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14分)材料一(商鞅变法)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通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乡邑大治。——《史记》卷68材料二(
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相关问题。(14分)
材料一 (商鞅变法)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通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乡邑大治。
——《史记》卷68
材料二 (秦)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富,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附。
——《史记》卷87
材料三 《史记·商君列传》中的一段材料:令民为什伍,而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有军功者,各率受上爵……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奴婢)。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而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平斗桶权衡丈尺。
材料四 孝文帝改革前后的北魏服饰.饮食情景之比较。
材料五 北魏孝文帝变法,尚文明,魏国以治,此变而得者也。商鞅变法,废孝弟(悌)仁义,秦先强而后促;王安石变法,专务剥民,宋因以致乱,此变而失者也。商.王之失在残酷剥民,非不可变也,法非其法也。
——张之洞《劝学篇·变法第七》
(1)据材料一、二,从军事、经济、治安、外交四方面分析商鞅变法的成效。(4分)
(2)材料三涉及到民生问题的措施有哪些?(2分)
(3)结合材料四,谈谈你对孝文帝改革的认识。(2分)
(4)张之洞对北魏孝文帝改革、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得与失的评价是否客观,请以王安变法评价为例,简要说明理由。(6分)
(1)军事:人民勇于为国战斗;经济:百姓富足,国家富强:治安:人人路不拾遗,无盗贼,无私斗;外交:诸侯都推许秦国为霸主。(4分)
(2)奖励耕织;废除井田制度;统一度量衡。(2分)
(3) 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融合,加速了鲜卑人的封建化进程。(2分)
(4)张之洞对北魏孝文帝改革.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得与失的评价是否客观,请以王安变法评价为例,简要说明理由。(6分)
要求:①先就张之洞对三次变法(或改革)得失的论述作出评价。
北魏孝文帝改革:较为客观公正;商鞅变法:符合事实,有一定的道理;王安石变法:存在偏见,失之片面。
②就王安石变法论述,从背景.措施.影响等角度进行说明。
答王安石变法:
背景:北宋中期社会矛盾尖锐,出现了积贫积弱的局面,面临着严重边患。措施:通过青苗法.农田水利法.市易法.将兵法等理财和军事措施,促进了北宋社会经济的发展,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增强了军队战斗力,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但变法中也存在着因用人不当和过于激进损害农民利益的现象。
阅读下文,根据要求回答问题。乡间读书人王往乡间读书人有草木味的书香。书到了乡间,就和泥土、庄稼、牲 2020-04-06 …
中写木兰返乡后喜悦心情的句子是 2020-05-16 …
诗人王安石看到春天满目的新绿,想到春天去了.有再来的时候,而自己归乡无期.这一思想的情绪想什么?诗 2020-06-09 …
请问,万里出征为封侯,赢得白发泪空流,早知异乡无消息,莫做远方浪子游.今天去观音庙求得,因为人很多 2020-06-20 …
关于热爱家乡的作文,我是无锡人.快!在两天内要!是说热爱家乡,无锡的.越富有诗情画意越好! 2020-11-12 …
例句:(1)“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诵读这流传千古的名句,谁不为背井离乡绵绵无尽的思乡之情而感动 2020-11-26 …
阅读下文,根据要求回答问题。乡间读书人王往乡间读书人有草木味的书香。书到了乡间,就和泥土、庄稼、牲畜 2020-12-01 …
故乡阅读题选段:我在朦胧中,眼前展开一片海边碧绿的沙地来,上面深蓝的天空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我想:希 2020-12-13 …
持金还乡阅读豫章大祲.新建县一民,乡居窘甚,家只存一水桶,售银三分.计无复之,乃以二分银买米,一分银 2020-12-19 …
造一个关于家乡的句子在那()的地方,有我可爱的家乡.无论(),总是把你().故乡,()的地方,无论( 2021-02-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