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停顿、轻重、快慢,朗读全文,背诵倒数第二段,讨论下列问题。(1)为什么这里要特别强调艄公手里“只有那么一根不粗不细的篙子”?(2)注
注意停顿、轻重、快慢,朗读全文,背诵倒数第二段,讨论下列问题。
( 1 )为什么这里要特别强调艄公手里“只有那么一根不粗不细的篙子”?
( 2 )注意该段中出现的“化险为夷”“如履平地”两个成语,全文中哪些地方写了“险”“夷”和“如履平地”?“化”的原因仅仅是该段中所说的艄公的勇敢、智慧、镇静、机智、经验、判断吗?
( 3 )文中哪句话最深刻?从全文看这句话仅仅是对艄公的赞美吗?
解析:
《筏子》被称为“理在方寸”“含意悠久”的哲思之文,这倒数第二段是对哲理思索、探寻的重点。所以要求带着思考来朗读、背诵。这思考表现为朗读者的停顿、轻重、快慢。并且探讨有关的三个问题。 第1小题。强调手中只有那么一根不粗不细的篙子,说明渡河工具是简单的。文中意在突出:战胜黄河的惊涛骇浪主要靠人,包括艄公的勇敢、智慧、镇静、经验、判断。可以和第8自然段中的“而那位艄公,就比较沉着,他目不转睛地撑着篙,小心地注视着水势,大胆地破浪前行”相互参看、理解。 第2小题。前半问主要促进学生认真阅读,包括懂得成语的含义,知道文中哪些地方写了“险”和“夷”,不要马马虎虎滑过去了,因为这是回答更重要的后半问的基础。写“险”的地方如:①第1段;②第3段中的“汹涌的激流”及“一个小小的浪头,就能把它整个儿吞噬了”;③第8段中“提心吊胆”、艄公目不转睛撑篙和小心注视水势;④第9段中连眼睛也不敢睁一睁;⑤第10段中的险恶风浪、惊涛骇浪等等。写“夷”及“如履平地”的如:①第3段中“鼓浪前进”;②第6段中“乘风破浪的轻骑”;③第8段中乘客从容谈笑以及它的两个比喻,还有艄公破浪前行;④第10段中战胜惊涛骇浪,化险为夷、如履平地;⑤第11段中更加轻快、安详。 “化”的原因当然不仅仅在艄公,还有乘客。这就是第9段中说的乘客的意志、毅力和细心也是不可缺少的,如果乘客随随便便往筏子上一蹲也会出大乱子的。第8段中乘客从容谈笑也是这一点的体现。 第3小题。是对第2小题的进一步深化。文中最深刻的一句话是“就凭他的勇敢和智慧……成为黄河的主人”。从全文看,这当然不仅是对艄公的赞美。这也可以从多个角度理①也是对乘客的意志、毅力、细心的赞美。②对使用这种交通工具的人们,对他们那种神闲气定的精神的赞美。③对征服黄河,也就是征服自然的人类的赞美。赞美人类在与自然的搏斗中所表现出的英雄气概和壮丽的生命景观;赞美人类在征服自然中所表现出的胆略、勇敢、智慧、沉着、镇定、细心。④联系到20世纪60年代的时代背景,即当时面临的战胜三年困难时期的严酷现实以及曾经发生过的只凭冲劲、不讲科学的“大跃进热”,这里还可能蕴涵如下的赞美:一是对战胜巨大困难的人们,尤其是劳动群众这个英雄群体的赞美;二是对既小心又大胆,既有人定胜天的信念又讲求实事求是,既有革命干劲又讲究科学分析的那种可贵精神的赞美。自然这后一种赞美隐含了对惟意志论的批判(即文中所说的“只凭冲劲,天不怕地不怕……也会出大乱子”)。正是以上可能具有的多角度的理解,我们说该文是“含意悠远”的哲思之文。艄公只是作者要赞美的精神,要思考的哲理所创造的一个形象。当然,学生的回答不必要求答到第④点。
散文;下面怎么写?拭去那一段芳华,让时间慢慢老去.细雨霏霏,打一把油纸伞,行走在姑苏城的粉墙黛瓦间 2020-05-13 …
1细口瓶的塞子为什么要到放在桌子上?2倾倒液体时,瓶口为什么紧挨着试管口?应该快速倒还是缓慢的倒? 2020-06-23 …
语文有那些味道挖?...除了写出味道还要扩展一写,例:语文就似一杯茶,只有慢慢品尝,细细斟酌,才能 2020-06-29 …
下列有关细胞生命历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细胞分化,核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但mRNA存在差异B 2020-07-01 …
作文从前,时光过得很慢;现在,无论老少都在感叹“时间去哪儿了”。从前,大家都说“慢”是行事的基础, 2020-07-04 …
为什么细胞要慢冻速熔而不是速冻慢熔? 2020-07-06 …
英语翻译我的缺点是做事情有时候喜欢拖拉.做事情慢.不过慢工出细活,虽然做事情慢但是我很仔细.(大概 2020-07-11 …
下列各种做法,最不利于观察到清晰细胞结构的是()A.用碘液对人体口腔上皮细胞进行染色B.慢慢调节细 2020-07-11 …
如图所示,倾角为a的薄木板定在水平面上,板上有一小孔B,不可伸长的轻绳一端系一物体A,另一端穿过小孔 2020-11-01 …
古老的国度,千年的文明,神秘的面纱,是旅行者爱好者魂牵梦绕的文明之旅,这段悠长的旅途需要慢慢走、细细 2020-12-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