蝉,栖于高处,吸风饮露,古人把它当作清廉高洁的象征。回答1~3题。1.“居高声自远,非是藉(通‘借’)秋风。”这是虞世南笔下的蝉。他认为蝉声传远,不是借助秋风,而是
蝉,栖于高处,吸风饮露,古人把它当作清廉高洁的象征。回答1~3题。
1.“居高声自远,非是藉(通‘借’)秋风。”这是虞世南笔下的蝉。他认为蝉声传远,不是借助秋风,而是因为蝉自身居于高处。史传唐太宗曾屡次称赏虞世南的德行、忠直、博学、文词、书翰。这启示我们,要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A.必须拥有很高的社会地位 B.必须全面提升自身的素质
C.不能借助外部条件 D.必须全面发展,不能有任何不足之处
2.立身高洁,有时也会面临环境的压力,遭遇他人的误解。骆宾王曾任侍御史,因上疏论事,触忤武后,遭诬,以贪赃罪下狱。他在狱中咏蝉:“重露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如果我们在人生道路上也面临这种情况,值得提倡的态度是
A.始终坚持以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 B.放弃原则,以适应环境
C.远离各种矛盾,独善其身 D.同上级领导始终保持一致
3.李商隐一生困顿,大才不展,他咏蝉曰:“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叹其居高饮露,腹饥难饱,鸣叫也是徒劳。清施补华《岘佣说诗》云:“同一咏蝉,虞世南‘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是清华人语;骆宾王‘重露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是患难人语;李商隐‘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是牢骚人语。”可谓遭际不同,寄意各异。这表明
A.人们对同一事物不可能有相同的看法
B.意识对客观事物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C.文学艺术来源于现实生活
D.不同的价值观对人们改造客观世界具有不同的导向作用
B A C
下列声音不属于噪声的是A.响度很大的声音B.烦躁不安的声音C.横穿马路时听到传来的汽车鸣笛声D.公 2020-06-07 …
明代学者顾宪成撰有一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后来北京一青年仿此撰写 2020-06-10 …
代学者顾宪成撰有一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后来北京一青年仿此撰写一 2020-06-10 …
明代学者顾宪成曾撰写一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有位青年模仿此 2020-06-10 …
夏晚流火稍西倾,夕影遍曾城.高天澄远色,秋气入蝉声.薛道衡的诗这首诗的意思夏晚流火稍西倾,夕影遍曾 2020-06-26 …
代学者顾宪成撰有一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后来北京一青年仿此撰写一 2020-06-28 …
明代学者顾宪成撰有一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后来北京一青年仿此撰写 2020-06-28 …
音乐会上有三种感觉,这三种感觉是:声音的高低,声音的大小,发声的乐器不同.声音的高低决定了,声音的大 2020-11-01 …
可听声是人耳可以接收到的声音,人耳听不见声音是人耳没有接收到对不对可听声是人耳可以接收到的声音,人耳 2020-11-03 …
可听声是人耳可以接收到的声音,人耳听不见声音是人耳没有接收到对不对可听声是人耳可以接收到的声音,人耳 2020-11-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