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家王守仁提出“致良知”说。这里的“良知”是指()A.人心固有的是非善恶标准B.圣人独有的是非道德标准
理学家王守仁提出 “ 致良知 ” 说。这里的 “ 良知 ” 是指 ( )
A .人心固有的是非善恶标准 B .圣人独有的是非道德标准
C .通过学习获得的良好知识 D .存在于外部世界的规律
选 A 。王守仁是心学的集大成者,他所谓的良知是人心固有的是非善恶标准,故 A 项正确。 B 项错在 “ 圣人独有 ” , C 项明显不符合心学理论, D 项错在 “ 外部世界 ” ,应是内心世界。
中国成语关于读书的成语,请帮我找出鲜明几个的反义词:一览无余抓耳烧腮抑扬顿挫,一孔之见自言自语专心 2020-07-05 …
我国古代哲学家陆九渊认为“心即理,天下万物之理不外乎吾心,格物只需反省内求以。”下列选项与这种哲学观 2020-11-05 …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四书”之一的《大学》里这样说:一个人教育的出发点是“格 2020-11-05 …
天地虽大,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虽凡夫俗子,皆可为圣贤。此观点为A.格物致知B.致良知C.知行合一 2020-11-05 …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四书”之一的《大学》里这样说:一个人教育的出发点是 2020-11-05 …
北宋至明朝中期,理学不断发展。程朱理学、陆王心学的共同点是A.物皆有理,格物致知B.纲常伦纪,即为天 2020-11-05 …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要从此词中体会“天地生物之心”,属于:A.人性本善B. 2020-11-25 …
朱熹强调“格物致知”,认为格物就是穷尽事物之理,致知就是推致其知以至其极;陆九渊则从“心即理”出发, 2021-01-13 …
天地虽大,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虽凡夫俗子,皆可为圣贤。此观点为A.格物致知B.致良知C.知行合一 2021-01-13 …
我国佛教强调“直指本心”的修炼方法。与之类似的观点是[]A.“温故而知新”B.“格物致知”C.“致良 2021-01-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