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化学-->
如图是有关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试回答下列问题:(1)反应过程中观察到锥形瓶内的现象是;(2)在实验前,细沙铺在锥形瓶内的底部,白磷放在细沙上,细沙的作用是;(3)该实
题目详情
如图是有关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试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过程中观察到锥形瓶内的现象是___;
(2)在实验前,细沙铺在锥形瓶内的底部,白磷放在细沙上,细沙的作用是___;
(3)该实验告诉我们:用实验研究化学反应前后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时,必须在___体系中进行.
(4)实验结束后(锥形瓶已冷却到室温),发现瓶中白磷过量,为了防止白磷在空气中燃烧,将锥形瓶瓶口倒置于盛满水的水槽中(如图2,瓶口贴紧水面),拔下瓶塞,发现水进入锥形瓶中,则进入瓶中的水占锥形瓶的容积的___,原因是:___.
(5)写出白磷在空气中燃烧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

(1)反应过程中观察到锥形瓶内的现象是___;
(2)在实验前,细沙铺在锥形瓶内的底部,白磷放在细沙上,细沙的作用是___;
(3)该实验告诉我们:用实验研究化学反应前后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时,必须在___体系中进行.
(4)实验结束后(锥形瓶已冷却到室温),发现瓶中白磷过量,为了防止白磷在空气中燃烧,将锥形瓶瓶口倒置于盛满水的水槽中(如图2,瓶口贴紧水面),拔下瓶塞,发现水进入锥形瓶中,则进入瓶中的水占锥形瓶的容积的___,原因是:___.
(5)写出白磷在空气中燃烧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结合白磷燃烧实验可以知道白磷燃烧的现象是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发光(或答发出黄色火焰)放热,开始气球胀大冷却后缩小.
(2)锥形瓶的底部铺有一层细沙,其作用是防止锥形瓶底部局部受热炸裂;
(3)用实验研究化学反应前后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时,要比较反应前后的:“质量总和”,必须保证不能遗漏任何一种反应物与生成物,特别是有气体参与或生成的反应,故在密闭容器中实验是最可靠的;
(4)因为氧气占空气体积的
,白磷燃烧消耗了瓶内的氧气,生成物是固体,使瓶内压强小于外界大气压,所以水会进入瓶内,占的体积正好是消耗的氧气的体积.
(5)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生成五氧化二磷,反应化学方程式为:4P+5O2
2P2O5,
故答案为:
(1)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发光(或答发出黄色火焰)放热.
(2)防止锥形瓶底部局部受热炸裂
(3)封闭(孤立或与环境隔绝)
(4)
;白磷燃烧最多消耗瓶内氧气,生成固体,使瓶内压强小于外部压强.
(5)4P+5O2
2P2O5.
(2)锥形瓶的底部铺有一层细沙,其作用是防止锥形瓶底部局部受热炸裂;
(3)用实验研究化学反应前后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时,要比较反应前后的:“质量总和”,必须保证不能遗漏任何一种反应物与生成物,特别是有气体参与或生成的反应,故在密闭容器中实验是最可靠的;
(4)因为氧气占空气体积的
1 |
5 |
(5)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生成五氧化二磷,反应化学方程式为:4P+5O2
| ||
故答案为:
(1)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发光(或答发出黄色火焰)放热.
(2)防止锥形瓶底部局部受热炸裂
(3)封闭(孤立或与环境隔绝)
(4)
1 |
5 |
(5)4P+5O2
| ||
看了如图是有关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如图所示,图Ⅰ是恒压密闭容器,图Ⅱ是恒容密闭容器.当其他条件相同时,在Ⅰ、Ⅱ中分别加入2molX和 2020-04-26 …
关于牛顿第一定律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牛顿第一定律是实验定律B.牛顿第一定律说明力是改变物体 2020-04-27 …
关于牛顿第一定律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牛顿第一定律是实验定律B.牛顿第一定律说明力是改变物体 2020-04-27 …
关于牛顿第一定律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牛顿第一定律是实验定律B.牛顿第一定律说明力是改变物体 2020-04-27 …
有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在做“研究气体实验定律实验”,分别得到如下四幅图象(如图所示).则如下的有 2020-07-12 …
(2012•东莞二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牛顿第一定律不是实验定律,因此是不可以通过实验来验证 2020-11-12 …
为什么由牛顿第二定律只能推出三个定律和三个守恒律?三个守恒律:动量守恒,能量守恒,角动量守恒请外行人 2020-12-06 …
牛顿第一定律是一条(A实验定律B基于实验的推理),其内容是:一切物体在时,总保持或.牛顿第一定律也叫 2020-12-10 …
光电效应的实验规律及对应的理论分析过程,让人们体会到光电效应的神奇并认识到经典理论的局限性.实验电路 2020-12-23 …
关于近代物理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黑体辐射的实验规律可用光的波动性解释B.利用α粒子散射实验 2020-12-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