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历史-->
史实与推论:科学全面地解读史实,可以得出正确的历史推论。请对下面表格中的推论作出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史实推论正确与否(1)王曰:“去‘泰’,著‘皇’,
题目详情
史实与推论:科学全面地解读史实,可以得出正确的历史推论。请对下面表格中的推论作出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史实 | 推论 | 正确与否 |
(1)王曰:“去‘泰’,著‘皇’,采上古帝号,号曰皇帝”。 | “皇帝”这一名称沿袭的是上古帝王的称号。 | |
(2)唐代文学家柳宗元说:“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 | 材料中的两个“制”分别指的是分封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 |
(3)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和秦始皇“焚书坑儒”一样是为了文化专制。禁止了其他学说在汉代的传播。 | |
(4)“愿陛下令诸侯推恩分子弟,以地 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 | 说明汉武帝颁布推恩令的目的是为了笼络人心。 | |
(5)西汉前期,匈奴控制着西域。 | 汉武帝决定打击匈奴,并联合乌孙王国,夹击匈奴,派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 | |
(6)“自古中兴之胜,无出于光武矣!” | 材料中的“中兴之胜”,指的是光武中兴,“光武”指的是汉光武帝刘秀。 |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据“去‘泰’,著‘皇’,采上古帝号,号曰皇帝”可知,“皇帝”这一名称沿袭的不是上古帝王的称号.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了适应新的统一形势,加强封建统治,首先建立起了一套封建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最高统治者称皇帝,至高无上,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最后由皇帝决断.故从题干得出的推论错误,故打×.
(2)据“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可知,前者的“制”是指的西周的分封制,后者的“制”是指的秦始皇推行的郡县制.分封制是指与西周时期实行的井田制相适应的,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井田制遭破坏,分封制也就失去了存在的经济基础,因而继续实行分封制,地方诸候的势力强大,周天子的威信扫地,地位一落千丈,也就根本统治不下去了.秦始皇实行郡县制,有利于对全国的统一管辖,适当了生产力的发展.但是秦始皇的残暴统治,严刑峻法过于苛刻,激起人民的强烈反抗,终于引发了农民起义,推翻了秦朝的统治,导致二世而亡.故从题干得出的推论错误,故打×.
(3)据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可知,汉武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在思想方面,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就是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持法家、道家等各家学说的读书人,均受到排斥.汉武帝还大力推行儒家教育,在长安举办太学,以儒家的五经为主要教材,使儒家教育官方化.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和秦始皇“焚书坑儒”一样都是为了文化专制,禁止了其他学说在汉代的传播.故从题干得出的推论正确,故打√.
(4)据“愿陛下令诸侯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可知,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下令允许诸侯将自己的土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削弱了诸侯国的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使西汉实现政治上的大一统.故从题干得出的推论错误,故打×.
(5)据“西汉前期,匈奴控制着西域.”可知,汉武帝决定打击匈奴,派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是为了联合大月氏,不是乌孙王国.故从题干得出的推论错误,故打×.
(6)据“自古中兴之胜,无出于光武矣!”可知,公元25年,参加过农民起义的西汉皇族刘秀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刘秀就是光武帝.为了使社会安定下来,光武帝多次下令减轻农民的赋役负担,惩处贪官污吏,任用清廉官吏.光武帝末年,社会安定,经济状况明显好转,历史上称这个时期的统治为“光武中兴”.材料中的“中兴之胜”指的是光武中兴,“光武”指的是汉光武帝刘秀.故从题干得出的推论正确,故打√.
故答案为:
(1)×.
(2)×.
(3)√.
(4)×.
(5)×.
(6)√.
(2)据“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可知,前者的“制”是指的西周的分封制,后者的“制”是指的秦始皇推行的郡县制.分封制是指与西周时期实行的井田制相适应的,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井田制遭破坏,分封制也就失去了存在的经济基础,因而继续实行分封制,地方诸候的势力强大,周天子的威信扫地,地位一落千丈,也就根本统治不下去了.秦始皇实行郡县制,有利于对全国的统一管辖,适当了生产力的发展.但是秦始皇的残暴统治,严刑峻法过于苛刻,激起人民的强烈反抗,终于引发了农民起义,推翻了秦朝的统治,导致二世而亡.故从题干得出的推论错误,故打×.
(3)据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可知,汉武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在思想方面,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就是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持法家、道家等各家学说的读书人,均受到排斥.汉武帝还大力推行儒家教育,在长安举办太学,以儒家的五经为主要教材,使儒家教育官方化.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和秦始皇“焚书坑儒”一样都是为了文化专制,禁止了其他学说在汉代的传播.故从题干得出的推论正确,故打√.
(4)据“愿陛下令诸侯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可知,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下令允许诸侯将自己的土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削弱了诸侯国的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使西汉实现政治上的大一统.故从题干得出的推论错误,故打×.
(5)据“西汉前期,匈奴控制着西域.”可知,汉武帝决定打击匈奴,派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是为了联合大月氏,不是乌孙王国.故从题干得出的推论错误,故打×.
(6)据“自古中兴之胜,无出于光武矣!”可知,公元25年,参加过农民起义的西汉皇族刘秀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刘秀就是光武帝.为了使社会安定下来,光武帝多次下令减轻农民的赋役负担,惩处贪官污吏,任用清廉官吏.光武帝末年,社会安定,经济状况明显好转,历史上称这个时期的统治为“光武中兴”.材料中的“中兴之胜”指的是光武中兴,“光武”指的是汉光武帝刘秀.故从题干得出的推论正确,故打√.
故答案为:
(1)×.
(2)×.
(3)√.
(4)×.
(5)×.
(6)√.
看了史实与推论:科学全面地解读史实...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判断推理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思维方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碘酒能使淀粉变蓝,则可用加碘食盐检验面粉 2020-04-09 …
公务员试题答疑(判断推理--逻辑判断)已知,(1)只要甲被录取,乙就不被录取;(2)只要乙不被录取 2020-05-16 …
逻辑推断题根据命题变形推理规则,判定下列推理是否成立:由“不搞阴谋诡计的人不是野心家”推出“有些野 2020-05-16 …
公务员里的一道判断推理题①只要甲被录取,乙就不被录取;②只要乙不被录取,甲就被录取;③甲被录取.已 2020-05-17 …
请帮助判断一下下面的词组1.褒义:斩钉截铁果断推断简朴()2.贬义:阴谋诡计顽固简陋武断()3.中 2020-07-23 …
一道判断推理题不明白要想精神健康,人必须自尊.人要保持自尊必须通过不断赢得他们尊重的其他人的尊重,他 2020-11-21 …
判断,推断,断定,决断,1.遇到大事时,我们需要冷静地()是非好坏.2.天气阴沉沉的,我敢(判断,推 2020-12-07 …
行测判断推理求解释这个推理题已知:1.只要甲被录取,乙就不被录取;2.只要乙不被录取,甲就被录取;3 2020-12-22 …
史论结合是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请判断下列推论。(判断对错)史实推论《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 2020-12-23 …
一道行测判断推理题D、将“人性本善”解释成“没有人是不善的”。将善扩大为本善,属于扩大命题。这一道行 2020-12-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