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阅读下面一篇散文,完成11-14题。水汪汪的眼朱以撒对于深度的认识,我不是从书本开始的——一个不谙世事的孩童,很难领会数字给予的启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一篇散文,完成 11-14 题。

水汪汪的眼

朱以撒

对于深度的认识,我不是从书本开始的——一个不谙世事的孩童,很难领会数字给予的启蒙,譬如我们身处海平面多少米。家园中曾经有过的三眼汪汪的古井,如同三枚饱满滋润的水印子,钤盖在我敏感的皮肤上。

井的出现使我对于深度有了抚摸的可能。间接地通过井绳,与深井接触。平静的水面,随着邻里结伴汲水,三四个小木桶此落彼起,烂银子似地荡漾波光。甚至在早睡的梦里,还能听到大人们借着洁白的夜色浇灌、木桶击水或者桶帮与井壁磕碰的声响。一眼古井,经过漫长时日的打磨,已经泰然与人亲和,不需要后人特意花费心机护理。轻松地享用,减少了人们对古井的牵挂——人的本性通常如此,譬如那些会讨会要咋呼不休的人,往往得到满足;而斯文缄默者总是被人淡忘。“井底之蛙”,“坐井观天”,贬低的口吻里,分明涉及了井的固有状态,它狭窄如眼,缺乏宏大的格局和开阔的气派。只有与古井为邻的人才知道,古井的周围远比其他地方翠绿和润泽,有一缕草浆汁水的生生气息在井栏边无声漾开。没有人去追问井的来源,对于清亮照人的水和井内黑暗下去的视线,即便不联想纷起,却没有一个人表示贪欲——共同拥有,人们的心态都平静得如同井内的水。

时日在井底下流逝。当年的锋棱锐利已经成为钝拙,曾经崭新的色泽变得泛黄,一些黧黑的苔藓,星星点点地附在井壁上,让人一眼望去发出井已老矣的感叹。冬温夏凉,井水在浑然无声的节候里默契转换。这样的井是苍天幽深的眼神,水汪汪地参透一切天机世相。

不能如愿的井让人难堪。当初那位手执罗盘看风水的人已经走远,掘到底才知道——问题来了。有的井水量涓滴;有的则过于充沛,溢出不止;还有的不可食用。一眼井让人失望了,必然果断填埋。掘出来的土才见到阳光,又匆匆返回潮湿的地下,堆挤压实。这时主人庆幸的是,好似一个出了瓶子的魔鬼,又被计谋引回——一个生命在瞬间夭折。这样一来,直到现在仍然使用的井,它的生命质量令我们感佩莫名。

如果不是有意填埋,一眼井的年龄要远远超过一个人、一个时代。深邃的井让人想起同样长久的大树,一个向下延伸,一个朝上生长。巨大的树干让人联想起浑圆的井口和向下延伸的黑幽幽的井道。如果不是雨水落入井内,或者风掀动树枝,安静是它们的共同语言。干枯的井令人想起干枯的树,意味着生命已经走远,只是残骸遗留。古井的命运比古树更为悲怆,它甚至就成了垃圾倾倒的场地,远远不如枯树在烈焰中焚化快慰。我们看到的是,城市的高楼越来越多,古井必然越来越少。许多高楼底下就是被填埋结实的井,发不出丝毫呜咽。即使是幸存的井,井沿上已很少汲水的印记,人们只需两个手指头轻轻捻动精致的水龙头,水便喷涌而出,一种姿势从此消失。

    曾经水井密集的村庄,大片大片地迁移走了。时代的变化之一就是人不安地移动。整个村庄搬得彻底干净,车运马驮,手提肩扛,甚至一些破烂用具也因为车厢尚有空隙登上了旅程。在搬不动的物品里,井是最典型的,没有谁能把它移走。是人遗弃了井,还是井背离了人?当人们在新的居所,品着茶,觉出口味不对,才会想起丢在荒村中的井如何甘美,想起曾经过往的日子,想起井沿边的许多故事。不必设置悬念,一口与自己童年、少年每日相伴的古井,那种清新,连同水汪汪的神秘,已经沁入体内,纵使远走高飞,怀乡的主题如新月一般静静升起,也就是从不变的古井开始的吧。爱迁徙的人与移不动的井,如长风之于古树,不能互相厮守是一种必然。只能这么去面对了,当一眼古井孤零零地停留在荒村里,倒映着孤月,它的凄美将使我们更加怜爱。

