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在儒家的传统中,孔孟总是形影相随,但仔细比较却也发现很多不同的地方。最明显的,《论语》中所叙述的孔子,有一种轻松愉快的感觉,不如孟子凡事紧
题目详情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在儒家的传统中,孔孟总是形影相随,但仔细比较却也发现很多不同的地方。最明显的,《论语》中所叙述的孔子,有一种轻松愉快的感觉,不如孟子凡事紧张。所以大成至圣能以“君子坦荡荡”的风格,避免“小人常戚戚”的态度去保持他的悠闲。与这种态度截然相对的是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主张。 孔子没有直接的提到人之性善或性恶。《论语》之中,“仁”字出现了66次,没有两个地方解释完全相同。但是他既说出虽为圣贤,仍要经常警惕才能防范不仁的话,可见他认为性恶来自先天。他又说“观过,斯知仁矣”,好像这纠正错误,促使自己为善的能力,虽系主动的,但仍要由内外观察而产生。孟子则曾斩钉截铁的说出:“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孔子自己承认,他一生学习,到70岁才能随心所欲不逾矩。孟子的自信,则可以由他自己所说“我善养吾浩然之气”的一句话里看出。孔子对“礼”非常尊重。颜渊是孔子的得意门徒,他死时孔子痛哭流涕,然而孔子却根据“礼”的原则反对颜渊厚葬;虽不屑阳货的为人,但为了礼尚往来,他仍想趁着阳货不在家的时候去回拜他。孟子就没有这样的耐性。他见了梁襄王,出来就说:“望之不似人君。” 这中间的不同,不能说与孔孟二人的个性无关。或许《论语》与《孟子》两部书的取材记载不同,也有影响。但是至圣和亚圣,相去约两百年,中国的局势,已起了很大的变化。孟子说“此一时也,彼一时也”,这八个字正好可以用来说明他们之间的距离。春秋时代的战事,显示了社会的不稳定性;但战事本身,却不足以造成社会的全面性动荡。孔子对当日情形,还没有完全失望。他的闲雅代表着当时的社会,相对于战国的暴乱而言,还相当的宁静,所以他仍提倡“克己复礼”,显然认为过去的社会秩序仍可以恢复,表现一腔复古的热忱。孟子被称为有“革命性”,这是因为战国时代的动乱已经大大超过春秋时期竞技式的战争,这使他知道,只是恢复故态而不改弦更张是不能济事的。齐宣王问他贵戚之卿应做的本分,他说:“君有大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易位。”也就是容许废君而另立族中贤人。这已经不是孔子所说“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的严格规矩了。 宋朝以后,《孟子》既为各朝经筵讲解之用,也为科举取士的标准,被奉为经典,对中国思想史有巨大的影响。 ——节选自黄仁宇《孔孟》 小题1:孔子和孟子有很多不相同的地方,根据文意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小题1:D 小题2:C 小题3:B |
小题1:D (“《孟子》地位高于《论语》”属于无中生有。) 小题2:C (C是根本原因,也是最主要原因。D.原文“‘此一时也,彼一时也’,这八个字正好可以用来说明他们之间的距离”。) 小题3:B (A.孔子所说的是指他个人的成长经历,而非他的学说。C.战国时代的动乱大大超过春秋时期,但不等于给社会造成了全面的动荡。D.原文是“他的闲雅代表着当时的社会,相对于战国的暴乱而言,还相当的宁静”。去掉比较对象,判断错误。) |
看了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在儒家...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松树有40棵(1)松树是杨树的4/5杨树有多少棵?(2)松树比杨树少1/5杨树有松树有40棵(1) 2020-06-08 …
某校校园里玉兰,香樟和松树三种树木的棵树如下.兰树48棵(1)香樟树比玉兰树多4分之1,香樟树比玉 2020-06-27 …
一道阿里巴巴实习生的笔试题目100颗松果和松鼠的家距离100米,松鼠每次最多只能搬运50个松果,松 2020-07-06 …
今年栽了156棵树,其中松树96棵,剩下的是柏树,松树比柏树多几分之几?2.今年栽了60棵柏树,松 2020-07-11 …
杨树的棵数比松树的棵数少5分之3,杨数是松树的(),松树是杨树的%,松树比杨树多() 2020-07-16 …
松树和柏树棵数的比是5:6,松树占两种树总棵树数的几分之几,柏树占两种树可数的几分之几,松鼠是柏树棵 2020-11-26 …
背影的阅读题问题是这样的这段话通过形象的描写,将传达的无比生动2.他和我走到车上,将句子一股脑放在我 2020-12-13 …
有一堆松果,比30个多,比40个少.平均分给一些小松鼠,每只小松鼠分得的个数个小松鼠的只数同样多.你 2020-12-29 …
有一堆松果比30个多比40个少平均分给一些松鼠每只松鼠分得的个数和松鼠的只数 2020-12-29 …
有一棵松树上有百灵鸟和松鼠,松鼠比百灵乌多3只它们共有48条腿百灵鸟和松鼠各有多少只?有一棵松树上有 2021-0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