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各题。南柯子•忆旧仲殊十里青山远,潮平路带沙。数声啼鸟怨年华。又是凄凉时候在天涯。白露收残月,清风散晓霞。绿杨堤畔问荷花: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各题。
南柯子•忆旧
仲 殊
十里青山远,潮平路带沙。数声啼鸟怨年华。又是凄凉时候在天涯。
白露收残月,清风散晓霞。绿杨堤畔问荷花: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①?
【注】①家:句末语气词,加强语气。
(1)词的上阕写景很有特色,请简要分析。
(2)这首词抒发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词的内容进行分析。
南柯子•忆旧
仲 殊
十里青山远,潮平路带沙。数声啼鸟怨年华。又是凄凉时候在天涯。
白露收残月,清风散晓霞。绿杨堤畔问荷花: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①?
【注】①家:句末语气词,加强语气。
(1)词的上阕写景很有特色,请简要分析。
(2)这首词抒发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词的内容进行分析。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作答时先指出手法,然后结合诗句内容具体分析手法的运用,最后点明效果及情感.“十里青山远”是远景,“潮平路带沙”是近景,远近结合;“十里青山远,潮平路带沙”,是视觉描写,“数声啼鸟”是听觉描写,视听结合; “数声啼鸟怨年华”运用了拟人的手法.
(2)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注意一般诗歌的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答题时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数声啼鸟怨年华”,年华易逝,青春易老的忧伤之情;“又是凄凉时候在天涯”,天涯飘泊的厌倦之情;“绿杨堤畔问荷花: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故地重游既喜悦又感慨的复杂心情.
答案:
(1)①写景采用了远近结合的手法.“十里青山远”是远景,“潮平路带沙”是近景;②用了视听结合的手法.前两句诗是视觉的描写,“数声啼鸟”是听觉的描写.③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数声啼鸟怨年华”一句其实是表达作者内心的愁怨.
[(3分).答出两点即可.每点表达技巧(1分);紧扣表达技巧结合诗句分析(1分).答案超出以上三种,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2)①抒发了作者年华易逝,青春易老的忧伤之情.“数声啼鸟怨年华”一句可以看出这一点;②抒发了作者天涯飘泊的厌倦之情,“又是凄凉时候在天涯”一句可以看出;③抒发了作者故地重游既喜悦又感慨的复杂心情,“绿杨堤畔问荷花: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写的是词人站在荷塘边,突然想起来原来有一年,也是这个时候,他到过此地,在附近的酒家买酒喝,并乘着酒意还来观赏过荷花.他禁不住向着塘里的荷花问道:“荷花啊,你还记得那年买酒喝的那个醉汉么?”[(3分).每点 (1分).其它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赏析:
开篇两句写一个云游四方的僧人,正走江边潮湿带沙的路上,或许是向那远十里外的青山丛林去找寻挂单的寺庙.两句写出了一幅山水映带的风景画面,这画面隐衬出画中人孤身行旅中的寂寞感.根据仲殊的生活经历推断,他所以到处游方,并非完全为了虔心礼佛,而是或者寻道访友,或者想借旅游来纵情山水,消除俗虑.下面他骤然发出“数声啼鸟怨年华”的慨叹,这何尝是啼鸟怨年华,而是行客自己途中听到鸟声油然而起年华虚度的怅恨.鸟啼花放,原是快意畅游的大好场景,可对一个弃家流浪的行脚僧人来说,感到的却是“凄凉时候”,前面再冠以“又是”二字,说明这种飘泊生涯为时已经不短了.作者能把旅途中的见闻感受用词笔如实写来,情景并茂,显示了他的浓郁诗情和坦率性格.
过片进一步以“残月”、“晓霞”点明这是一个夏天的早晨,白露冷冷,清风拂拂,残月方收,朝霞徐敛,作者继续行走没有归宿的路上,他一面欣赏着这清爽夏朝的旅途光景,一面也咀嚼自己长期以来萍踪无定的生涯况味.行行重行行,不觉来到一处绿杨堤岸的荷池旁边,池中正开满荷花.一个人浪迹天涯,缺少的正是个谈心旅伴,当此孤寂无聊境地,美丽的荷花一下竟成了难得的晤谈对象.“绿杨堤畔问荷花”,这一“问”颇有情趣.“问荷花”,显出了词人清操越俗的品格,暗示出只有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才配作自己的知己.亭亭玉立的荷花以它天然的风韵唤起了他的美好记忆,使他恍然意识到这里是旧地重游.他清楚记得那次来时,为了解除行旅劳倦,曾向这儿一家酒店买过酒喝,乘醉观赏过堤畔的荷花.这一切都因眼下荷花的启发而记忆犹新.于是最后他欣然向荷花发出问话:“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那人家”是自指,“家”此用作语尾词,是对“那人”的加强语气.这句话的意思是“你还记得年前到此买酒喝的那个人么?”于此情景相生的妙笔中可以见出僧人的性格、风趣,和他那任真自得的飘洒词笔.
(2)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注意一般诗歌的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答题时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数声啼鸟怨年华”,年华易逝,青春易老的忧伤之情;“又是凄凉时候在天涯”,天涯飘泊的厌倦之情;“绿杨堤畔问荷花: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故地重游既喜悦又感慨的复杂心情.
