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消逝于透明之中纳兰妙殊(1)在朋友家读到一册绘本,上面写着:爷爷越来越透明了,他把东西藏起来让我们找,其实我们都能看得到就藏在他背后。后来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消逝于透明之中
纳兰妙殊 (1)在朋友家读到一册绘本,上面写着:爷爷越来越透明了,他把东西藏起来让我们找,其实我们都能看得到就藏在他背后。后来他就彻底成了透明人。人们以为爷爷死了,不过有时空中会传来爷爷说话的声音,大家才知道他还活着。
(2)--我姥姥死的时候,透明人当了快十年了。
(3)姥姥在高寿这条路上蹒跚前行。八十了,八十五了,九十了,九十五了。每回过生日时大家都说,您老人家肯定能活过一百岁。她笑嘻嘻的,好,好,我就没皮没脸地活着,活到一百岁,真成老妖精了。
(4)她死的这年九十六岁。
(5)寿则多辱。周作人晚年把这四个字刻作一枚闲章,无限沉痛。巴金说:“长寿是一种惩罚。”活得越短,越没机会露出纰漏、丑态、昏聩。
(6)衰老像夜晚一样徐徐降临,光并不是一下子就散尽,死神有惊人的耐心,有时他喜欢一钱一钱地凌迟。八十岁时,姥姥的食量仍是阖家之最。她独个儿住在老房子里,自己伺候一个蜂窝煤炉子,自己买菜做饭,虽是颠一对小脚,行如风摆杨柳,但还利索得很。她对大家都很有用,儿子的孩子尚小,都得靠姥姥帮忙看管。
(7)后来她越来越老了,城池一座一座失守,守军一舍一舍败退,退至膏肓之中。她不能再为家人提供帮助,只能彻底地索取,因此她逐渐透明下去,世界渐渐看不见她了。
(8)生命和岁月交给她的能力,最终按原本的顺序一样一样还回去。五年前,很难出门了,用轮椅推到外面花园里,还能搀着别人的手走两步,走到池子边看人用馒头喂金鱼。后来不再出屋,不过还能从这间屋走到那间屋。再后来彻底不能行走,但还勉强能站立。再后来站起来也不能了。
(9)三年里整日只倚枕坐着,由母亲把她抱到马桶上。她的食量逐渐减少,食谱逐渐缩短,需要多费牙齿之力与肠胃之力的美味一项一项与她道别。
(10)最后半年,她吃得像个初生婴儿,粥、牛奶,一点点肉糜。
(11)到临终两个月,粥与牛奶亦被肠胃拒绝了,只剩了饮水,蜂蜜调制的水、糖水。再让她喝两口牛奶,下午就泻一床。仅余的生命力负隅顽抗,又把这座孤城苦守了两个月,直至弹尽粮绝。
(12)最后一次回家看她,她的精神已不够把眼皮撑足。眯缝眼看我,仍笑,喊我乳名,声音又虚又小,像一片揉烂的纸条。阳光照着她,能透过去。
(13)我拉起她的手,攥一攥,又放下,然后做了一次从没跟她做过的动作:握着她硬邦邦硌手的肩膀,嘴唇碰着她颧骨,轻轻一吻。那皮肤薄得像一层膜。
(14)她眼皮下闪出一星欣慰和快活,低声说,哟。然后问,你回来待几天啊?我说,明天就走,你等着我,我再来看你。她半迷蒙地一笑,代替回答。
(15)到世上来学会的第一样本领以及丢掉的最后一样,都是:呼吸。
(16)初夏的上午,她咽下了最后一口呼吸。
(1)如何理解标题“消逝于透明之中”?
(2)文章第五段引用周作人印章上的字和巴金的话有何作用?
(3)文中划线部分提到“她不能再为家人提供帮助,只能彻底索取,因此她逐渐透明下去,世界渐渐看不见她了。”请结合全文解释这句话的含义并联系现实生活,谈谈你的感触。
(4)下面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___
A.本文第①段中由朋友绘本上写的字引出下文,同时也借朋友的爷爷暗示老人生活在“透明”之中不是个别现象,而是比较普遍的现象。
B.文章第⑥段写姥姥八十岁时依然独立生活,利索地照顾自己,甚至 帮助儿女照看孩子,是暗指姥姥儿女的不孝,表达作者对他们要姥姥照顾孩子这一事情的不满。
C.文章运用了动作、神态、外貌等多种描写手法,从不同角度刻画人物,塑造了一个勤劳、善良、朴实、让人怜惜的姥姥。
D.本文作者通过回忆姥姥生前片段,并用饱含深情的笔墨把他们记录下来,全文形散神不散,表达出作者对老人离开的不舍,同时也启示读者给予老人更多的关注和爱,不要把他们的情感需求当透明。
E.全文借朋友的爷爷和姥姥暮年时的种种表现,表达了对死亡的无奈和恐惧之情。
消逝于透明之中
纳兰妙殊 (1)在朋友家读到一册绘本,上面写着:爷爷越来越透明了,他把东西藏起来让我们找,其实我们都能看得到就藏在他背后。后来他就彻底成了透明人。人们以为爷爷死了,不过有时空中会传来爷爷说话的声音,大家才知道他还活着。
(2)--我姥姥死的时候,透明人当了快十年了。
(3)姥姥在高寿这条路上蹒跚前行。八十了,八十五了,九十了,九十五了。每回过生日时大家都说,您老人家肯定能活过一百岁。她笑嘻嘻的,好,好,我就没皮没脸地活着,活到一百岁,真成老妖精了。
(4)她死的这年九十六岁。
(5)寿则多辱。周作人晚年把这四个字刻作一枚闲章,无限沉痛。巴金说:“长寿是一种惩罚。”活得越短,越没机会露出纰漏、丑态、昏聩。
(6)衰老像夜晚一样徐徐降临,光并不是一下子就散尽,死神有惊人的耐心,有时他喜欢一钱一钱地凌迟。八十岁时,姥姥的食量仍是阖家之最。她独个儿住在老房子里,自己伺候一个蜂窝煤炉子,自己买菜做饭,虽是颠一对小脚,行如风摆杨柳,但还利索得很。她对大家都很有用,儿子的孩子尚小,都得靠姥姥帮忙看管。
