晚期出现“西学东渐”的原因。请结合时代背景分析:为何明朝晚期的“西学东渐”没能使中国从传统科技真正走向近代科技?
(2)根据材料三的提示,简要概括中国近代前期(1840-1919年)“西学东渐”的特征。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试分析由“中学西传”转向“西学东渐”过程中所蕴含的中国社会的变迁。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第一小问:依据材料“徐光启于1606年与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合译了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一至六卷平面几何部分.他又编译了《大测》,把平面三角介绍进来.徐光启热心于农业的科学研究与试验,编著了《农政全书...
看了在中西文化的交流中,古代中国长...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山之南水之北称为阳,反之为阴;那山之东或山之西称为什么?因为山脉的走向不光是东西走向的,我希望回答 2020-04-26 …
奴隶社会:夏商周时期,土地归所有。西周的土地制度称为“”。春秋时期,趋于瓦解。各诸侯国进行税制改革 2020-05-17 …
0°经线又叫分界线.从0°经线向东、向西各划分为东西经,以东称东经,用“E”表示;以西称西经,用“ 2020-05-23 …
19世纪60年代以前,西方人被中国人称为“夷”,而从60年代开始,中国人又将西方人改称为“洋”,这 2020-07-02 …
用弹簧称东西,称2千克物体,长12.5厘米,称6千克,长13.5厘米,没有东西时,长多少厘米? 2020-07-23 …
电视剧《走西口》讲述的是清朝末年民国初期山西田家背井离乡“走西口”的传奇故事.在中国古代史上,北方人 2020-11-13 …
民国时期,在社交礼仪上逐渐用西方的握手、鞠躬取代跪拜礼,称呼上用“先生”“同志”取代“老爷”“大人” 2020-11-15 …
在物理学里,作用力使物体绕着转动轴或支点转动的趋向,称为力矩(torque).转动力矩又称为转矩.难 2020-12-01 …
在中西文化论战中杜亚泉称:中国固有文明“正足以救西洋文明之弊,济西洋文明之穷。”陈独秀则称:“若是决 2020-12-09 …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公元前138年和公元前119年,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后来西域各地也派使节曰访,汉 2021-01-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