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问题。说梅吴冠中①牡丹和梅花,曾是人们印象中的国花。牡丹花朵硕大,色彩艳丽,且高贵荣华之富态。梅花的花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问题。

说  梅

吴冠中

①牡丹和梅花,曾是人们印象中的国花。牡丹花朵硕大,色彩艳丽,且高贵荣华之富态。梅花的花朵要小多了,星星点点,或疏或密开满在乌黑而坚硬的干枝上,而且干枝往往曲折多姿,予人风骨独傲之感。更因梅花开于寒冷的季节,那时别的花都不敢吐露,故而引起诗人们的赞美——梅花香自苦寒来。

②从造型艺术角度看,形成美感的主要因素是整体构成。梅花之美主要缘于体态多姿。干枝穿插间的粗、瘦对比,故老梅更独具这般风采。梅花盛开或初吐露花蕾时,尚无绿叶衬托,只由花朵与枝干构成点与线的二重唱。“删繁就简三秋树”,郑板桥虽多画兰竹,少画梅花,其实他已道出了自己对梅花的绘画感受;而王冕画梅繁华密枝,引人进入梅花的国度。陈老莲画梅喜表现一段古怪倔强的干枝上着画三几朵,寓秀于拙,仿佛是他的自画像。梵高的向日葵同样是他的自画像,真正杰出的艺术家,总是将自己和自然融为一体的。正由于敏感的艺术家从不同视角揭示了自然之美,人们才更深一层感到自然之美。历代有那么多的诗人和画家表现了梅之美,梅在中国人心目中早已登上高雅之宝座。我在故宫曾见过清代“扬州八怪”之一金农的一幅册页梅花,满纸只是淡墨点,其间穿插几笔墨黑的线是干枝,予人以月下梅花或雾中观梅之整体感受。这与西方印象派的效果异曲同工。走完隔膜、封闭的漫长世纪,地球显然日益缩小,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与交融谁也挡不住,梅花和腊梅的西指日可待。

③我第一次看到的梅园是无锡梅园,因当年梅园被许多居民的白墙衬托,被明如镜的太湖衬托,因而梅之身段和花之色彩分外醒目。中国传统绘画不涂背景,被绘在白底子上的梅花便尽现体态之美。因而,梅花在园林中往往依素墙而栽。或者反其道而行之,种在假山洞口之类的深暗背景前,花开时明如观火。

④中国大地上到处有梅花、梅园,多少姑娘们的名字爱叫梅。我自己嗅觉不灵,可看梅,赏梅,不知闻梅香。梅之香更吸引了广大的爱好者,“暗香浮动月黄昏”,让人未见花就闻到了香味。文人咏梅,凡夫俗子也爱梅,梅是中国文化不可或缺的标志之一。绘画中最通俗的题材梅、兰、竹、菊,被誉为“四君子”。缘于她们都象征中国传统中高尚的道德品质,梅居其首,是梅的荣誉。让园林、园艺家们深入研究梅的品种及嫁接等科学课题吧!他们研究出来的成果之花将开遍大漠南北,家家户户。今天,人们渴望草坪与鲜花了,在礼品中鲜花替代了糕点与烟酒。我从来不过自己的生日,连这个诞生时日也忘了。 但不意有一回,居然邮局送来了一束鲜花,是外地有人邮来贺诞辰的。花簇大都是月季、郁金香之类。如果是一簇梅花或腊梅,当别有一番风姿了。

⑤今年五月间,我到太湖一个小岛上的园林 果木产寻寻觅觅,发现梅园已是青绿一片,郁郁葱葱。细看,满树已隐藏着小小的青梅,才使我醒悟谢了还有青果子。不过青梅是褐色的干果了,可能是作陈皮梅之类的佳品吧。梅花展示了青春的美丽,有奉献了成熟的果实,这是梅的品质吧。

⑥正因着眼于花、干、枝的点、线组合之美,我更爱腊梅。腊梅洗尽脂粉,只剩下并不鲜艳的暗黄之色,近乎蜡黄的病色了。然而在绘画的寰宇中,局部永远臣服于整体,在整体中体现价值。由于对照的绝妙效果,腊梅花朵之“蜡黄”,呈现了无价的物种黄金色。三味书屋后园的那株腊梅花给鲁迅的童年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似乎也是令我独钟情于腊梅的姻缘。

7.请分析第一段在文中的作用。(4分)

8.作者从不同的角度展现了“梅之美”,请加以概括。(6分)

9.简要分析第四段中画线句子的含义。(4分)

10.文章以“说梅”为题,请探究作者通过“说梅”寄托了哪些深刻的意蕴。(6分)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7.通过梅花和牡丹的对比,衬托梅花的美。交代诗人们赞美梅花的原因,统领下文对梅花的美的描写。引发下文作者对艺术和人生的见解。

