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5题明月清泉自在怀贾平凹①读王维的《山居秋暝》时年龄还小,想像不来“松间明月”的高洁,也不懂得“泉流石上”是什么样。母亲说这是一幅很美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5题

明月清泉自在怀

贾平凹

①读王维的《山居秋暝》时年龄还小,想像不来“松间明月”的高洁,也不懂得“泉流石上”是什么样。母亲说这是一幅很美很美的风景画,要我好好背,说背熟了就知道意思了。可我虽将诗句背得滚瓜烂熟,其意义依然不懂。什么空山、清泉、渔舟这些田园风物也只是朦胧,而乡野情致则更模糊了。

②后来上了大学,有了些古文功底,常常自豪于同窗学友,翻来覆去的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也能时常获得师长赞许。再后来深入乡村,那儿有田园,却无松竹流泉;及至上了华山、峨眉山,并且专在月夜听泉,古刹闻钟,乘江南渔舟,访溪边浣女,都为寻找王维《山居秋暝》的那种灿烂意境,都为了却“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那份执著情结。一段时间,于人世纷杂之中,自以为林泉在胸,甚至以渔樵野老自居,说和同事纠纷,劝解祸中难人。自以为心中有了王维,就了却了人间烦恼,看透了红尘纷争;更自以为一壶清茶,便可笑谈古今。

③真正进入了人生的生存程序——结婚、生子、住房、柴米油盐,等等,才知道青年时代“明月松间照”式的“超脱”,只不过是少年时代“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浮雕和顺延。真正对王维和他的诗的理解,是在经历了无数生命的体验和阅历的堆积之后。 人之一生,苦也罢,乐也罢;得也罢,失也罢——要紧的是心间那一泓清潭里不能没有月辉。 哲学家培根说过:“历史使人明智,诗歌使人灵秀。”顶上的松阴,足下的流泉以及坐下的磐石,何曾因宠辱得失而抛却自在?又何曾因风霜雨雪而易移萎缩?它们自我踏实,不变心性,才有了千年的阅历,万年的长久,也才有了诗人的神韵和学者的品性。      我不止一次地造访过终南山翠华池边那棵苍松,也每年数次带外地朋友去观览黄帝陵下的汉武帝手植柏,还常常携着孩子在碑林前的唐槐边盘桓……这些木中的祖宗,旱天雷摧折过它们的骨干,三九冰冻冻裂过它们的树皮,甚至它们还挨过野樵顽童的斧斫和毛虫鸟雀的啮啄,然而它们全都无言地忍受了,它们默默地自我修复、自我完善。 到头来,这风霜雨雪,这刀斧虫雀,统统化做了其根下营养自身的泥土和涵育情操的“胎盘”。 这是何等的气度和胸襟?相形之下,那些不惜以自己的尊严和人格与金钱地位、功名利禄作交换,最终腰缠万贯、飞黄腾达的小人的蝇营狗苟算得了什么?且让他暂去得逞又能怎样。

王维实在是唐朝的爱因斯坦,他把山水景物参悟得那么透彻 。所谓穷极物理形而上学于他实在是储之心灵,口吐莲花!坦诚、执著、自识,使王维远离了贪婪、附庸、嫉妒的装饰,从而永葆了自身人品、诗品顽强的生命力。谁又能说不呢?的确,“空山”是一种胸襟,“新雨”是一种态度;“天气”是一种环境,“晚来”是瞬时的境遇。“竹喧”也罢,“莲动”也罢,“春芳”也罢,“王孙”也罢,生活中的诱惑实在太多太多,而物质的欲望则永无止境,什么都要的结果最终只能是什么都没有得到。惟有甘于清贫,甘于寂寞,自始至终保持独立的人格,这才是人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王维的人生态度正是因为有了太多的放弃,也便才有了他“息阴无恶木,饮水必清源”的高洁清怀,也便才有了他哲悟金铂般的千古名篇!

⑤“明月松间照”,照一片娴静淡泊寄寓我无所栖息的灵魂:“清泉石上流”,流一江春水细浪淘洗我劳累庸碌之身躯。浣女是个好,渔舟也是个好,好的质地在于劳作,在于独立,在于思想——这是物质的创造,更是精神的明月清泉。

                                     (选自《青年博览》2006年12期)

1.结合文意,概括并依次列出 作者理解王维的诗 《山居秋暝》所经历的几个阶段的不同感受?

