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各题。水调歌头•游览黄庭坚瑶草①一何碧,春入武陵溪。溪上桃花无数,枝上有黄鹂。我欲穿花寻路,直入白云深处,浩气展虹霓。只恐花深里,红露湿人衣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各题。
水调歌头•游览
黄庭坚瑶草①一何碧,春入武陵溪。溪上桃花无数,枝上有黄鹂。我欲穿花寻路,直入白云深处,浩气展虹霓。只恐花深里,红露湿人衣。
坐白石,倚玉枕,拂金徽②.谪仙何处,无人伴我白螺杯③.我为④灵芝仙草,不为朱唇丹脸,长啸⑤亦何为?醉舞下山去,明月逐人归。 【注释】①瑶草:仙草。②金徽:金饰的琴徽。这里指琴。③白螺杯:用白色螺壳雕制的酒杯。④为(wéi):愿作。⑤长啸:长叹。
(1)下列对作品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___
A.采用感叹句起首,以芳草如碧带出春色,激发读者兴味,引人入胜。
B.“溪上”“桃花”等词,与首句中“武陵”应和,也带出了作者的感情。
C.“谪仙何处”句,清楚地表明作者渴望使用李白的“白螺杯”来饮酒。
D.“我为”句,采用对比,显示出作者的清高和对谄媚者的不屑与轻蔑。
(2)下列与“明月逐人归”一句所用修辞手法相同并可成为对联的一句是___
A.新晴原野旷 B.白云随鹤舞
C.冰壶含雪魄 D.一天秋似水
(3)这首词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一样,都间接表现出对现实的不满。请结合具体语句,简要说明它们是如何表现的。
水调歌头•游览
黄庭坚瑶草①一何碧,春入武陵溪。溪上桃花无数,枝上有黄鹂。我欲穿花寻路,直入白云深处,浩气展虹霓。只恐花深里,红露湿人衣。
坐白石,倚玉枕,拂金徽②.谪仙何处,无人伴我白螺杯③.我为④灵芝仙草,不为朱唇丹脸,长啸⑤亦何为?醉舞下山去,明月逐人归。 【注释】①瑶草:仙草。②金徽:金饰的琴徽。这里指琴。③白螺杯:用白色螺壳雕制的酒杯。④为(wéi):愿作。⑤长啸:长叹。
(1)下列对作品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___
A.采用感叹句起首,以芳草如碧带出春色,激发读者兴味,引人入胜。
B.“溪上”“桃花”等词,与首句中“武陵”应和,也带出了作者的感情。
C.“谪仙何处”句,清楚地表明作者渴望使用李白的“白螺杯”来饮酒。
D.“我为”句,采用对比,显示出作者的清高和对谄媚者的不屑与轻蔑。
(2)下列与“明月逐人归”一句所用修辞手法相同并可成为对联的一句是___
A.新晴原野旷 B.白云随鹤舞
C.冰壶含雪魄 D.一天秋似水
(3)这首词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一样,都间接表现出对现实的不满。请结合具体语句,简要说明它们是如何表现的。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此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主要内容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主要内容,从诗歌的结构内容方面进行具体分析,重点把握诗歌的表达意蕴.C、“清楚地表明作者渴望使用李白的‘白螺杯’来饮酒”错误,这句话表面上是说李白不在了,无人陪他饮酒,言外之意,是说他缺乏知音,感到异常寂寞.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撰写对联的基本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学生准确细致理解诗歌的内容,根据选项中提供的下联进行分析.“明月”是名词,此处应对“白云”,“逐”是驱逐的意思,此处应该对应一动词,课选择“随”,“人归”属于名词+动词,是动宾结构,应该对“鹤舞”.故选B.
(3)此题考查学生把握诗歌内容要点,评价诗歌思想态度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理清诗歌的核心思想尤其是诗歌蕴含的核心内涵,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所在.这首词中诗人着意抒发一次春游的感受,表现了鄙弃世俗的清高,表现出一种词人超轶绝尘、游于物外的审美理想;而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表明一种心中的理想世界,但这是一种对现实不满的体现.
答案:
(1)C(3分)
(2)B(2分)
(3)(6分)桃花源是陶渊明心中的理想境界,“芳草鲜美”“落英缤纷”“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显示出陶氏对美好、平和、自然的理想社会的向往;这首词中,作者写所游之地“溪上桃花无数,枝上有黄鹂”,那里可以一展浩气,可以自由自在地“坐白石,倚玉枕,拂金徽”.正是因为陶、黄所处的现实没有这样的境界,他们才如此热爱并在作品里讴歌这样的境界.作者内心对现实的怨愤,不与现实同流合污的清高志趣,正是这样表现出来的.
译文:
瑶草多么碧绿,春天来到了武陵溪.溪水上有无数桃花,花的上面有黄鹂.我想要穿过花丛寻找出路,却走到了白云的深处,彩虹之巅展现浩气.只怕花深处,露水湿了衣服.
