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先生?(一)我最初遇见朱自清先生是在1932年的夏天,那时我住在柏林西郊,他在清华任教休假到伦敦住了一年,归途路过柏林。我请他到我住的地方谈过一次,过了几
? (一)我最初遇见朱自清先生是在1932年的夏天,那时我住在柏林西郊,他在清华任教休假到伦敦住了一年,归途路过柏林。我请他到我住的地方谈过一次,过了几天,又陪他到波茨坦的无忧宫去游玩过。他很少说话,只注意听旁人谈讲;他游无忧宫时,因为语言文字的隔阂,不住地问这个问那个,那诚挚求真的目光使回答者不好意思说一句强不知以为知的话。以后他就到意大利,从威尼斯登船回国了。三年后,我也回国了,和他却很少见面,见了面也没有得到过充足的时间长谈。至于常常见面,能以谈些文字上的问题时,则是共同在昆明西南联合大学教书的那几年。?
(二)①他谈话时,仍然和我在柏林时所得到的印象一样,②他倾心听取旁人的意见,旁人的意见只要有一分可取,他便点头称是。③他对我的确发生过这样的作用,我不知道别人在他面前是否也有过同样的感觉,但愿他的诚挚和虚心——这最显示在他那两只大眼睛上——曾经启迪过不少的人,应该怎样向人谈话!④?
(三)由虚心产生出来的是公平,没有偏见,党同伐异刻薄寡恩,在朱先生写的文字里是读不到的。他不是没有自己的意见,但他对于每个文艺工作者都给予分所应得的地位,不轻易抹杀任何一个的努力。去年“五四”,北大举行文艺晚会,我和他都被约去讲演,我在讲演时攻击到战前所谓象征派的诗,夜半回来,他在路上向我说:“你说得对,只是有些过分。”今年七月四日,我到清华园——这是我最后一次见他,他已十分憔悴,谈起一个过于主观的批评家,他尽管也反对他的主观,但还是说:“他读了不少的书。”?
(四)一个没有偏见的、过于宽容的人,容易给人以乡愿注的印象,但是我们从朱先生的身上看不出一点乡愿的气味。一切在他的心中自有分寸,他对于恶势力绝不宽容,尤其是近两年来,也就是回到北平以来,他的文章与行动,无时不在支持新文艺以及新中国向着光明方面的发展。 他有激愤,有热烈的渴望,不过这都蒙在他那平静的面貌与朴质的生活形式下边,使一生疏的人不能立即发现 。他最近出版的两部论文集《论雅俗共赏》和《标准尺度》是他最坦白的说明。他一步步地转变,所以步步都脚踏实地;他认为应该怎样,便怎样。我们应该怎样呢?每个心地清明的中国人都会知道得清楚。?
注:要指外貌忠厚、实际欺世盗名的人,一般引申为没有原则是非的人。本文所用的是后一种意义。
1.“他这样虚心,使谈话者不敢说不负责任的话。”这句话是从第(二)自然段中抽出来的,请把它放回去,应放在
闭户经年,取解元如反掌耳的解释还有,其应景诗文,不甚措意,谓后世知我不在是的解释 2020-05-17 …
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为什么要在“你”的后面停顿,而不在“是”的后面停顿 2020-05-23 …
现在是…的时候了(词组) 2020-06-03 …
诗人孟郊在考中进士后,写诗道:“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这句话说明[]A.孟郊喜欢骑马B 2020-06-09 …
唐朝诗人孟郊在七言律诗《登科后》写道:“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 2020-06-09 …
下面的物质哪些是岩石,哪些不是?在是的后面画对号。A石油()B大下面的物质哪些是岩石,哪些不是?在 2020-06-09 …
文学言语理解公考对一篇规范的论文,因版面限制而去砍综述、删注释,实在是的不智之举.填入划横线部分最 2020-06-13 …
如何解释对立面?.哲学上指处于矛盾统一体中的相互依存、相互斗争的两个方面.问一个不该问的问题,比如 2020-06-25 …
冯至《在郊原》诗《在郊原》的原文,需要有分节的,不能是一大块。你回答的很快,但答案不完整哦。而且我 2020-06-30 …
关于城市生活和城郊生活的英语作文从三个方面来讲1,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到城郊生活,产生这种现象的 2020-06-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