2.作者不止一次的造访、观赏、盘桓于终南山的苍松、黄帝陵的古柏和碑林前的唐槐前,他钟情于它们的原因是什么?

3.文中划线的句子有什么深刻的含义?

   (1)人之一生,苦也罢,乐也罢;得也罢,失也罢——要紧的是心间那一泓清潭里不能没有月辉。

   (2)到头来,这风霜雨雪,这刀斧虫雀,统统化做了其根下营养自身的泥土和涵育情操的“胎盘”。

4.作者为什么说“王维实在是唐朝的爱因斯坦,他把山水景物参悟得那么透彻”?

5.从全文来看作者谈王维的《山居秋暝》“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有什么作用?体现了作者怎样的一种人生态度?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结合文意,概括并依次列出作者理解王维的诗《山居秋暝》所经历的几个阶段的不同感受?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    (1)小时候,诗句背得滚瓜烂熟,其意义依然不懂;    (2)青年时期自以为读懂了,却只是自以为是的超脱;    (3)成年时期经历了无数生命体验和阅读堆积之后才读懂,并拥有了娴静淡泊的人生态度。 2.(1)由人及物联想,它们历千年万年,风霜刀剑、毛虫鸟雀的啮啄的松柏,依然能够屹立于天地之间,“自我踏实,不变心性”,它们已拥有诗人的神韵和学者的品性;    (2)与那些“不惜以自己的尊严和人格与金钱地位、功名利禄作交换,最终腰缠万贯、飞黄腾达的小人的蝇营狗苟”形成对比,赞美了它们自我修复的气度和胸襟,突出文章深刻主旨,人生在世,面对宠辱得失,要悠然淡泊;一种豁达的胸襟,高洁的情操,淡泊名利,追求高尚的人格和尊严。 3.(1)这句话强调的是,人生在世,面对宠辱得失,要悠然淡泊;“月辉”比喻一种豁达的胸襟,高洁的情操,淡泊名利,追求高尚的人格和尊严    (2)苍松、古柏和唐槐从恶劣环境中汲取营养,涵育情操。 4.作者为什么说“王维实在是唐朝的爱因斯坦,他把山水景物参悟得那么透彻”? 借爱因斯坦的人品和学识来衬托王维的人品和学识,王维能够像爱因斯坦那样参透万物,并从中体悟到人生道理,坦诚、执著、自识的高洁情怀。 5.(1)在结构上照应题目“明月青松自在怀”引出下文,并下文对诗句的透彻理解作铺垫    (2)在内容上托物言志,明月清泉象征远离尘世纷争、甘于清贫、甘于寂寞,同时勇于放弃,自始至终不为功名利禄折腰保持独立人格的人生态度, 展现了作者“经历了生命的体验和阅历的堆积之后”对诗句在认识上的升华过程, 寄托作者对高雅纯洁人生境界的追求。
看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5题明月...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1、abcd四个车间要加工完成1800个零件,a车间完成的量是其他三个车间完成总量的1/4,b车间完  2020-03-31 …

今天中考,英语作文、今天是父亲节,假如你是李华请你给美国笔友john写一份电子邮件1、表述你和父亲  2020-06-10 …

《故都的秋》读完本文后,不妨再对文章的题目作一点思考与探究:故都的秋能否改成北平之秋或北国之秋?高  2020-06-23 …

母亲看完戏()来不及卸妆,()我提早来到了人间.填合适的关联母亲看完戏()来不及卸妆,()我提早来  2020-06-30 …

物理世界荡秋千的技巧与能量转化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荡秋千的情景,秋千荡来荡去,幅度越来越小,最终停了  2020-07-11 …

阅读《粥里春秋》,完成小题。(共15分)粥里春秋①刚懂事,读过几年私塾的父亲就一字一顿地教我牢记:  2020-07-28 …

胡适曾物色五个人翻译《莎士比亚全集》,只有梁实秋先生坚持了下来。他用了36年时间完成了翻译工作,他的  2020-11-01 …

寿县男生金书家,背着自己残疾的母亲读完高中后,2010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安徽医科大学。19岁的金书家  2020-11-25 …

阅读《秋水》完成后面小题(12分)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  2020-12-17 …

荡秋千是小朋友喜爱的一项课外运动.某同学在荡秋千时,在最大偏转角处迅速下蹲,在最低点处迅速站立,下蹲  2021-01-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