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面对严峻的形势,列宁认识到,党的政策必须立刻来个重大的转变,必须让农民有发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在改进农业的基础上,使工业恢复起来,必须把机器和货

题目详情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面对严峻的形势,列宁认识到,党的政策必须立刻来个重大的转变,必须让农民有发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在改进农业的基础上,使工业恢复起来,必须把机器和货物供给农村,从经济上加强工农联盟。为此,列宁提出要把斗争的重心逐渐转向经济方面,主张在国家电气化的基础上恢复工业。
--《列宁的分配理论》材料二  1938年一位美国经济学家评论罗斯福的新政时说:“今天,国家正对没有特权的人进行保护,增加国民收入,并把此项收入更公平地分给各类生产者,为了达到这些目的,美国政府不仅承担起保证社会安全的全部工作,而且还要成为工业商业的参加者和创立者。”这个国家昨天还是个不干涉主义,或处于守势的国家,现在,它却从事建设和开办工厂,买卖货物和劳务,储存货币,开办航运经营铁路。
--洛克《今日美国的问题》材料三  当代中国波澜壮阔的改革,大体上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改革的初步探索和局部试验阶段。1978年改革首先在农村开始实施并取得了显著成效,积累了有益经验。1984年改革的重点从农村转移到城市。第二个阶段是全面探索,重点攻坚,以创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核心的改革阶段。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新时期全面深化改革的大慕,也引领当代中国改革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王怀超《当代中国改革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列宁对党的农业、工业政策进行了怎样的调整。  
(2)根据材料二概括罗斯福新政后国家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归纳我国改革的特点。  
(4)综上材料,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由材料“面对严峻的形势,列宁认识到,党的政策必须立刻来个重大的转变,必须让农民有发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在改进农业的基础上,使工业恢复起来,必须把机器和货物供给农村,从经济上加强工农联盟.为此,列宁提出要把斗争的重心逐渐转向经济方面,主张在国家电气化的基础上恢复工业”可知,1921年,苏俄放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把机器和货物供给农村,从经济上加强工农联盟;在国家电气化的基础上恢复工业.利用商品、货币、市场来建设社会主义.到1925年底,苏联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基本完成.新经济政策把社会主义同市场、商品货币关系和资本主义直接联系起来.
(2)据所学知,1929-1933年经济危机首先爆发在美国,当时的胡佛政府采取自由放任政策,使经济危机愈演愈烈,经济危机引发了严重的政治危机,工人罢工示威游行不断,社会矛盾尖锐,政局动荡.为了缓和社会矛盾,渡过危机,罗斯福上台之后进行了新政.罗斯福放弃了原来的自由放任政策,开始加强对经济的干预,通过了《全国工业复兴法》、大力兴建公共工程,扩大内需,增加就业,加大投资,加强对金融领域的监管等,逐渐使美国走出了危机.罗斯福新政的许多措施,对于我们应对当前的国际金融危机,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3)由材料“当代中国波澜壮阔的改革,大体上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改革的初步探索和局部试验阶段.1978年改革首先在农村开始实施并取得了显著成效,积累了有益经验.1984年改革的重点从农村转移到城市.第二个阶段是全面探索,重点攻坚,以创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核心的改革阶段.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新时期全面深化改革的大慕,也引领当代中国改革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可知,我国改革的特点是逐步推进,不断深化,先农村后城市,先试点,再全面铺开.
(4)主观性问题,符合题意即可.如科学决策,适时调整经济政策,是保持经济发展活力的关键;经济政策的调整应立足国情,实事求是;经济政策的调整必须遵循经济规律;计划和市场都是发展经济的手段,而不是区分社会制度的依据等.以此作答即可.
故答案为:
(1)把机器和货物供给农村,从经济上加强工农联盟;在国家电气化的基础上恢复工业.
(2)使美国走出了经济危机,使国民经济得到恢复;1929-1933年严重的经济危机引起政治危机,社会矛盾尖锐,政局动荡.
(3)逐步推进,不断深化,先农村后城市,先试点,再全面铺开.
(4)科学决策,适时调整经济政策,是保持经济发展活力的关键;经济政策的调整应立足国情,实事求是;经济政策的调整必须遵循经济规律;计划和市场都是发展经济的手段,而不是区分社会制度的依据等.
看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面对严峻的...的网友还看了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