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正宫][端正好]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滚绣球]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柳丝长玉骢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正宫][端正好]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滚绣球]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马儿迍迍的行,车儿快快的随,却告了相思回避,破题儿又早别离。听得道一声“去也”,松了金钏;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此恨谁知?

  (红云)姐姐今日怎么不打扮?(旦云)你那知我的心里呵!(旦唱)

  [叨叨令]见安排着车儿、马儿,不由人熬熬煎煎的气;有甚么心情花儿、靥儿,打扮得娇娇滴滴的媚;准备着被儿、枕儿,只索昏昏沉沉的睡;从今后衫儿、袖儿,都揾做重重叠叠的泪。兀的不闷杀人也么哥?兀的不闷杀人也么哥?久已后书儿、信儿,索与我恓恓惶惶的寄。

1.这几支曲子从整体上看所描写的对象是

[  ]

A.萧瑟凄冷的景物。

B.赴长亭路上的场面。

C.赴长亭路上的人物崔莺莺。

D.崔莺莺与张生离别时的气氛。

2.对曲中句意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四句,描写暮秋景象,为女主人公抒发离愁别怨设置情感氛围,衬托她为离别所烦恼的痛苦压抑的心情。

B.“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二句,写崔莺莺一觉醒来,发现早晨窗外的树林已经染上了红色,她因此更为痛苦,落下离别泪。

C.“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二句,自问自答,描写了崔莺莺的心理活动和感受。在为离别的痛苦而流了一夜眼泪的她的心目中,经霜的树林是被她的离情感动而变红的。

D.“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二句,是崔莺莺触景生情的感受和联想。一个“染”字,沟通了景与情的联系,景中融入凝重的离愁,蒙上一层沉郁忧伤的感情色彩,创造了委婉深沉、令人感伤的悲凉意境。

3.对曲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及作用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碧云天,黄花地”,化用范仲淹《苏幕遮》词中“碧云天,黄叶地”一句,取其秋景凄凉意境,烘托送别的凄冷氛围。

B.“听得道一声‘去也’,松了金钏;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一句运用对偶兼夸张,表现崔莺莺在感情折磨下的身心憔悴,足见情之切,爱之深。

C.[叨叨令]一曲,巧用儿化韵和叠音词,用排比句组合衔接,造成音韵的回环往复,产生一唱三叹,声情并茂的艺术效果,把崔莺莺愁肠百结的离别苦痛写得哀哀切切,见情见态。莺莺那种如泣如诉、呜呜咽咽的声气口吻宛然在侧。

D.“兀的不闷杀人也么哥?兀的不闷杀人也么哥?”此句运用反复兼夸张,与前面排比衔接反复咏叹,收到了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

4.对曲词内容的理解和艺术特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注意情景的描写,写暮秋景和离别地,为抒写崔莺莺的离愁别绪之重布置氛围。

B.注意人物心理情态的刻画,或借景达情,或以行传情,或直抒胸臆,或委婉渗透,心理情感刻画极为细腻。

C.三支曲子按途中行进的过程顺序描写崔莺莺的情感变化过程,都是触景生情、睹物生悲的写法,极富层次感。

D.三支曲子表达的情感变化虽是途中发生的,却是跌宕曲折的,时而边行边思,时而思前想后,时而触景生情,时而联想别后,极富真实感。

5.[滚绣球]一曲中由情入景,情中点景,情景交融的两个诗句是

[  ]

A.听得道一声‘去也’,松了金钏。

B.柳丝长玉骢难系。

C.马儿迍迍的行。

D.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

E.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

6.这部分文字的内容,可从整体和局部两个角度理解,若从局部理解:

[端正好]一曲,描写的对象是________;[滚绣球]一曲,描写的对象是________;[叨叨令]一曲,描写的对象是________。

7.对于三支曲子描写方式的认定,分别是:

①[端正好]一曲,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10个字)

②[滚绣球]一曲,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10个字)

③[叨叨令]一曲,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10个字)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B 此题考查的是整体感知课文的能力。这些内容属于课文的第一部分,写的是赴长亭路上的场面,描绘莺莺为离别而愁苦怨恨的心境,因而答案选B项。

  2.B 此题考查的是理解重点语句的能力。B项是错误的,理解的关键是对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的把握,B项的理解一是太实,二是没注意到情景交融,由C、D两项也可佐证B项是错误的。

  3.B 此题考查的是对修辞手法及其作用的分析的能力。D项不够准确,此中还有反问的修辞手法,说“收到了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不妥。

  4.C C项是错误的,说“都是触景生情、睹物生悲的写法”不妥,如[端正好]一曲主要是采用寓情于景的手法。

  5.BD 书生张珙与崔莺莺一见钟情,私下结合。崔母因相国府“三代不招白衣女婿”,为顾全体面,“门当户对”,要张生上京,取个状元回来。这一唱段写崔莺莺送张生上朝取应,长亭作别,离愁别绪,依依难舍,情真意切,充满对封建礼教和婚姻制度的愤懑和怨诉。强烈的情绪感受和复杂的心理活动,细致入微、色彩斑斓,由情入景、情中点景、情景交融,并采用夸张、排比等修辞手法,语言活泼流畅,不失通俗本色,感染力极强,堪“称绝调矣”(清代戏曲评论家焦循《剧说》)。

  6.深秋景勾起了莺莺的离情别绪环境氛围烘托出离别的幽怨补述莺莺动身送张生前已经产生和未来将要产生的愁绪

  7.①运用了情景交融的方法

  ②以途中的景物为线索

  ③借助丰富的形态描写

看了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正宫...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阅读《红楼梦选读》中的选段,完成文后各题第七回送宫花贾琏戏熙凤宴宁府宝玉会秦钟(节选)说着,果然出  2020-05-16 …

小数间答题,回答好有高分!急需1.小名在读一个小数时,把小数点丢了,读成了六万六千零六.原来的小数  2020-05-17 …

根据情景写四字词语.小明十分喜爱读书,一看到书,他就()、()地读起来.听了老师的一席话,我(),  2020-06-09 …

求《西游记》1~712回读后感《鲁滨逊漂流记》三次航海经历读后感28年荒岛求生和从荒岛上回来读后感  2020-06-18 …

按要求回答问题。一次,著名钢琴家李斯特到冬宫(俄国沙皇的皇宫)演奏。演奏开始后,沙皇还在和贵族小姐  2020-06-19 …

关于奇门遁甲我用年命落宫来判断事情。(求测者所落宫位来判断事物)如果求侧人的年命落到了中五宫呢?那  2020-06-27 …

名著阅读,用《西游记》中的人物名称填空。(1)全书共分三大部分:前7回写大闹天宫的故事,是全书的精  2020-07-28 …

一道回文数趣题有一个24小时制的数字钟显示的范围从00:00到23:59.请问在一天之中有多少次钟面  2020-12-15 …

一步一步,一心一念,在回忆的迷宫里寻找出口,一串串脚印散落在岁月的路途中;回头看来时走过的路,一路  2020-12-25 …

默读课文,回答问题。快乐如此简单从前有个国王,整日郁郁寡欢。于是他派大臣四处寻找一个快乐的人,并把快  2021-01-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