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中,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世代传承的无形的活态流变的文化遗产,它鲜
1.下列各句中,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 ,世代传承的无形的活态流变的文化遗产,它鲜活地扎根生存于民族民间。
②儒学热,是当今一大文学文化现象,从学者到民间,不乏追寻者。但是也有些人只想凭借
而揣摩得到儒学真谛,这是很错误的。
③文学经典,就是要精读, ,反复咀嚼,深刻理解作品的内涵,以期产生内心的共鸣,收获更多的人生启迪。
A.口传心授 口诵心惟 口耳之学 B.口耳之学 口传心授 口诵心惟
C .口耳之学 口诵心惟 口传心授 D .口传心授 口耳之学 口诵心惟
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考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口传心授,指师徒间口头传授,内心领会。口耳之学,指只知道耳朵进嘴里出的一些皮毛之见,而没有真正的学识。也指从道听途说中获取的片断知识。口诵心惟,指口中念诵,心里思考。
第一句中说的是“ 非物质文化遗产 ” “代传承” 故应使用“ 口传心授 ”。第三句“ 复咀嚼,深刻理解作品的内涵,以期产生内心的共鸣”重在思考,应该选“口诵心惟”第二句“只想凭借……这是很错误的。”可以推断错误的做法是“道听途说中获取的片断知识”应该用“口耳之学”做这 类题目,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第二,辨析色彩。包括词语的感情色彩跟语体色彩。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成语题,第一、逐字解释成语,运用成语结构特点把握成语大意,但要注意不能望文生义;第二、注意成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成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成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
在文中横线处填入下列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太硬的散文,若急于说教或矜博,读来便索然无趣。而太 2020-04-06 …
恰恰用心时,恰恰无心用,无心恰恰用,常用恰恰无.这句话什么意思 2020-05-21 …
恰恰用心时,恰恰无心用,无心恰恰用,用心恰恰无的含义 2020-05-21 …
“恰恰用心时,恰恰无心用.无心恰恰用,常用恰恰无”是什么意思 2020-05-21 …
作文阅读下面的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70分)古人有云:不为无益之事。当人们 2020-06-13 …
依次填入下面这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城市可以诗意地栖居,城市也有乡愁.乡愁是一 2020-06-20 …
写恰当标语?请你根据自己的知识,为下列场所写恰当的标语.例:图书馆-----你轻轻的来,带走的是知 2020-06-29 …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无题诗是李商隐独创的一种诗歌体式。他创作的无题 2020-06-29 …
下列关于孔子“仁”“礼”“中庸”关系的表述恰不当的是()A.仁是处理人际关系的最高准则,礼是立国立 2020-07-25 …
下面语段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他是一位博学多才的语文老师,课堂上,无论是鉴赏古诗词,还是讲 2020-11-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