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文学作品激发心灵的正能量(1)古往今来,文学一直被认为是一种“人学”,高尔基说过:“文学即是人学。”文学,可以揭示人类的生存状况,叩问人生的意义价值,憧憬人类美好的未来
用文学作品激发心灵的正能量
(1) 古往今来,文学一直被认为是一种“人学”,高尔基说过:“文学即是人学。”文学,可以揭示人类的生存状况,叩问人生的意义价值,憧憬人类美好的未来。阅读好的文学作品,能够给读者带来心灵的震撼,思想的洗涤和精神的愉悦。在现代快节奏和高压力的生活下,倘若静下心来,欣赏一篇好散文,就会享受到惬意之美;朗诵一首好诗歌,就会领略到意境之深远;阅读一部好小说,可以体会到情节之感人、知识之丰富、思想之深刻。从阅读中可以获得全面的知识,可以开阔视野,陶冶情操、启迪人生,培养自立、合作、勇敢、乐观、进取等积极的心理品质,发挥出自己心灵的正能量。
(2) 阅读文学作品可以充分愉悦个体精神。鲁迅曾说:“由纯文学上言之 皆在使观听之人 为之兴感怡悦。”即阅读文学作品本身就是一种享受 可以让读者获得精神上的愉悦与丰硕。文学话语具有蕴藉属性 无论是栩栩如生的文学形象本身 还是属于操作层面的文本 都具有多重解读的可能性。优秀的文学作品 通过细致的描述与动人的讲述 让昔日文学的旧面孔顿时变得和蔼可亲 唤醒人们已然枯萎的内心感受 让读者沉迷其中 流连忘返 获得精神的愉悦和心理的舒展。其实 享受到精神的愉悦并非难事 阅读任何一部经典的文学作品 到动情之处 或怦然心动 或潸然泪下;到“山重水复”之处 遇“柳暗花明”之感。
(3)文学作品能够更加坚定意志。从“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屈原,到“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的韩愈,从“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到“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林则徐等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通过其文学作品中的呐喊和宣言,形象跃然纸上,无不体现了人性坚强的一面……其实,诸多文学作品里的人物,都在用自己的一举一动鼓励着读者去积极适应新环境,增强心灵的力量。
(4)文学作品可以提升心理的平衡感。俗话说:“不以规矩 不成方圆。”做人游刃有余、潇洒自在 当属“从心所欲不逾矩”者。然而 生活的规范像是一条绳索 时刻在束缚着思想的自由 让心灵不能自由呼吸 进而失去应有的心理平衡。法国作家罗曼·罗兰说过:“和书籍生活在一起 永远不会叹息。”文学作品如一座人生的灯塔 可以照亮人生 拨开心灵的迷雾 引导前行。
(5)在文学作品中,不乏追求个性自由、勇敢冒险、艰苦创业的人物形象,他们身上所蕴含的积极进取的精神,正是每个人内心深处的知音,让读者能在其中找到自己的影子。正如凯瑟琳所说“我爱它(小说),并不是因为它包装得好,而是因为主人翁比我更像我自己。”深思熟虑后会发现:将自身内在的感觉、自我意识以及外部评价等加以综合,就可以回答“我是谁”这个最简单而又最复杂的问题,进而找到心理的最佳平衡点。
(6)文学作品可以塑造对生命的崇尚与热爱。每个人都渴望在自己的生命历程中享受自由与快乐,实现自我的超越。一部好的文学作品犹如一汪清泉,能净化人的心灵体现出对生命的尊重与欣赏,让读者从或恶或善的人物形象身上区分美与丑、好与坏、真与假,从或悲或喜,或成或败的命运中感悟人生要义,进而激发出对生命的敬意。
(7)一位大家曾说过,经典文学作品要“讲出一些永恒的东西,不局限于这个时代”。唐代的华美诗章、宋代的婉转词作、明清的瑰丽小说,至今仍是社会文化的宝贵财富和社会生活的必然需求。文学无国界,只要能给人以深刻启迪的,让人们能够在黑暗中找到光明的作品,都应该学会欣赏。希望文学作品不断地给读者带来一股心灵的正能量,让他们的心灵始终沐浴着缕缕阳光。
1.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2.选文第(1)段引用高尔基的话 有什么作用?(3分)
3.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证明中心论点的?(4分)
4.第(3)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5.结合你阅读过的文学作品 谈谈你从中获得的正能量。(3分)
【答案】
6.用文学作品激发心灵的正能量。〈或:从阅读中可以获得全面的知识 可以开阔视野、陶冶情操、启迪人生 培养自立、合作、勇敢、乐观、进取等积极的心理品质 发挥出自己心灵的正能量。
7.①引出论点:②作为道理论据证明中心论点:③增强说服力(一点一分)
8.①阅读文学作品 可以充分愉悦个体精神:②文学作品能够更加坚定意志:③文学作品可圄以提升心理的平衡感:④文学作品可以塑造对生命的崇高与热爱。(一点一分)
9.举例论证(1分)。引用了屈原、韩愈、文天祥、林则徐等人的具体典型事例(1分) 充分有力地证明了"文学作品能够更加坚定意志"的观点(1分)。【意近即可】
10.要求:指出文学作品名称:说出这部作品对自己的启迪 内容必须积极向上。参考示例一:我阅读了冰心的《繁星》《春水》 感受到了母爱的温馨、童心的可贵、自然的美'好 懂得了"爱的哲学"。参考示例二:我读过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了解到主人公保尔在革命斗争中锻炼成长为一个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 从他身上我学到了不畏困难、勇敢坚强的优秀品质。参考示例三:我读了老舍的《骆驼祥子》 了解到一个老北京人力车夫-一祥子从人变成鬼的悲惨经历 认识到旧中国的黑暗 从而更加珍惜今大幸福美好的生活。
【解析】
11.
