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各题。晚泊浔阳望庐山唐孟浩然挂席①几千里,名山都未逢。泊舟汗阳郭,始见香炉峰。尝读远公②传,永怀尘外踪。东林精舍近,日暮空闻钟
题目详情
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晚泊浔阳望庐山
【唐】孟浩然
挂席①几千里,名山都未逢。
泊舟汗阳郭,始见香炉峰。
尝读远公②传,永怀尘外踪。
东林精舍近,日暮空闻钟。
【注】①挂席:扬帆。②远公:指东晋高僧慧远。剌史桓伊曾在庐山为他建造禅寺,名“东林精舍”
(1)一、二两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
(2)三、四两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析。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晚泊浔阳望庐山
【唐】孟浩然
挂席①几千里,名山都未逢。
泊舟汗阳郭,始见香炉峰。
尝读远公②传,永怀尘外踪。
东林精舍近,日暮空闻钟。
【注】①挂席:扬帆。②远公:指东晋高僧慧远。剌史桓伊曾在庐山为他建造禅寺,名“东林精舍”
(1)一、二两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
(2)三、四两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析。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本题考查对艺术手法的理解.“名山都未逢”在诗人显然是铺垫,揣摩“泊舟汗阳郭,始见香炉峰”很容易能想能衬托或对比这两种手法.类似题目答题时应先明确手法,然后结合句子简要分析,分析时要准确理解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解答此类题时易忽视对思想感情的概括,应强化答题的规范性.
(2)品读“尝读远公传,永怀尘外踪”可品味出对隐逸生活的象往之情,品味“日暮空闻钟”一句中的“空”字可品味出不见高人的怅惘之情.
答案:
(1)对比(或“衬托”)手法.(1分)诗人航行江中未逢名山,泊舟浔阳才见到庐山香炉峰,突山了香炉峰的挺拔秀丽、不I司凡响,(1分)表达了诗人惊喜神往的感情(1分).
(2)诗人读远公传,仰慕远公.而现在泊舟浔阳,却只闻钟声,虽靠近东林禅寺,却难觅高人踪影【1分).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旬往(1分),以及不见高人的怅惘(或“惆怅”、“失落”、“寂寞”等)之情(1分).
译文:
经过了几千里江上扬帆,竟然都没遇到一座名山.
当我在浔阳城外泊了船,才看到香炉峰非同一般.
我曾读过慧远公的小传,其尘外之踪永使我怀念.
东林精舍虽然近在眼前,却徒然听到传来的钟声.
赏析:
这首《晚泊浔阳望庐山》,一开篇便是“挂席几千里,名山都未逢“,淡笔轻轻挥洒,勾勒出一片宽广的大自然,不精雕细刻个别景物,却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余地.我们仿佛看到诗人的轻舟,掠过千里烟波江上的无数青山.诗的起势高远.而且“名山都未逢“,又将诗人对于名山的热烈向往之情充分地抒写出来了.接着,“泊舟浔阳郭,始见香炉峰“,只以“始见“二字轻轻点染,就描摹出诗人举头见到庐山在眼前突兀而起的惊喜神态.这四句如行云流水,一气直下,以空灵之笔叙事;感情却从“都未逢“、“始见“等平淡字眼含蓄地透露.
上半首是从眼中所见直写“望“庐山之意,下半首则是从意中所想透出“望“字神情.面对着香炉峰上烟云缭绕,诗人的思绪也随之飘忽.他想起了曾经在香炉峰麓建造“东林精舍“,带领徒众“同修净业“的高僧慧远.他读过慧远的传记,深深地倾慕与怀念这位高僧弃绝尘俗的幽踪.此刻,东林精舍就在眼前,而远公早作了古人,诗人因此而感到惆怅和感伤.诗的末尾,写夕照中从东林寺传来一阵悠扬的钟声.把诗人惆怅、怀念的感情抒写得更为深远.山寺都是朝暮鸣钟,“日暮“是“闻钟“的时间,“闻钟“又渲染了“日暮“的气氛.日暮闻钟,带给人忧郁感和神秘感.而“空“字,表明高僧已逝,钟声空闻,从而传达出诗人的怀念、惆怅等复杂的感情.后四句字面上没有出现“望“字,但诗人遐想高僧和聆听暮钟,却透露出了“望“意.
其实所谓“韵“和“神韵“,就是指诗人用平淡自然的语言和高度传神的笔法写景抒情罢了.由于笔墨疏淡,景物在若有若无,若隐若现之间,却蕴藏着丰富悠远的情思,余味无穷.王士祯等人推崇这首诗有“神韵“,足当“逸品“,“一片空灵“,主要是欣赏孟浩然诗的“清空“、“古淡“的韵致.这首诗流露出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倾羡,企图超脱尘世的思想;在艺术上,诗人以简淡的文字传出景物和人物的风神,表现丰富的情意,给人以言简意赅、语淡味醇、意境清远、韵致流溢的感受.
纵观全诗,气势不凡,色彩清幽素淡,神韵自然贯通,诗人用“晚泊浔阳“的所见、所闻、所思,表露了对隐逸生活的追慕.
