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2014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改革是今年政府工作的首要任务,要继续深化
材料一:2014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改革是今年政府工作的首要任务,要继续深化改革,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全面深化各领域改革,统筹兼顾。推进财税体制改革,把“营改增”试点扩大到铁路运输、邮政服务、电信等行业。增强各类所有制经济活力,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以创新支撑和引领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力求取得实质性进展,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1)试用“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的有关哲理,分析材料一。(12分)
材料二:十八届三中全会立足党和国家全局,提出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等一系列新部署。全会要求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必须牢牢把握正确方向、掌握科学有效的改革方法,才能不断推动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向前发展。
(2)分析材料二所体现的辩证唯物论的道理。(9分)
材料三:2014年在经济运行发展呈现新常态下,我国经济之所以还能以较高的速度增长,主要原因在于,和经济发展陷于停滞的欧洲许多国家相比,中国是一个人口和区域大国,各地发展不平衡,工业化城镇化所处阶段不一致,当部分地区进入中速发展阶段后,另一部分地区还可处于高速发展阶段;中国实行的是政府主导型的市场经济体制,政府可以利用具有强有力的调控能力的有利条件,维持我国保持超出一般经济体的经济增速来赶超发达国家。我国经济之所以不能和以前一样高速发展,主要原因在于:其一,全球经济的增长乏力降低我了国经济增长的速度;其二,我们已经充分认识到过去三十年速度型粗放型增长带来的危害,从政策导向上刻意引导经济发展方式从注重速度和规模的阶段向注重质量和效率的阶段转变。以适应新的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
(3)用联系的多样性知识说明材料三中对我国经济发展速度所作分析的合理性。(6分)
(1)(12分)
①辩证的否定观要求我们要树立创新意识。要继续深化改革,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体现了这一哲理。(3分)
②办事情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同时又要兼顾次要矛盾。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统筹兼顾,力求取得实质性进展,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体现了这一哲理。(或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3分)
③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推进财税体制改革,把“营改增”试点扩大到铁路运输、邮政服务、电信等行业,体现了这一哲理。(3分)
④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要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全面深化各领域改革,统筹兼顾,体现了这一哲理。(或坚持系统优化的方法,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统筹考虑,优化组合。)(3分)
(2)(9分)
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一切从实际出发。全会立足于国情提出了发展的客观因素.(3分)
②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要求我们以正确的意识为指导。全面深化改革,要以科学的理论和思想作为行动指南。(3分)
③规律是普遍的、客观的,又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要求我们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我们的主观能动性。我们必须尊重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牢牢把握正确方向,掌握科学有效的方法,积极推进全面深化改革。(3分)(备注:若答出“意识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意识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等可酌情给分,但本问最高不超过9分)
(3)(6分)
①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在认识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要善于分析把握事物存在发展的各种条件。(3分)
②材料看到了城镇化的不平衡和全球经济增长乏力等影响经济发展的客观因素,又看到了政府可以运用自身的宏观调控能力、政策导向等主观因素来影响经济的发展。既注重了客观条件,又恰当的运用了主观条件。(1分)
③材料正确分析了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国内和国际两个方面的因素,既把握了事物的内部条件,又关注了事物的外部条件。(1分)
④材料既看到了影响我国经济发展速度的不利因素,也看到了中国经济能保持较高的速度增长的有利因素。既看到了有利条件,又看到了不利条件。(1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本题考查“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的有关知识,属于体现类试题。“体现类”题目的要求是:抽象出设问指定的材料内容所联系的理论知识,实现材料内容与相关知识的正确联结,并将其以书面的形式表达出来。解答这类题目可采用“定点—透联—作答”的三步解答法,具体的解题思路是定点、透联、作答。“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主要包括:联系观、发展观、矛盾观和辩证的否定观;然后抓住材料关键词“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统筹兼顾”“把“营改增”试点扩大”“深化各领域改革,统筹兼顾”;调动运用辩证的否定观、主次矛盾、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等有关知识分析。
(2)该题考查学生对辩证唯物论相关原理的识记、理解和运用,属于体现类的解答题,需要对题中材料进行详细解读,针对每一部分信息提炼对应教材的相关理论。辩证唯物论主要包括物质与意识的关系、规律与主观能动性的关系;在回答时,坚持原理、方法论、联系材料的步骤组织答案。“立足党和国家全局”体现了物质决定意识;“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以马列主义等为指导”体现了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全面深化改革要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3)本题考查联系的多样性的知识,设问指向我国经济发展速度所作分析的合理性。回答合理性的问题,也即是回答某某政策或者问题的原因是什么,这是最近几年高考频繁出现的设问方式。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有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等。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解答时运用上述原理,结合我国经济发展速度进行分析。
考点:辩证的否定观、主次矛盾、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物质与意识的关系、规律与主观能动性的关系;联系的多样性
2011年7月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本法规定,公民全月工2011年 2020-03-30 …
日志其人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的意思 2020-07-08 …
英语翻译具体地址怎么翻译呀兹证明我单位教师***,女,1966年6月25日出生于黑龙江省友谊县.朴女 2020-11-01 …
中国现行的个人所得税法自2011年9月1日起施行,其中规定个人所得税纳税办法如下:一.以个人每月中国 2020-11-07 …
2005年10月2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第三次修正通过,自2006年1月1日起施行.其 2020-11-07 …
关于个人所得税的案例分析题1.谭某2009年7月取得下列收入:①工资所得3750元;②稿酬所得768 2020-12-12 …
根据2005年10月27日通过的《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自2006年1月1 2020-12-21 …
以倒数论题,帮个忙啊美国人和英国人对年月日的记法是有差别的,比如2008年1月31日,英国人记为01 2020-12-23 …
自2015年9月8日起,我国上市公司实行股息红利所得差别化个人所得税政策:对持股1年以上投资者的股息 2020-12-29 …
自2006年1月1日起,实行新的个人所得税征收标准.按照这一标准,每月工薪收入超过自2006年1月1 2021-01-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