    那些对于古井,不,就是对于一般的井也一无所知的少年,和那些曾经享受着绠汲之乐的少年相比,体验中肯定缺失了一个空间。一定会有些人在拨弄着便利的水龙头时,会在自己回眸的角度里,看到地下的潜流正在深处发出渴望的冲动,期待着涌出,重新成为生活的甘霖——我们所说的美感,一口井也足够赐予我们的了。     (选自《 2002 年中国精短美文 100 篇》,有删改)

11 .第二自然段写到井,其中写到人们对井的淡忘和“坐井观天”等对井“贬低的口吻”,这样写用了什么   表现手法?对塑造井的形象有什么好处?( 6 分)

  答:

12. 从艺术表达的角度鉴赏文中两个画线句。( 5 分)

  (1) 许多高楼底下就是被填埋结实的井,发不出丝毫呜咽。( 2 分)

答:

(2) 当一眼古井孤零零地停留在荒村里,倒映着孤月,它的凄美将使我们更加怜爱。( 3 分)

答:

13 .纵观全文,作者以“水汪汪的眼”为题,有哪些隐喻意义?请分条作答。( 6 分)

  答:

14. 这篇散文的结尾耐人寻味,试作简要赏析。( 8 分)

答: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1. 这是一种似贬实褒、欲扬先抑的表现手法。( 2 分)这样写,突出了古井平静低调、默默奉献的精神( 2 分)以及它坚守自我、润泽周边、心气开阔的品德。( 2 分)

12.
( 1 ) 用拟人手法描绘出城市发展的进程中古井被彻底毁灭,毫无生机的惨状,作者深感痛惜和无奈。( 2 分)

( 2 )用拟人和映衬的手法突出乡村古井在时代变迁中被无情遗弃和冷落,所有的故事和思念停留在荒村,只有明月相伴,更显古井的处境孤独凄凉及作者怜爱之心。( 3 分)                                                                         

13. ① “水汪汪的眼”是古井水清照人、润泽万物的生动写照; ② 是伴随时间流逝、见证世事沧桑的形象描述; ③ 是备受人类冷落不忍退出生活舞台的心灵外化; ④ 也是作者感叹时代变迁、同情古井悲惨命运的一双泪眼。( 6 分,答出三点即可得满分)

14. 少年与井相伴的生活体验是人生难得的财富,为未来奠定了基础;这些人如今面对便利的水龙头,不仅会怀想往日的井边生活情境,还会激发他们对未来美好新生活的渴望和期待;同时也呼吁人们要保护古老淳朴的传统文化;由往昔到眼下到未来,由井及人,升华了主题;由实到虚,使文章摇曳生姿。(每点 2 分)


看了阅读下面一篇散文,完成11-1...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明朝十六位皇帝,在位世间最长的是:( )A.太祖朱元璋 B.成祖朱棣 C.世宗朱厚熜 D.神宗朱翊钧  2020-05-19 …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朱元璋出身低微,但他依靠个人的努力成就了一番事业B.朱元璋在结束了元朝在全  2020-06-09 …

如图《永乐大典》是编撰于大明永乐年间,并以皇帝年号命名的百科全书式的文献集,1421年永乐大帝还迁  2020-06-09 …

朱是什么颜色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朱是红色.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朱是金色.朱到底是什么颜色?求详解  2020-06-24 …

求文章赏析,即自己的感悟成功,说来容易,做到却很难.唐代文学家韩愈说:“业精于勤而毁于嬉.”事实一  2020-07-03 …

什么是朱熹注?他是不是帮很多古典作品都下过注释呢?还是说形成一种特定的注释方法?  2020-07-28 …

有关明朝内阁的表述正确的是A.明太祖朱元璋正式设了内阁B.张居正是朱元璋的首辅大臣C.明成祖朱棣时  2020-07-28 …

从这个故事可以想到哪些成语?朱萍漫是个很爱好学习的人,为了想学会一项特殊的本领,他变卖了家产,带了钱  2020-11-03 …

谁会这道题: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朱熹希望“正(君)心以正朝廷,正朝廷以正百官,  2020-11-07 …

下面对课文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朱自清先生在《春》一文中很多地方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课文最后三段  2020-11-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