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19分)七夕七月七夕,潘楼街东宋门外瓦子,州西梁门外瓦子,北门外、南朱雀门外街及马行街内,皆卖磨喝乐①,乃小塑土偶耳。悉以雕木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19分)

七夕

七月七夕,潘楼街东宋门外瓦子,州西梁门外瓦子,北门外、南朱雀门外街及马行街内,皆卖磨喝乐①,乃小塑土偶耳。悉以雕木彩装栏座,或用红纱碧笼,或饰以金珠牙翠,有一对直数千者。禁中及贵家与士庶为时物追陪。又以黄蜡铸为凫雁、鸳鸯、龟、鱼之类,彩画金缕,谓之“水上浮”。又以小板上傅土,旋种粟令生苗,置小茅屋花木,作田舍家小人物,皆村落之态,谓之“谷板”。又以瓜雕刻成花样,谓之“花瓜”。又以油面糖蜜造为笑靥儿②,谓之“果食”,花样奇巧百端,如捺香方胜③之类。若买一斤,数内有一对被介胄者,如门神之像。盖自来风流④,不知其从,谓之“果食将军”。又以箓豆、小豆、小麦于磁器内以水浸之,生芽数寸,以红蓝彩缕束之,谓之“种生”。皆于街心彩幕帐设出络货卖。七夕前三五日,车马盈市,罗绮满街,旋折未开荷花,都人善假做双头莲,取玩一时,提携而归,路人往往嗟爱。又小儿须买新荷叶执之,盖効颦磨喝乐。儿童辈特地新妆,竞夸鲜丽。至初六日七日晚,贵家多结彩楼于庭,谓之“乞巧楼”。铺陈磨喝乐、花瓜、酒炙、笔砚、针线,或儿童裁诗,女郎呈巧,焚香列拜,谓之“乞巧”。妇女望月穿针。或以小蜘蛛安合子内次日看之若网圆正谓之“得巧”里巷与妓馆往往列之门首争以侈靡相向。

(选自《东京梦华录》)

[注]①磨喝乐:原为佛教八部众神之一。唐宋时借其名制作为一种土木偶人,于七夕供养。后成为儿童玩具。

②笑靥儿:一种食品名,人形。

③方胜:形状像由两个菱形部分重叠相连而成的一种首饰。后借指这种形状。

④风流:流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有一对直数千者 直:价值

B.或饰以金珠牙翠 或:有的

C.盖効颦磨喝乐 盖:通“盍”,何不

D.数内有一对被介胄者 被:穿着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乃小塑土偶耳 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乃有所不得已

B.如捺香方胜之类 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C.今通俗而书之 妪每谓予曰:“某所,而母立于兹。”

D.若买一斤,数内有一对被介胄者 闻道百,以为莫若己者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记叙了七夕之时,北宋东京汴梁的风俗人情,尤其一种的叫做磨喝乐的小巧的泥塑土偶让人称奇,人们用雕镂的木料加以彩绘,并配上栏杆做成底座来安放。

B.有的磨喝乐价值很高,宫中及富贵之家以至百姓人家都准备应时物品作为陪衬,如“水上浮”、“谷板”、“花瓜”、“果食”等等。

C.对商家在一斤果食之中放上门神模样的“果食将军”这一习俗流传的由来,作者并不知情。

D.七夕前的三五日,京城内热闹非凡,小孩子大抵都要买新荷叶拿在手中,像是要模仿磨喝乐的模样,但是又不像,反而弄巧成拙,让人笑话。

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或 以 小 蜘 蛛 安 合 子 内 次 日 看 之 若 网 圆 正 谓 之 得 巧 里 巷 与 妓 馆 往 往 列 之 门 首 争 以 侈 靡 相 向

5.把文中划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

(1) 都人善假做双头莲,取玩一时,提携而归,路人往往嗟爱。(4分)

译文:

(2) 或儿童裁诗,女郎呈巧,焚香列拜,谓之“乞巧”。 (3分)

译文: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C 2.A 3.D 4.或 以 小 蜘 蛛 安 合 子 内 ∕次 日 看 之∕ 若 网 圆 正 ∕谓 之 得 巧 ∕里 巷 与 妓 馆 ∕往 往 列 之 门 首 ∕争 以 侈 靡 相 向 5.(7分)(1)京城中人擅长做假的双头莲,赏玩一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