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神奇的海底世界大洋中脊隆起于洋底中部,并贯穿整个世界大洋,为地球上最长、最宽的环球性海底山系。大洋中脊的脊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 ― 9 题。
神奇的海底世界
大洋中脊隆起于洋底中部,并贯穿整个世界大洋,为地球上最长、最宽的环球性海底山系。大洋中脊的脊部通常高出两侧洋底 1 ― 3 公里,脊顶水深大多为 2 ― 3 公里,少数山峰露出海面形成岛屿,著名的冰岛就是其中之一。大洋中脊是地壳活动最频繁的地带,经常发生火山活动和地震;大洋中脊是洋底扩张的中心和新地壳产生的地带。熔融的岩浆沿着脊轴不断上升,凝固成新的洋壳,并以每年 1 ― 5 厘米的速度不断向两侧扩张推移。大洋中脊也是多少亿年来地球内部能量向外释放的通道,是地球深部通向表层系统的窗口。众所周知,海洋中越到深处海水的密度越大,因此,海水的温度也总是越往下越低。但是, 1977 年,美国的一艘深潜器在东太平洋下潜时,却吃惊地发现水温越来越高!原来,这里的大洋中脊在温度高于 300 ℃且富含硫化物的热液如“黑烟”般地在喷出。这些高温热液冷却后形成一个个“黑烟囱”耸立在海底。这些“黑烟囱”一天可以长 30 厘米;但长得快、倒得也快。这可真使人大开了眼界:原来海底是“漏”的!
科学家发现,当海水“漏”到海底以下 2000 ― 3000 米,并和那里的岩浆相互作用,形成富含硫化物的黑色热液,再从海底喷出时便成了“黑烟囱”。更为有趣的是,在如此“暗无天日”的“水深火热”之中,竟然存在着以热液区中的硫细菌为基础,以管状蠕虫为代表的生物群,构成了深海中的“黑暗食物链”。与我们司空见惯的依靠植物光合作用生存的陆地生物不同,它们依靠地热的支持,通过化学合成生产有机质,而且生长神速;一无口腔、二无肛门,全靠一肚子共生硫细菌提供营养的管状蠕虫可长达 3 米。科学家还发现,海底分布着一种叫“可燃冰”的奇怪的矿物,它是将甲烷分子锁在冰的品格里形成的。当温度低于 7 ℃压力大天 50 个大气压时,它能保持稳定;但一旦温度升高或压力减小,它就会融化并释出 164 倍体积的甲烷。专家估计,全球“可燃冰”中的碳,可能相当于包括石油、天然气和煤在内的所有矿物燃料所含碳的总和。它无疑是 21 世纪潜在的新能源。当“可燃冰”中的甲烧缓慢释出时,这出口就成为海底的“冷泉”,并在其周围圆形成碳酸盐结壳;产生又一不依靠光合作用的“冷泉生物群”,形成了和热液口一样的“黑暗食物链”。
其实,不论是热液还是冷泉,不论是海底矿物还是海底生物群的形成,其基础都是微生物的活动。处在“黑暗食物链”底层的,是利用地热进行化学合成的硫细菌。然而,更多的微生物实际上生活在海底之下的岩层中,构成所谓的“深部生物圈”。这些原核生物个体极为细小,数量却极其庞大。专家估计,它们约占全球微生物总量的 2 / 3 。它们早已埋在地下,有的已是“高寿数百万岁”的“老寿星”。面对“水深火热”的环境,它们在暗无天日的岩石缝隙中长期“休眠”。但只要一有岩浆活动给它们带来热量与挥发物,它们就立刻充满活力,甚至从热液口喷出,形成“雪花”奇观。
6 .下列各项有关“大洋中脊”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大洋中脊是地球上最长、最宽的环球性海底山系,它隆起于洋底中部,并贯穿整个
世界大洋。
B .大洋中脊的脊部比两侧洋底高 1 ― 3 公里,大洋中的岛屿就是大洋中脊的脊顶露出海面形成的。
C .大洋中脊是洋底扩张的中心和新地壳产生的地带,也一直是地球内部能量向外释放
的通道和地球深部通向表层系统的窗口。
D .地壳深处熔融的岩浆就是沿着大洋中脊的脊轴不断上升,在上升的过程冷却凝固成
新的洋壳,并以每年 1 ― 5 厘米的速度不断向中脊的两侧扩张。
7 .下列各项对“可燃冰”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可燃冰”是一种将甲烷分子锁在冰的品格里形成的奇怪的矿物,它广泛分布于世
界各大洋洋底。
B .当温度低于 7 ℃、压力大于 50 个大气压时,“可燃冰”能保持稳定;但一旦温度降
