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2007年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发生严重枪击事件,造成包括凶手在内的33人死亡。在遇难者悼念仪式上,敲响33声丧钟,安放33块悼念碑。事后凶手赵承熙家人发表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2007年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发生严重枪击事件,造成包括凶手在内的33人死亡。在遇难者悼念仪式上,敲响33声丧钟,安放33块悼念碑。事后凶手赵承熙家人发表公开致歉声明,很多遇难者家属表示,不原谅他的行为,但是对他的家人表示同情、遗憾。相信他们正生活在恶梦中。
2004年云南大学学生马加爵因杀害同学而被枪决,种种不光彩的压力让他的家人难以坦然地处理他的后事。马加爵的姐姐在听到弟弟被枪决后绝望地恳求社会和人们:“我们会接受事实,但却有一个请求:请善待我们!”
任何人作恶都必将遭到惩罚,这是社会的公义和道德准则。对于作恶者的家人和朋友我们该如何对待,在道德、法律、社会公义和个人等层面上引发我们怎样的思考呢?
对此你有何感想,请选择一个角度,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标题,写一篇议论文。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提供两则材料的材料作文。要从两则材料中找到共性的东西,就容易立意,而不至于偏题。第一则材料信息很丰富,既有事实,也有人们的留言。读完这则消息,与其是说被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发生的校园惨案本身令人震惊(33条生命消失!),还不如是说被惨案发生后,在悼念活动中竟连凶手也一起悼念的事实震惊!因为,在我们的传统观念中,杀人凶手罪不容诛,罄竹难书!
  “33”这个数字为什么让我们惊讶?为什么只想到“32”而不会想到“33”?那令我们震惊的“33”意味着什么?为什么在我们的悲伤经验里没有凶手的位置?为什么凶手理应是愤恨的对象,而不是悲伤的对象?回答这一系列问题,就可以找到立意的根据。
  第二则材料所反映的问题,恰好与第一则相反。马加爵同样是校园凶案的制造者。他的伏法,是罪有应得。但他被处决后的情形以及家人的境遇,值得我们深思。我们的文化价值体系中还缺少什么?爱和恨、恩和怨、是和非、罪与罚、善与恶,该怎样把握?由此生发开去,就容易理解。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
点评:考场作文的立意,最重要要的是准、稳。如果没有十足的把握,尽量不要标新立异。要做到“准”“稳”要善于找到命题人在立意方面有相关暗示的关键词语或句子。这些关键性的句子往往在材料的结尾处,往往以议论句的形式出现。关键的词语可能是出现次数较多,且有象征意义的词语。材料作文的开头,最好能够将材料简述一次,然后依据材料提出中心论点。在作文的开头将材料简述一次,可以保证自己的观点的确源于材料,不会脱离材料。且能够明确地体现从材料中提炼自己的中心论点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