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春夜洛城闻笛中贯穿全诗的线索是()字
题目详情
春夜洛城闻笛中贯穿全诗的线索是( )字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春夜洛城闻笛中贯穿全诗的线索是( 闻)字
春夜洛城闻笛 选自(中华书局1977年版)卷二十五.
作者: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背景』
诗人在客居洛阳的一个夜晚,听到笛子吹奏《折杨柳》的曲调.此时此地听到这首曲子,谁能不思念自己的家乡或亲人呢?
全部注释
1.洛城:洛阳(现在河南洛阳).
2.折柳:即《折杨柳》笛曲,乐府"鼓角横吹曲"调名,内容多写离情别绪.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四:"《乐府杂录》云:'笛者,羌乐也.古典有《折杨柳》、《落梅花》'.故谪仙《春夜洛城闻笛》……杜少陵《吹笛》诗:'故园杨柳今摇落,何得愁中曲尽生?'王之涣云:'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皆言《折杨柳》曲也." 曲中表达了送别时的哀怨感情.
3.玉笛:精美的笛.
4.故园:指故乡,家乡.
这首诗当是开元二十三年(735)李白游洛阳时所作.描写在夜深人静之时,闻笛声而引起思乡之情.王尧衢《唐诗合解》:"忽然闻笛,不知吹自谁家.因是夜闻,声在暗中飞也.笛声以风声而吹散,风声以笛声而远扬,于是洛春夜遍闻风声,即遍闻笛声矣.折柳所以赠别,而笛调中有《折杨柳》一曲.闻折柳而伤别,故情切乎故园.本是自我起情,却说闻者'何人不起',岂人人有别情乎?只为'散入春风',满城听得耳."
【赏析】:
洛城就是现在河南的洛阳,在唐代是一个很繁华的都市,称为东都.一个春风骀荡的夜晚,万家灯火渐渐熄灭,白日的喧嚣早已平静下来.忽然传来嘹亮的笛声,凄清婉转的曲调随着春风飞呀,飞呀,飞遍了整个洛城.这时有一个远离家乡的诗人还没入睡,他倚窗独立,眼望着“白玉盘”似的明月,耳听着远处的笛声,陷入了沉思.笛子吹奏的是一支《折杨柳》曲,它属于汉乐府古曲,抒写离别行旅之苦.古代离别的时候,往往从路边折柳枝相送;杨柳依依,正好借以表达恋恋不舍的心情.在这样一个春天的晚上,听着这样一支饱含离愁别绪的曲子,谁能不起思乡之情呢?于是,诗人情不自禁地吟了这首七绝.
这首诗全篇扣紧一个“闻”字,抒写自己闻笛的感受.这笛声不知是从谁家飞出来的,那未曾露面的吹笛人只管自吹自听,并不准备让别人知道他,却不期然而然地打动了许许多多的听众,这就是“谁家玉笛暗飞声”的“暗”字所包含的意味.“散入春风满洛城”,是艺术的夸张,在诗人的想象中,这优美的笛声飞遍了洛城,仿佛全城的人都听到了.诗人的夸张并不是没有生活的依据,笛声本来是高亢的,又当更深人静之时,再加上春风助力,说它飞遍洛城是并不至于过分的.
笛声飞来,乍听时不知道是什么曲子,细细听了一会儿,才知道是一支《折杨柳》.所以写到第三句才说“此夜曲中闻折柳”.这一句的修辞很讲究,不说听了一支折柳曲,而说在乐曲中听到了折柳.这“折柳”二字既指曲名,又不仅指曲名.折柳代表一种习俗,一个场景,一种情绪,折柳几乎就是离别的同义语.它能唤起一连串具体的回忆,使人们蕴藏在心底的乡情重新激荡起来.“何人不起故园情”,好像是说别人,说大家,但第一个起了故园之情的不正是李白自己吗?
热爱故乡是一种崇高的感情,它同爱国主义是相通的.自己从小生于斯、长于斯的故乡,作为祖国的一部分,她的形象尤其难以忘怀.李白这首诗写的是闻笛,但它的意义不限于描写音乐,还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这才是它感人的地方.
译文:阵阵悠扬的笛声,从谁家中飘出?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阳全城.就在今夜,听到哀伤的《折杨柳》,能不钩起思乡之情吗?
春夜洛城闻笛 选自(中华书局1977年版)卷二十五.
作者: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背景』
诗人在客居洛阳的一个夜晚,听到笛子吹奏《折杨柳》的曲调.此时此地听到这首曲子,谁能不思念自己的家乡或亲人呢?
全部注释
1.洛城:洛阳(现在河南洛阳).
2.折柳:即《折杨柳》笛曲,乐府"鼓角横吹曲"调名,内容多写离情别绪.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四:"《乐府杂录》云:'笛者,羌乐也.古典有《折杨柳》、《落梅花》'.故谪仙《春夜洛城闻笛》……杜少陵《吹笛》诗:'故园杨柳今摇落,何得愁中曲尽生?'王之涣云:'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皆言《折杨柳》曲也." 曲中表达了送别时的哀怨感情.
