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城市文明”问题在当前的提出,我想有两个背景最值得关注:一是从全球范围看,以“国际化大都市”与“世界级都市群”为中心的城市化进程,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

 “城市文明”问题在当前的提出,我想有两个背景最值得关注:一是从全球范围看,以“国际化大都市”与“世界级都市群”为中心的城市化进程,在极大地推动当今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也使城市社会学家所谓的“城市问题”大量涌现并不断升级,直接影响到当今世界城市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二是对中国来说,这既是城市化进程在中国快速发展的必然表现,也是“城市文明”在当前备受关注的直接原因。但另一方面,我们在现实与理论上的准备,却不足乃至匮乏。

城市文明的研究与建设,有两个问题需要先行解决。首先,什么是文明,它有哪些具体的层面与内涵,这些具体层面与内涵的相互关系为何?这是建构一个科学的发展框架,使城市文明和谐、健康地发展的基础。在中国古代文献中,“文明”最早见于《易?乾?文言》和《尚书?舜典》,是指一整套用来区别“先进”与“落后”、“文明”与“野蛮”的“形式符号系统”,具体地说就是先秦儒家津津乐道的“礼乐制度”。“礼乐制度”的主要功能是为政治服务,所以中国古代的“文明”主要指“政治文明”。马克思、恩格斯对“文明”也多有论述,核心是人类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的成果,包括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两方面。由此可知,“文明”的基本内涵决定了其功能相应有三:在“物质文明”层面,以生产工具的发明与使用为标志,它是一种人类特有的物质生产方式;在“政治文明”方面,以政治、法律等上层建筑的创造与运用为标志,它表现为一种与野蛮时代或野蛮民族有着本质差异的社会生活方式;在“精神文明”层面,以伦理、艺术等人文精神的创造为最高目标与理想,它是一种在大自然、动物界及野蛮社会中不可想象的艺术生活方式与审美精神境界。

其次,要弄清“文明”与“城市”的关系。从起源上讲,“文明”与“城市”关系密切,中西皆然。英语的“文明”(civilization)源于拉丁文的“civitis”(城市),最初指城市居民的风俗、习惯和道德的高贵。荷兰学者彼得?李伯庚在研究欧洲文化史时就指出,在16、17世纪,欧洲城市与农村的区别是“农村里没有城市里那么文雅”。早在中国的周代,人们就把祭祀与礼仪中心看作是“城市”的标志,这意味着,按照礼仪制度组织起来的人类社会,既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同时也是最初的城市文明形态。

尽管城市文明的内涵也主要有三层,但它的核心无疑是中国古代思想家讲的“礼”与“乐”,用今天的话说是“城市的善”与“城市的美”。文明史与城市发展史告诉我们,越往上追溯,城市的重心就越依靠物质文明与政治文明,因为只有强大的物质基础与强有力的政治保障,才能顶住野蛮人或外来文明的军事压力,以及维护好内部的安定团结。但随着城市在当代的发展,基础性的物质文明建设与基本的政治、法律制度建设,已不再是城市文明发展水平的最高理想。或者说,由于“文明病”、城市问题更多地与人的精神文化生态相关,因而中国古人最看重的“礼”与“乐”,在当前具有了越来越重要的意义。还可以说,在“礼”与“乐”之间,由于“礼”的目的在于生产和谐,目标是建设和谐城市,所以,“城市的美”比“城市的善”更高一层,代表了人类城市文明的最高目标。

                                      (选自《艺术与城市文明》,有删节)

12、下列关于“文明”的概念的理解,与原文不符的一项是(     )(3分)

A.中国古代的“文明”主要指“政治文明”,是因为先秦儒家津津乐道的“礼乐制度”完全是为政治服务的。

B.生产工具的发明与使用,政治、法律等上层建筑的创造与运用,艺术生活与审美活动的开展,从不同的层面显示了“文明”的功能。

C.“文明”与“城市”关系密切,早在16、17世纪的欧洲,城市与农村就已在文明的程度上有了高下之分。

D.中国古代文献中的“文明”的内涵不同于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文明”的论述。

13、下列理解与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两项是(      )(5分。多选不得分,只选一项且正确的3分)

A.城市化进程是“城市问题”大量涌现并不断升级的根本原因。

B.“城市文明”在当前虽然备受关注,但我们的准备,却不足乃至匮乏。

C.文明史与城市发展史告诉我们,城市的重心越来越依靠物质文明与政治文明。

D.“文明病”、城市问题的大量涌现,使“礼”与“乐”在当前具有了越来越重要的意义。

E.“城市的美”比“城市的善”更高一层,因此它是城市文明的核心。

F.城市文明的研究与建设主要是解决什么是文明以及“文明”与“城市”的关系这两个问题。

14、根据第二段内容,分点概括“文明”的三种功能。(4分)

                                                                             

                                                                              

15、结合全文,指出作者是怎样一步步阐明“城市文明”这一问题的。(4分)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2、A(此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A项错在“完全是为政治服务的”,原文的意思是“主要功能是为政治服务”。B项,依据第二段标志性词语“以……为标志”即可作出判断。C项,对应“农村里没有城市里那么文雅”。D项,整合第二段有关内容即可作出判断。)13、BD(A项,是原因之一,但不是“根本原因”。C项,曲解原文,原文表述为“文明史与城市发展史告诉我们,越往上追溯,城市的重心就越依靠物质文明与政治文明”。E项,强加因果,城市文明的核心是“城市的美”与“城市的善”。F项,这两个问题是城市文明的研究与建设需要先行解决的,而不是“主要”解决的。)14、①发明与使用生产工具;②创造与运用政治、法律等上层建筑;③创造伦理、艺术等人文精神。(此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需要对原文信息筛选后整合,特别要根据题目的要求“概括”,对语言表述方式进行调整。)(答出一点1分,两点2分,三点4分。未分点表述的扣1分)15、先指出“城市文明”提出的背景,再分析什么是文明,接着阐述“文明”与“城市”之间的关系,最后点明城市文明的核心内涵。(此题考查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采用逐段概括然后进行串联的方式。)(每段的段意1分,共4分)
看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城、郭为筑在城市四周用作防御的城墙,一般里面的称城,外面的称郭,往往又引申  2020-04-07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小题①作为新一轮经济增长的强劲动力,城镇化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新型城镇  2020-04-08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燕将攻下聊城,聊城人或谗之燕,燕将惧诛,因保守聊城,不敢归。齐田单攻聊  2020-07-10 …

钱神问对\t戴名世①有神色赤而目方①,刺其面为文,立中衢,臭达于远。众皆拜,祈请甚笃,或咄咄叹息不  2020-07-15 …

帮我完成下面作文,城市进化史中国在四千年前商朝帮我完成下面作文,城市进化史中国在四千年前商朝就有很  2020-07-28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城乡文化的交融①过去,社会文化同生活方式一样,也可以分为城市文化和乡村  2020-11-03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响水河的年轮王立光①古城熊岳,城南有一河绕城而过,历史上人们称之为响水河  2020-11-21 …

截止到2010年1月1日,我国开始施行《长城保护条例》已经4年整。之所以保护长城,是因为()①长城作  2020-11-28 …

“非洋不取、千城一面、高大全”是中国城市建筑的隐忧。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打造城市名片、将是未来城  2021-01-01 …

钱神问对\t戴名世①有神色赤而目方①,刺其面为文,立中衢,臭达于远。众皆拜,祈请甚笃,或咄咄叹息不已  2021-01-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