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后面问题。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后面问题。
【甲】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节选自《曹刿论战》
【乙】
    宋公及楚人战于泓.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司马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陈而后击之,宋师败绩。-节选自《左传•子鱼论战》
【注释】①宋公:宋襄公。②泓:泓水。 ③既:尽,完了。 ④济:渡过。 ⑤司马:统帅军队的最高长官,指子鱼。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彼竭我___   ②一作气___  ③既___
(2)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②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
(3)同样是作战,怎样才能夺取战争的胜利?曹刿、子鱼二人各有主张:曹刿主张___;子鱼主张___。
(4)战争的胜负与国君有着直接关系,请说说甲文中的鲁庄公与乙文中的宋襄公临阵表现上有什么不同。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本题考查的是常用文言实词的意义和用法,常见的文言现象: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是文言文词语考查的重点,也是学生需要重点识记的知识要点.
①他们的勇气已经完了,我们的勇气正旺盛.盈:充满;
②第一次击崐鼓,能够振作士兵的勇气.鼓:击鼓进军;
③摆好阵势.陈:同“阵”,摆好阵势.
(2)此题主要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文言文句子要抓住翻译的关键得分点,得分点基本上都是句子中的关键词语和特殊句式.文言文句子中的关键词语主要包括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同时还要兼顾句子的通顺.
①重点词语:下:下车;辙:车印;轼:车前的横木.句意为:(曹刿)下车查看齐军车轮留下的痕迹,再登上车前的横木瞭望齐军(的队形).
②重点词语:彼,对方;济,渡河;及,趁着.句意为:对方人多而我们人少,趁着他们还没有全部渡过泓水,请您下令进攻他们.
(3)本题考查的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
曹刿主张:作战时要选择有利于进攻的时机(避其锋芒,后发制人),把握有利于追击的时机;子鱼主张:抓住战机,攻其不备,先发制人,彻底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
(4)本题考查对文言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时,在理解文言文内容的基础上对比分析,然后概括作答.
长勺之战中鲁庄公“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因此能够取得人民的信任.在战场上,能够听取曹刿的意见,抓住战机,等到“齐人三鼓”之时才出战,大败齐军.而泓水之战中宋公固执己见,不能听取子鱼的意见,没有抓住“楚人未既济”的良好战机,导致宋军大败.综述为:鲁庄公虚心求教,听取正确的意见,用人不疑;而宋襄公不听取子鱼的正确意见,错失战斗的良机.
答案:
(1)①充满; ②击鼓进军;③同“阵”,摆好阵势.
(2)①(曹刿)下车查看齐军车轮留下的痕迹,再登上车前的横木瞭望齐军(的队形).
②对方人多而我们人少,趁着他们还没有全部渡过泓水,请您下令进攻他们.
(3)作战时要选择有利于进攻的时机(避其锋芒,后发制人),把握有利于追击的时机;抓住战机,攻其不备,先发制人,彻底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
(4)鲁庄公虚心求教,听取正确的意见,用人不疑;而宋襄公不听取子鱼的正确意见,错失战斗的良机.
看了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后面问...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王安石与苏轼关于鸠一次,苏轼问王安石,波涛的“波”怎么解释,王安石回答:水之皮.苏轼马上说:那滑冰  2020-06-09 …

英语翻译孙齐由齐庄二人小时诣庾公公问齐由何字答曰字齐由公曰字齐由公曰欲何齐邪曰齐许由齐庄何字答曰字  2020-06-11 …

《战国策•齐策四》“赵威后问齐使”章,然后穷尽式地分析其中的词类活用现象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  2020-06-14 …

《战国策•齐策四》“赵威后问齐使”章,然后穷尽式地分析其中的词类活用现象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  2020-06-14 …

最近要演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齐王可是语气从干就不对问一下皇上说话应该什么语气要不要有停顿之类的  2020-06-18 …

赵威后问齐使中的赵威与齐使的不同之处齐王使使者问(1)赵威后.书(2)未发(3),威后问使者曰:“  2020-06-18 …

齐桓晋文之事的问题,急上加急!有几个关于这篇课文的问题,1.齐宣王为什么要问“齐桓晋文之事”?2.  2020-06-27 …

急古代作家的名和字如:名和字意思相反或相对韩愈退之愈,超过提问:王之涣如:名和字的意思有一定联系的  2020-07-01 …

苏轼怎么分隔巧改陆游《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2020-07-22 …

问苏轼的两句诗<<事物的正确答案不只一个>>告诉人们一个问题从不同角度思考会有不同的答案.苏轼的两  2020-07-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