坐着玉石,靠着玉枕,拿着金徽.被贬谪的仙人在哪里,没有人陪我用田螺杯喝酒.我为了寻找灵芝仙草,不为表面繁华,长叹为了什么.喝醉了手舞足蹈地下山,明月仿佛在驱逐我回家.
赏析:
此词情景交融,词人采用幻想的镜头,描写神游“桃花源”的情景,反映了他出世、入世交相冲撞的人生观,表现了他对污浊的现实社会的不满以及不愿媚世求荣、与世同流合污的品德.
开头一句,词人采用比兴手法,热情赞美瑶草(仙草)像碧玉一般可爱,使词作一开始就能给人一种美好的印象,激起人们的兴味,把读者不知不觉地引进作品的艺术境界中去.从第二句开始,则用倒叙的手法,逐层描写神仙世界的美丽景象.
“春入武陵溪”,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这里,词人巧妙地使用了陶渊明《桃花源记》的典故.陶渊明描写这种子虚乌有的理想国度,表现他对现实社会的不满.黄庭坚用这个典故,其用意不言自明.这三句写词人春天来到“桃花源”,那里溪水淙淙,到处盛开着桃花,树枝上的黄鹂不停地唱着婉转悦耳的歌.
“我欲穿花寻路”三句,写词人想穿过桃花源的花丛,一直走向飘浮白云的山顶,一吐胸中浩然之气,化作虹霓.这里,词人又进一步曲折含蓄地表现对现实的不满,幻想能找到一个可以自由施展才能的理想世界.
然而“祇恐花深里,红露湿人衣”两句,曲折地表现他对纷乱人世的厌倦但又不甘心离去的矛盾.词人采用比喻和象征手法很富有令人咀嚼不尽的诗味.
“红露湿人衣”一句,是从王维诗句“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脱化而来,黄庭坚把“空翠”换成“红露”,化用前人诗句,天衣无缝,浑然一体.
下片继写作者孤芳自赏、不同凡俗的思想.词人以丰富的想象,用“坐玉石、倚玉枕、拂金徽(弹瑶琴)”表现他的志行高洁、与众不同.“谪仙何处?无人伴我白螺杯”两句,表面上是说李白不在了,无人陪他饮酒,言外之意,是说他缺乏知音,感到异常寂寞.他不以时人为知音,反而以古人为知音,曲折地表达出他对现实的不满.
“我为灵芝仙草”两句,表白他到此探索的真意.“仙草”即开头的“瑶草”,“朱唇丹脸”指第三句“溪上桃花”.苏轼咏黄州定惠院海棠诗云:“朱唇得酒晕生脸,翠袖卷纱红映肉.”花容美艳,大抵略同,故这里也可用以说桃花.这两句是比喻和象征的语言,用意如李白《拟古十二首》之四所谓“耻掇世上艳,所贵心之珍”.“长啸亦何为”意谓不必去为得不到功名利禄而忧愁叹息.
这首词中的主人公形象,高华超逸而又不落尘俗,似非食人间烟火者.词人以静穆平和、俯仰自得而又颇具仙风道骨的风格,把自然界的溪山描写得无一点尘俗气,其实是要想象世界中构筑一个自得其乐的世外境界,自己陶醉、流连于其中,并以此与充满权诈机心的现实社会抗争,忘却尘世的纷纷扰扰.
(2)本题考查学生撰写对联的基本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学生准确细致理解诗歌的内容,根据选项中提供的下联进行分析.“明月”是名词,此处应对“白云”,“逐”是驱逐的意思,此处应该对应一动词,课选择“随”,“人归”属于名词+动词,是动宾结构,应该对“鹤舞”.故选B.
(3)此题考查学生把握诗歌内容要点,评价诗歌思想态度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理清诗歌的核心思想尤其是诗歌蕴含的核心内涵,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所在.这首词中诗人着意抒发一次春游的感受,表现了鄙弃世俗的清高,表现出一种词人超轶绝尘、游于物外的审美理想;而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表明一种心中的理想世界,但这是一种对现实不满的体现.
答案:
(1)C(3分)
(2)B(2分)
(3)(6分)桃花源是陶渊明心中的理想境界,“芳草鲜美”“落英缤纷”“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显示出陶氏对美好、平和、自然的理想社会的向往;这首词中,作者写所游之地“溪上桃花无数,枝上有黄鹂”,那里可以一展浩气,可以自由自在地“坐白石,倚玉枕,拂金徽”.正是因为陶、黄所处的现实没有这样的境界,他们才如此热爱并在作品里讴歌这样的境界.作者内心对现实的怨愤,不与现实同流合污的清高志趣,正是这样表现出来的.
译文:
瑶草多么碧绿,春天来到了武陵溪.溪水上有无数桃花,花的上面有黄鹂.我想要穿过花丛寻找出路,却走到了白云的深处,彩虹之巅展现浩气.只怕花深处,露水湿了衣服.
