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上列问题:材料一自康熙(1661―1721)经雍正(1722―1734)至乾隆(1735―1796)的130多年,形成了中华民族历史上又一个辉煌盛世,史称康乾盛世。当前,许多

题目详情

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上列问题:

材料一  自康熙(1661―1721)经雍正(1722―1734)至乾隆(1735―1796)的130多年,形成了中华民族历史上又一个辉煌盛世,史称康乾盛世。当前,许多专家认为康乾盛世是“落日的辉煌”。据统计,康熙24年(1685年)全国共有耕地6亿亩,到乾隆末年(1795年),全国耕地约为10.5亿亩,粮食产量则迅速增至2040亿斤。当时随马戛尔尼使团来中国的巴罗估计,中国的粮食收获率高于英国。“麦子的收获率为15:1,而在欧洲居首位的英国为10:1”。中国农作物的总产量占世界第一位。人口从1700年前后的约1.5亿增加到1794年的约3.13亿,占全世界9亿口的1/3。

(1)概括材料中康乾盛世的主要表现是什么?(3分)

材料二

材料三  “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国,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半中被打垮。在这场决斗中,陈腐世界的代表是激于道义,而最现代社会的代表却是为了获得贱买贵卖的特权――这真是一种任何诗人想也不敢想的一种奇异的对联式悲歌。”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

(2)材料三中说:“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国,不顾时势……。”依据所学知识,结合材料二,说明当时中国处于怎样的“时势”?(4分)

(3)依据中西方当时历史背景,你是如何理解康乾盛世只是“落日的辉煌”,清王朝“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3分)

(4)从社会发展角度看,这场“殊死的决斗”的实质是什么?(2分)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答案:(1)人口增加;耕地面积扩大;粮食产量领先世界。(3分)(2)新航路开辟后,西方列强积极对外殖民扩张。西方殖民国家已环伺中国四周,把殖民目标指向中国;中国危机四伏而清政府盲目自大。(4分)(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