低,压力减小,它就会释放出 164 倍体积的甲烷。
C .专家估计,全球“可燃冰”中的碳,可能相当于人类正在开采利用的石油、天然气
和煤这些燃料所含碳的总和。
D .“可燃冰”是 21 世纪潜在的新能源,给日益面临着能源危机的人类留下了巨大的想
象空间。
8 .下列表述完全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渗透到海底以下 2000 ― 3000 米的海水同那里的炽热的岩浆相互作用,形成一个个耸立的“黑烟囱”,喷出温度高于 300 ℃且富含硫化物的黑色热液。
B .在“暗无天日”又“水深火热”的大洋深处,让人难以置信的是有两种生物一直很活跃,即以热液区中的硫细菌和管状蠕虫构成的“黑暗食物链”。
C .“深部生物圈”是由生活在海底之下的岩层中的个体极为细小,数量却极其庞大的原核生物构成的。它们约占全球微生物总量的 2 / 3 。
D .当“可燃冰”中的甲烷缓慢释出时,出口就成为海底的“冷泉”,在其周周也形成了不依靠光合作用的“冷泉生物群”,但因为不是在热液区,所以形成这一生物群的基础不是微生物的活动。
9 .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海底世界蕴藏着丰富的资源,在未来的人类生存与发展中,很可能存在对海底资源开发的激烈竞争。
B .陆地生物是直接或间接依靠植物的光合作用生存,海底生物都不依靠光合作用,仅是依靠地热进行化学合成生产有机质生存。
C .原核生物个体在海底之下的岩层中“休眠”主要是与岩浆活动有关,一有岩浆活动,它们就充满活力。
D .作为 21 世纪潜在的新能源,“可燃冰”给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展示出美好的前景,但我们还是应该节约与开发并举,促进人类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6.B 7.D 8.C 9.B
读亚欧大陆图,完成下列要求(1)从A→B→C→D的气候类型,正确的组合是.①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大陆 2020-04-09 …
主要分布在中纬度大陆西岸的气候类型是()A.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B.地中海气候,亚热带季风气 2020-04-09 …
读亚欧大陆图,完成下列要求(1)从A→B→C→D的气候类型,正确的组合是.①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大陆 2020-04-09 …
读亚欧大陆图,完成下列要求(1)从A→B→C→D的气候类型,正确的组合是.①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大陆 2020-04-09 …
主要分布在中纬度大陆西岸的气候类型是()A.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B.地中海气候,亚热带季风气 2020-04-09 …
广东气候类型与特点?广东整体的气候类型大致是什么?北回归线以南的广东沿海地区是什么样的气候类型,其 2020-05-17 …
一般来说,凡受海洋气团影响的地区,就带有海洋性气候的特点;凡受大陆气团影响的地区,就带有大陆性气候 2020-06-15 …
图中字母A、B分别是“一带一路”的起点和终点,其气候分别是()A.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B.温 2020-06-30 …
澳大利亚温带海洋性气候成因澳大利亚大分水岭东南沿海温带海洋性气候的成因分析,它其实是位于西风带的背 2020-07-25 …
下图为甲、乙两地的气候资料图。据此完成小题。小题1:甲、乙两地的气候类型分别为()A.地中海气候、温 2020-11-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