(7)后来她越来越老了,城池一座一座失守,守军一舍一舍败退,退至膏肓之中。她不能再为家人提供帮助,只能彻底地索取,因此她逐渐透明下去,世界渐渐看不见她了。
(8)生命和岁月交给她的能力,最终按原本的顺序一样一样还回去。五年前,很难出门了,用轮椅推到外面花园里,还能搀着别人的手走两步,走到池子边看人用馒头喂金鱼。后来不再出屋,不过还能从这间屋走到那间屋。再后来彻底不能行走,但还勉强能站立。再后来站起来也不能了。
(9)三年里整日只倚枕坐着,由母亲把她抱到马桶上。她的食量逐渐减少,食谱逐渐缩短,需要多费牙齿之力与肠胃之力的美味一项一项与她道别。
(10)最后半年,她吃得像个初生婴儿,粥、牛奶,一点点肉糜。
(11)到临终两个月,粥与牛奶亦被肠胃拒绝了,只剩了饮水,蜂蜜调制的水、糖水。再让她喝两口牛奶,下午就泻一床。仅余的生命力负隅顽抗,又把这座孤城苦守了两个月,直至弹尽粮绝。
(12)最后一次回家看她,她的精神已不够把眼皮撑足。眯缝眼看我,仍笑,喊我乳名,声音又虚又小,像一片揉烂的纸条。阳光照着她,能透过去。
(13)我拉起她的手,攥一攥,又放下,然后做了一次从没跟她做过的动作:握着她硬邦邦硌手的肩膀,嘴唇碰着她颧骨,轻轻一吻。那皮肤薄得像一层膜。
(14)她眼皮下闪出一星欣慰和快活,低声说,哟。然后问,你回来待几天啊?我说,明天就走,你等着我,我再来看你。她半迷蒙地一笑,代替回答。
(15)到世上来学会的第一样本领以及丢掉的最后一样,都是:呼吸。
(16)初夏的上午,她咽下了最后一口呼吸。
(1)如何理解标题“消逝于透明之中”?
(2)文章第五段引用周作人印章上的字和巴金的话有何作用?
(3)文中划线部分提到“她不能再为家人提供帮助,只能彻底索取,因此她逐渐透明下去,世界渐渐看不见她了。”请结合全文解释这句话的含义并联系现实生活,谈谈你的感触。
(4)下面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___
A.本文第①段中由朋友绘本上写的字引出下文,同时也借朋友的爷爷暗示老人生活在“透明”之中不是个别现象,而是比较普遍的现象。
B.文章第⑥段写姥姥八十岁时依然独立生活,利索地照顾自己,甚至 帮助儿女照看孩子,是暗指姥姥儿女的不孝,表达作者对他们要姥姥照顾孩子这一事情的不满。
C.文章运用了动作、神态、外貌等多种描写手法,从不同角度刻画人物,塑造了一个勤劳、善良、朴实、让人怜惜的姥姥。
D.本文作者通过回忆姥姥生前片段,并用饱含深情的笔墨把他们记录下来,全文形散神不散,表达出作者对老人离开的不舍,同时也启示读者给予老人更多的关注和爱,不要把他们的情感需求当透明。
E.全文借朋友的爷爷和姥姥暮年时的种种表现,表达了对死亡的无奈和恐惧之情。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此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标题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正确理解文本的基本内容,对标题的理解要从不同侧面进行赏析,“消逝于透明之中”中首先要理解“透明”的特殊含义,明确透明的多层意思,“透明”不...
看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消逝...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孔老夫子著过书吗我在看冯友兰先生的中国哲学史,他提到这六经没有一本是夫子所著,就算是为易,礼,作注 2020-05-17 …
假如你是李东,你在外地上学的好朋友兰兰写信给你,向你寻求帮助,请你根据信的内容写一封回信.1,兰兰 2020-06-05 …
下面是“纪念依法治国方略实施10周年‘众语依法治国’专栏”中两位网友所发的帖子。请分析网友的帖子, 2020-06-19 …
网友“兰兰”在帖子中写道:“不依法治国,就没有社会的稳定、人民生活的安宁,更谈不上国家和民族的发展 2020-06-19 …
赵友兰有道数学题做不出,请教班长郭巧玲,郭巧玲让她先看例题,再好好想想.根据以上情境,想象一下她们 2020-06-29 …
关于团结的成语金龟换酒金兰之友兰友瓜戚民胞物与莫逆之交戮力同心同心协力亲如手足情同手足情深潭水雪中 2020-07-24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喷发英武正气很小的时候,宗璞就开始背诵诗词。父亲冯友兰会给她选一些诗, 2020-11-05 …
在下列括号里填上字,在下列括号里填上字:(1)彼此有交情的人称()友(2)在一起战斗的人称()友(3 2020-11-23 …
如图甲,石碑上“友兰湿地公园”几个苍劲有力的大字因为(“反射”或“吸收”)红光而成红色;图乙,河堤上 2020-12-08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青年冯友兰的重大选择王仁宇1923年,冯友兰学成归国,应聘到中州大学。 2020-12-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