3.玉笛:精美的笛.
4.故园:指故乡,家乡.
这首诗当是开元二十三年(735)李白游洛阳时所作.描写在夜深人静之时,闻笛声而引起思乡之情.王尧衢《唐诗合解》:"忽然闻笛,不知吹自谁家.因是夜闻,声在暗中飞也.笛声以风声而吹散,风声以笛声而远扬,于是洛春夜遍闻风声,即遍闻笛声矣.折柳所以赠别,而笛调中有《折杨柳》一曲.闻折柳而伤别,故情切乎故园.本是自我起情,却说闻者'何人不起',岂人人有别情乎?只为'散入春风',满城听得耳."
【赏析】:
洛城就是现在河南的洛阳,在唐代是一个很繁华的都市,称为东都.一个春风骀荡的夜晚,万家灯火渐渐熄灭,白日的喧嚣早已平静下来.忽然传来嘹亮的笛声,凄清婉转的曲调随着春风飞呀,飞呀,飞遍了整个洛城.这时有一个远离家乡的诗人还没入睡,他倚窗独立,眼望着“白玉盘”似的明月,耳听着远处的笛声,陷入了沉思.笛子吹奏的是一支《折杨柳》曲,它属于汉乐府古曲,抒写离别行旅之苦.古代离别的时候,往往从路边折柳枝相送;杨柳依依,正好借以表达恋恋不舍的心情.在这样一个春天的晚上,听着这样一支饱含离愁别绪的曲子,谁能不起思乡之情呢?于是,诗人情不自禁地吟了这首七绝.
这首诗全篇扣紧一个“闻”字,抒写自己闻笛的感受.这笛声不知是从谁家飞出来的,那未曾露面的吹笛人只管自吹自听,并不准备让别人知道他,却不期然而然地打动了许许多多的听众,这就是“谁家玉笛暗飞声”的“暗”字所包含的意味.“散入春风满洛城”,是艺术的夸张,在诗人的想象中,这优美的笛声飞遍了洛城,仿佛全城的人都听到了.诗人的夸张并不是没有生活的依据,笛声本来是高亢的,又当更深人静之时,再加上春风助力,说它飞遍洛城是并不至于过分的.
笛声飞来,乍听时不知道是什么曲子,细细听了一会儿,才知道是一支《折杨柳》.所以写到第三句才说“此夜曲中闻折柳”.这一句的修辞很讲究,不说听了一支折柳曲,而说在乐曲中听到了折柳.这“折柳”二字既指曲名,又不仅指曲名.折柳代表一种习俗,一个场景,一种情绪,折柳几乎就是离别的同义语.它能唤起一连串具体的回忆,使人们蕴藏在心底的乡情重新激荡起来.“何人不起故园情”,好像是说别人,说大家,但第一个起了故园之情的不正是李白自己吗?
热爱故乡是一种崇高的感情,它同爱国主义是相通的.自己从小生于斯、长于斯的故乡,作为祖国的一部分,她的形象尤其难以忘怀.李白这首诗写的是闻笛,但它的意义不限于描写音乐,还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这才是它感人的地方.
译文:阵阵悠扬的笛声,从谁家中飘出?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阳全城.就在今夜,听到哀伤的《折杨柳》,能不钩起思乡之情吗?
看了春夜洛城闻笛中贯穿全诗的线索是...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有一首在童年时编的诗:春天不是读书天,夏日炎炎正好眠……接下来是什么了? 2020-03-30 …
三、将下面带“花”的诗句补充完整,并在最后横线上,再写出一句带“花”的诗句。1.春色满园关不住,一 2020-04-09 …
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入古诗词名句。①描写同样的景物,古代文人往往有许多意境相似的妙笔,同样是写春雨 2020-05-13 …
四季是什么?补充完整,四季是一首多彩的诗,春是翠绿的诗,萌动着活力和生机.夏秋冬 2020-05-15 …
这道题怎么做:下面是一首小诗,请仿下面是一首小诗,请仿照已有的诗句,补写出另外两句的内容.四季是什 2020-05-15 …
四季是什么四季是一首多彩的诗,春是翠绿的诗,萌动着活力和生机.夏是-------,-------- 2020-05-15 …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赏析题、1.诗中哪一个字在全诗起到一线串珠的作用?2.诗歌表达了诗人什么感情? 2020-05-16 …
访写四季是什么?四季是一首多彩的诗.春,是翠绿的诗,萌动着活力和生机.夏_____秋____冬__ 2020-05-16 …
春花,春草,春风,春雨的诗句春花,春草,春风,春雨的图画给我春花,春草,春风,春雨的诗句.春花,春 2020-05-23 …
在横线上填入适当的诗句.离家已经好几年了.春节临近,今天吹了阵春风,吹起了我思想的情怀,“———— 2020-06-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