(2)品读“尝读远公传,永怀尘外踪”可品味出对隐逸生活的象往之情,品味“日暮空闻钟”一句中的“空”字可品味出不见高人的怅惘之情.
答案:
(1)对比(或“衬托”)手法.(1分)诗人航行江中未逢名山,泊舟浔阳才见到庐山香炉峰,突山了香炉峰的挺拔秀丽、不I司凡响,(1分)表达了诗人惊喜神往的感情(1分).
(2)诗人读远公传,仰慕远公.而现在泊舟浔阳,却只闻钟声,虽靠近东林禅寺,却难觅高人踪影【1分).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旬往(1分),以及不见高人的怅惘(或“惆怅”、“失落”、“寂寞”等)之情(1分).
译文:
经过了几千里江上扬帆,竟然都没遇到一座名山.
当我在浔阳城外泊了船,才看到香炉峰非同一般.
我曾读过慧远公的小传,其尘外之踪永使我怀念.
东林精舍虽然近在眼前,却徒然听到传来的钟声.
赏析:
这首《晚泊浔阳望庐山》,一开篇便是“挂席几千里,名山都未逢“,淡笔轻轻挥洒,勾勒出一片宽广的大自然,不精雕细刻个别景物,却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余地.我们仿佛看到诗人的轻舟,掠过千里烟波江上的无数青山.诗的起势高远.而且“名山都未逢“,又将诗人对于名山的热烈向往之情充分地抒写出来了.接着,“泊舟浔阳郭,始见香炉峰“,只以“始见“二字轻轻点染,就描摹出诗人举头见到庐山在眼前突兀而起的惊喜神态.这四句如行云流水,一气直下,以空灵之笔叙事;感情却从“都未逢“、“始见“等平淡字眼含蓄地透露.
上半首是从眼中所见直写“望“庐山之意,下半首则是从意中所想透出“望“字神情.面对着香炉峰上烟云缭绕,诗人的思绪也随之飘忽.他想起了曾经在香炉峰麓建造“东林精舍“,带领徒众“同修净业“的高僧慧远.他读过慧远的传记,深深地倾慕与怀念这位高僧弃绝尘俗的幽踪.此刻,东林精舍就在眼前,而远公早作了古人,诗人因此而感到惆怅和感伤.诗的末尾,写夕照中从东林寺传来一阵悠扬的钟声.把诗人惆怅、怀念的感情抒写得更为深远.山寺都是朝暮鸣钟,“日暮“是“闻钟“的时间,“闻钟“又渲染了“日暮“的气氛.日暮闻钟,带给人忧郁感和神秘感.而“空“字,表明高僧已逝,钟声空闻,从而传达出诗人的怀念、惆怅等复杂的感情.后四句字面上没有出现“望“字,但诗人遐想高僧和聆听暮钟,却透露出了“望“意.
其实所谓“韵“和“神韵“,就是指诗人用平淡自然的语言和高度传神的笔法写景抒情罢了.由于笔墨疏淡,景物在若有若无,若隐若现之间,却蕴藏着丰富悠远的情思,余味无穷.王士祯等人推崇这首诗有“神韵“,足当“逸品“,“一片空灵“,主要是欣赏孟浩然诗的“清空“、“古淡“的韵致.这首诗流露出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倾羡,企图超脱尘世的思想;在艺术上,诗人以简淡的文字传出景物和人物的风神,表现丰富的情意,给人以言简意赅、语淡味醇、意境清远、韵致流溢的感受.
纵观全诗,气势不凡,色彩清幽素淡,神韵自然贯通,诗人用“晚泊浔阳“的所见、所闻、所思,表露了对隐逸生活的追慕.
看了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的诗歌,完...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远近闻名风餐露宿日夜兼程风尘仆仆学无止境是什么意思 2020-05-17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题。巴顿最后的岁月江永红斯·巴顿是一位举世闻名的美国传奇将军。巴顿与在 2020-06-30 …
举世闻名,诗书异象春秋,永春道德;出类拔萃,河山泰山麟风,莫喻圣人.才一个名人 2020-07-12 …
给下面文段划分层次。香稻也是稻家族中的明珠。①江永香稻以其隽永的芒香,独特的风味而闻名于世。②然而 2020-07-12 …
荔枝与香蕉、菠萝、龙眼一同号称“南国四大果品”.荔枝因杨贵妃喜食而闻名,使得杜牧写下“一骑红尘妃子笑 2020-10-29 …
中国桥梁的历史,可谓世界闻名,有这样的一座桥,它因桥上形态各异,数量甚多的狮子而闻名,它又因掀开了全 2020-11-03 …
写作1.文章修改。贵在有恒①球王贝利曾经说过一句话:“永远不要说放弃。”这位世界闻名的赛场奇人,曾经 2020-11-06 …
《伤仲永》和《蒸饭成粥》同样是天资聪颖的孩子,仲永长大后“泯然众人矣”,元方兄弟长大后以博学多才而天 2020-11-06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题。(选做题)巴顿最后的岁月江永红斯·巴顿是一位举世闻名的美国传奇将军。巴 2020-12-06 …
下列各组词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民不聊生亨誉中外发愤学习绚丽多彩B.心急如焚光采照人诚挚先驱C 2020-12-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