答案:
(1)①写景采用了远近结合的手法.“十里青山远”是远景,“潮平路带沙”是近景;②用了视听结合的手法.前两句诗是视觉的描写,“数声啼鸟”是听觉的描写.③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数声啼鸟怨年华”一句其实是表达作者内心的愁怨.
[(3分).答出两点即可.每点表达技巧(1分);紧扣表达技巧结合诗句分析(1分).答案超出以上三种,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2)①抒发了作者年华易逝,青春易老的忧伤之情.“数声啼鸟怨年华”一句可以看出这一点;②抒发了作者天涯飘泊的厌倦之情,“又是凄凉时候在天涯”一句可以看出;③抒发了作者故地重游既喜悦又感慨的复杂心情,“绿杨堤畔问荷花: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写的是词人站在荷塘边,突然想起来原来有一年,也是这个时候,他到过此地,在附近的酒家买酒喝,并乘着酒意还来观赏过荷花.他禁不住向着塘里的荷花问道:“荷花啊,你还记得那年买酒喝的那个醉汉么?”[(3分).每点 (1分).其它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赏析:
开篇两句写一个云游四方的僧人,正走江边潮湿带沙的路上,或许是向那远十里外的青山丛林去找寻挂单的寺庙.两句写出了一幅山水映带的风景画面,这画面隐衬出画中人孤身行旅中的寂寞感.根据仲殊的生活经历推断,他所以到处游方,并非完全为了虔心礼佛,而是或者寻道访友,或者想借旅游来纵情山水,消除俗虑.下面他骤然发出“数声啼鸟怨年华”的慨叹,这何尝是啼鸟怨年华,而是行客自己途中听到鸟声油然而起年华虚度的怅恨.鸟啼花放,原是快意畅游的大好场景,可对一个弃家流浪的行脚僧人来说,感到的却是“凄凉时候”,前面再冠以“又是”二字,说明这种飘泊生涯为时已经不短了.作者能把旅途中的见闻感受用词笔如实写来,情景并茂,显示了他的浓郁诗情和坦率性格.
过片进一步以“残月”、“晓霞”点明这是一个夏天的早晨,白露冷冷,清风拂拂,残月方收,朝霞徐敛,作者继续行走没有归宿的路上,他一面欣赏着这清爽夏朝的旅途光景,一面也咀嚼自己长期以来萍踪无定的生涯况味.行行重行行,不觉来到一处绿杨堤岸的荷池旁边,池中正开满荷花.一个人浪迹天涯,缺少的正是个谈心旅伴,当此孤寂无聊境地,美丽的荷花一下竟成了难得的晤谈对象.“绿杨堤畔问荷花”,这一“问”颇有情趣.“问荷花”,显出了词人清操越俗的品格,暗示出只有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才配作自己的知己.亭亭玉立的荷花以它天然的风韵唤起了他的美好记忆,使他恍然意识到这里是旧地重游.他清楚记得那次来时,为了解除行旅劳倦,曾向这儿一家酒店买过酒喝,乘醉观赏过堤畔的荷花.这一切都因眼下荷花的启发而记忆犹新.于是最后他欣然向荷花发出问话:“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那人家”是自指,“家”此用作语尾词,是对“那人”的加强语气.这句话的意思是“你还记得年前到此买酒喝的那个人么?”于此情景相生的妙笔中可以见出僧人的性格、风趣,和他那任真自得的飘洒词笔.
看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各题...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代表新事物的否定方面是旧事物不可或缺的因素"怎么理解?辩证否定关认为新事物必然取代旧事物而这句话" 2020-03-30 …
问题现象:进入固定资产时,提示‘91’错误,点击确定后,提示440,再确定,可进入,但是打开折旧清单 2020-05-31 …
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清词,完成问题蝶恋花王国维满地霜华浓似雪。人语西风,瘦马嘶残月。一曲阳关 2020-07-01 …
材料一:小南和同学利用周末时间,清理街道上一些人胡乱粘贴的小广告.材料二:漫画[责任难逃].材料三: 2020-11-21 …
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问题。咏史龚自珍金粉东南十五州,万重恩怨属名流。牢盆①狎客操全算,团扇才人踞上 2020-12-06 …
下面这首是描写春天的吗?春花如霞芳草吐新辗转三季你依然如旧清风拂面细雨润眉失眠三宿我红颜似衰不是清纯 2020-12-07 …
“阶下儿童仰面时,清明妆点正堪宜.游丝一断浑无力,莫向东风怨别离.”这是《红楼梦》中咏风筝的诗.风筝 2020-12-20 …
《红楼梦》里有这样一首诗:“阶下儿童仰面时,清明妆点最堪宜,游丝一断浑无力,莫向东风怨别离.”这首诗 2021-01-01 …
“阶下儿童仰面时,清明妆点正堪宜.游丝一断浑无力,莫向东风怨别离.”这是《红楼梦》中咏风筝的诗,风筝 2021-01-01 …
“阶下儿童仰面时,清明妆点正堪宜。游丝一断浑无力,莫向东风怨别离。”这是《红楼梦》中咏风筝的诗,风筝 2021-01-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