8.①体态多姿,风骨独傲(1分);②不畏寒冷,坚贞顽强(1分);③梅香扑鼻(1分);④青春美丽,奉献果实(1分);⑤象征高洁品德(2分)。

9.①如今人们开始重视精神生活(1分);②希望人们能摈弃浮华,追求质朴无华的品格(1分);随和应付;③表达自己对梅花特别是腊梅的特殊感情(2分)。

10.①对梅花的形态、馨香和品质的赞美;②造型艺术形成美感是整体构成;③真正的艺术家要将自己和自然融为一体;④在物质文明发达的今天,人们更应崇尚精神,追求质朴无华的品质,崇尚君子之风,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东西方文化要交流碰撞,中国文化要走出去;寄托了对鲁迅先生的崇敬和怀念。(答对一点1分,两点2分,三点4分,四点6分)

【解析】

7.本题属于考查段落作用的题目,首先要看本段在全文中的位置,然后考虑与前后文的关系、与标题的关系。答题时,要理清全文的思路,整体把握文本的大意,然后据此分析第一段与文章主题的关系,可从行文思路和感情基调入手加以分析概括。第一段中写牡丹花“朵硕大,色彩艳丽,且高贵荣华之富态”,写梅花“花朵要小多了,星星点点,或疏或密开满在乌黑而坚硬的干枝上,而且干枝往往曲折多姿,予人风骨独傲之感”。手法上通过梅花和牡丹的对比,衬托梅花的美。“更因梅花开于寒冷的季节,那时别的花都不敢吐露,故而引起诗人们的赞美——梅花香自苦寒来。”写出诗人们赞美梅花的原因。在结构上统领下文对梅花的美的描写。引发下文作者对艺术和人生的见解。

考点: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8.概括内容往往直接考查对全文内容要点的分析、概括能力,对段意、定义的某一具体材料的归纳概括能力,答题时联系作者的基本观点,对文章的价值作出判断。本题找准写“梅之美”的语句,然后加以概括。如“干枝往往曲折多姿,予人风骨独傲之感。”表明梅“体态多姿,风骨独傲”之美。②不畏寒冷,坚贞顽强(1分);③梅香扑鼻(1分);④青春美丽,奉献果实(1分);⑤象征高洁品德(2分)。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9.做这类题目,就是解释句子所蕴含的意义,一般包括三方面:表层意义、句内意义、句外意义(言外之意),然后分析其在表达作者思想感情,揭示文章主题方面的作用。划线句子中写邮局送来了一束鲜花贺诞辰的,句内意思是如今人们开始重视精神生活。“花簇大都是月季、郁金香之类。如果是一簇梅花或腊梅,当别有一番风姿了。”言外之意是希望人们能摈弃浮华,追求质朴无华的品格,表达自己对梅花特别是腊梅的特殊感情。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B。

10.本题直接说明“探究”,并且提示要联系标题。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要求从时代背景、人物形象、环境氛围、细节描写、语言表达等方面切入探究。思考角度:“说梅”作为标题,与全文主题有什么关系?从哪些方面“说”的,你?哪些语句和段落内容能够体现了作者对“梅”的赞美以及寄托的深刻情感。从全文看,作者对梅花的形态、馨香和品质的赞美;对梅花造型艺术的赞美;对人们崇尚精神,追求质朴无华的品质,崇尚君子之风,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的赞美等。

考点: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能力层级为探究F。

看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问题...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小题。(5分)白圭曰:“丹之治水①也愈于禹。”孟子曰:“子过矣。禹之治水,  2020-05-16 …

爱莲说练习题2道请给我解决下!从上下文连贯的角度看,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应该放在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的  2020-06-05 …

《爱莲说》中的“菊之爱”“牡丹之爱”的之字怎么解释?如题.菊之爱”“莲之爱”“牡丹之爱”中的之字怎  2020-06-26 …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  2020-07-24 …

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贾知县孙方友贾鲁贾知县生于牡丹之乡菏泽,古称曹州府,很  2020-11-04 …

阅读下文,完成(1)-(4)题。慎其所处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  2020-11-08 …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题。白圭曰:“丹之治水①也愈于禹。”孟子曰:“子过矣。禹之治水,水之道也,是故  2020-11-08 …

洛阳牡丹记虚词[而]都表示什么关系额?1.及元气之病也,美恶隔并而不相和入2.牡丹之名,或以氏,或以  2020-11-12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罗丹之约铁凝①早春的时候,差不多所有的中国人都知道罗丹作品要来中国了,他的  2020-11-21 …

山东菏泽是牡丹之乡,假若把一段开红色牡丹花的枝条嫁接到一株开紫花的牡丹上,则()A.砧木开红色、紫色  2021-01-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