试题分析:读文章可知,题目就是明确的表明作者观点的句子,即题目就是中心论点。第一段照应题目,在段末也提出了中心论点“从阅读中可以获得全面的知识 可以开阔视野、陶冶情操、启迪人生 培养自立、合作、勇敢、乐观、进取等积极的心理品质 发挥出自己心灵的正能量”,任选其一作答即可。
考点:分析概括议论文的主要观点。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2.
试题分析:一段引用高尔基的话之后,照应题目,提出了本文的中心论点,因此,引用具有引出论点的作用,同时又做为道理论据证明了论点,更能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考点:分析议论文的结构和思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考点:分析常见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3.
试题分析:审题后确定范围,文章的第三至六段,每段有一个分论点,围绕中心论点展开论述。三、四、六段可直接提取,均为首句。第五段可根据段意概括,其分论点在段末。文章就是从这几个方面展开论述的。
考点:理解文章内容,概括议论文要点。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考点:分析议论文的结构和思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4.
试题分析:此题易于混淆,表面看引用了很多人物的名言,但实际上是以人物的言行为例,证明文学作品能够更加坚定意志"的观点,因此应是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
考点:分析常见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5.
试题分析:我们读过的名著都可以作为备选作品,对哪一篇印象深刻,能找到与题目的契合点,我们就选哪一篇,如励志类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科幻类的《格列佛游记》等。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题型】现代文阅读
【适用】一般
【标题】2015届江西省临川一中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带解析)
【关键字标签】
【结束】
语文综合实践 (6分)
光盘行动
材料一:按较保守的推算,我国消费者仅在中等规模以上餐馆的餐饮消费中,每年最少倒掉约2亿人一年的食物或口粮;全国各类学校、单位规模以上集体食堂每年至少倒掉了可养活3000万人一年的食物;我国个人和家庭每年可能浪费约110亿斤粮食,相当于1500万人一年的口粮。
材料二:“全世界饥饿人口超过10亿。全球平均每年,因饥饿死亡的人数达1000万,每6秒钟就有1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 问题解析
小题(1)根据材料一用大量数字说明我国餐馆、学校、个人和家庭浪费巨大;材料二用数字具体准确的指出全世界饥饿人口超过10亿。小题(2)是一道语文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的题型,必须要观察生活就好解答。小题(3)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不管愿意与否都要写清自己的观点,言之成理。
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 名师点评
-
- 本题考点:
- 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 综合实践学习 归纳总结
①全球饥饿人数很多,而我国粮食浪费却很严重。
②原因:中国人吃饭讲究排场,为面子,宁愿浪费,也要多点菜;公款吃喝;
③ 学生能围绕自己支持的观点,言之有理即可。
16世纪是人和世界被发现的世纪“人被发现”指哪一历史事件?其指导思想及具体内容是什么?这一历史事件. 2020-03-30 …
人与人之间难免产生误会,正如刘少奇同志所说:“世界上完全不被别人误会的人是没有的,而误会迟早都是可 2020-05-15 …
你听过“狼孩”的故事吗?一个小时候被狼收养的孩子.当她被人从狼群中救出后,总是不喜欢穿衣服.她喜欢 2020-05-17 …
一个下着大雨的晚上,一个人被人用雨伞刺死在酒吧的角落里.半个小时后,警方抓到一个年轻人,罗林警官立 2020-06-07 …
问智者说什么话古时一个皇帝梦见自己的牙齿被人拔掉。醒后,他便请丞相解梦。丞相根据解梦书如实说:“陛 2020-06-11 …
曾经有报道说,一位公路旁的行人被从一辆快速行驶的客车里扔出的馒头砸晕,这或许是新的马路杀手吧,行人 2020-07-06 …
1答案:题目饱含哲理,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题目具有双关义,暗示了文章的主旨:字面义是说雪化后被覆 2020-07-07 …
1答案:题目饱含哲理,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题目具有双关义,暗示了文章的主旨:字面义是说雪化后被覆 2020-07-07 …
有一只老虎,看见曾经打败过自己的水牛被人吆喝着耕地,便去问水牛为什么怕人。水牛说,因为人有“智慧” 2020-07-14 …
英语翻译是电影里的一句话,当时情景是这样的,这个人被关押着,主角要依靠他做向导才能到某个地方,又怕 2020-0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