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下面的情境,补写答话。字数不超过30字。(4分)师父训练徒弟爬树,徒弟爬到高处时,师父喊道:“小心,小心!”第二次,徒弟爬到高处时,师父一言不发,等徒弟下到低处
根据下面的情境,补写答话。字数不超过30字。(4分)
师父训练徒弟爬树,徒弟爬到高处时,师父喊道:“小心,小心!”第二次,徒弟爬到高处时,师父一言不发,等徒弟下到低处时,他才说:“小心,小心!”
徒弟问:“师父,为什么上次在高处时提醒我,这次下到低处才提醒我?”
师父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没经验时,易在难处出错;有经验了,往往在易处出错。
解析
分 析:
本题的命题者应将此题视为一个区分度较高的题,考生初一看题,可能完全没有思路。解答这类题首先要看懂原文,比如本材料带有一点寓言的性质,寓言肯定就会有其寓意,然后再去思考具体的事物的寓意。本材料也可以看成是一个哲理小短文,那么它蕴含了什么样的哲理呢?这也是一个思考的方法。平时广泛的阅读是解答这类题的最好方法。此题有要弄懂“第一次”“第二次”“高处”“低处”的象征义。注意抓住文中的关键句,联系上下文语境。首先要理解,师父的回答是针对徒弟的提问“为什么上次在高处时提醒我,这次下到低处才提醒我”。其次是分析,问题暗含着两方面的内容,即第一次没经验时高处小心和第二次有经验时低处小心。最后是概括,概括时要结合上述两层内容,准确揭示表象背后的意义。考生可以同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得出答案。
考点:
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某人在相隔152m的两墙之间喊了一声,听到两次回声,时间间隔0.4s,求此人离较远的墙的距离是多少 2020-05-23 …
两道物理有关回声侧距离的题1.一个人站在一山谷之间,他喊了一声,经过1S他听到一次回声,又过了0. 2020-05-23 …
某人站在两个山崖回头喊了一声,听到两次回声间隔0.2s.已知该山谷的距离为1000m,则该人距两个 2020-06-04 …
某人站在一个较大的山谷里想估测山谷的宽度.他大喊一声每隔0.5s就听到一次回声.(声音340m/s 2020-06-05 …
人对着山崖喊话,经过0.5秒听到一声回声,经过1.5秒体到一次回声,求山崖多宽 2020-06-26 …
一人站在一山谷间,他喊了一声,经过一秒听到了一次回声,又过了0.5秒,又听到一次回声,问山谷有多宽 2020-06-26 …
一人站在山谷之间,他喊了一声,经过1s他听到一次回声,又过了0.5s又听到了一次回声,问山谷有多宽 2020-06-26 …
一人站在一山谷之间,他喊了一声,经过1s他听到一次回声,又过了0.5s又听到了一次回声,问山谷有多 2020-06-30 …
下列现象中,属于干涉现象的是()A.转动敲响的音叉,我们听到的声音时强时弱B.汽车向我们远离时,我们 2020-12-09 …
甲、乙两人用手指玩游戏,游戏规则如下:两人各自同时喊出0到10共11个数字,同时各自出右手手指0至5 2021-01-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