坐着玉石,靠着玉枕,拿着金徽.被贬谪的仙人在哪里,没有人陪我用田螺杯喝酒.我为了寻找灵芝仙草,不为表面繁华,长叹为了什么.喝醉了手舞足蹈地下山,明月仿佛在驱逐我回家.
赏析:
此词情景交融,词人采用幻想的镜头,描写神游“桃花源”的情景,反映了他出世、入世交相冲撞的人生观,表现了他对污浊的现实社会的不满以及不愿媚世求荣、与世同流合污的品德.
开头一句,词人采用比兴手法,热情赞美瑶草(仙草)像碧玉一般可爱,使词作一开始就能给人一种美好的印象,激起人们的兴味,把读者不知不觉地引进作品的艺术境界中去.从第二句开始,则用倒叙的手法,逐层描写神仙世界的美丽景象.
“春入武陵溪”,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这里,词人巧妙地使用了陶渊明《桃花源记》的典故.陶渊明描写这种子虚乌有的理想国度,表现他对现实社会的不满.黄庭坚用这个典故,其用意不言自明.这三句写词人春天来到“桃花源”,那里溪水淙淙,到处盛开着桃花,树枝上的黄鹂不停地唱着婉转悦耳的歌.
“我欲穿花寻路”三句,写词人想穿过桃花源的花丛,一直走向飘浮白云的山顶,一吐胸中浩然之气,化作虹霓.这里,词人又进一步曲折含蓄地表现对现实的不满,幻想能找到一个可以自由施展才能的理想世界.
然而“祇恐花深里,红露湿人衣”两句,曲折地表现他对纷乱人世的厌倦但又不甘心离去的矛盾.词人采用比喻和象征手法很富有令人咀嚼不尽的诗味.
“红露湿人衣”一句,是从王维诗句“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脱化而来,黄庭坚把“空翠”换成“红露”,化用前人诗句,天衣无缝,浑然一体.
下片继写作者孤芳自赏、不同凡俗的思想.词人以丰富的想象,用“坐玉石、倚玉枕、拂金徽(弹瑶琴)”表现他的志行高洁、与众不同.“谪仙何处?无人伴我白螺杯”两句,表面上是说李白不在了,无人陪他饮酒,言外之意,是说他缺乏知音,感到异常寂寞.他不以时人为知音,反而以古人为知音,曲折地表达出他对现实的不满.
“我为灵芝仙草”两句,表白他到此探索的真意.“仙草”即开头的“瑶草”,“朱唇丹脸”指第三句“溪上桃花”.苏轼咏黄州定惠院海棠诗云:“朱唇得酒晕生脸,翠袖卷纱红映肉.”花容美艳,大抵略同,故这里也可用以说桃花.这两句是比喻和象征的语言,用意如李白《拟古十二首》之四所谓“耻掇世上艳,所贵心之珍”.“长啸亦何为”意谓不必去为得不到功名利禄而忧愁叹息.
这首词中的主人公形象,高华超逸而又不落尘俗,似非食人间烟火者.词人以静穆平和、俯仰自得而又颇具仙风道骨的风格,把自然界的溪山描写得无一点尘俗气,其实是要想象世界中构筑一个自得其乐的世外境界,自己陶醉、流连于其中,并以此与充满权诈机心的现实社会抗争,忘却尘世的纷纷扰扰.
看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各题...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孕妇能吃黄桃罐头吗 黄桃没问题罐头是大忌解馋即可 2020-03-29 …
翠竹村原有桃园565亩,梨园185亩,现计划把一部分梨园改成桃园,使桃园的亩数是梨园亩数的4倍,问 2020-04-07 …
填空成语桃柳头头是高满汗流背无边无巧天而谈宾客门一目然文尔秋气石金棋画 2020-05-14 …
读古诗猜成语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危楼高白尺.()谁知盘中餐,粒粒艰辛苦.()夜来风雨声,花 2020-05-20 …
(2006•潍坊)请回答在培育安丘、青州蜜桃过程中,遇到的有关问题:(1)安丘、青州蜜桃的果面底色 2020-06-25 …
读材料和地图,完成以下各题:材料一:中国第29次南极考察队于2013年4月9日顺利返回位于上海浦东 2020-06-29 …
佛桃是我们家乡的一张名片,且桃花、桃木制品都很受欢迎.下列属化学变化的是()A.桃木雕刻成桃木剑B. 2020-11-16 …
桃仁是桃子干燥成熟的种子,为常见的中药之一,有活血祛瘀,润肠通便的功能,在桃仁的结构中,能发育成桃树 2020-12-03 …
“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下列关于桃花结构和功能叙述正确的是()A.花瓣是桃花的主要部分B 2020-12-07 …
(2013•沂水县一模)山东省沂水县泉庄镇2013年第二届桃花节在4月中旬隆重举办.届时,万亩桃园里 2020-12-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