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一棵进城的古树曹春雷①那天早晨,一棵百年古树正像往常一样,站在村外的原野上,沐浴阳光,呼吸清新的空气,与白云招手,与春风嬉戏。②突然来了一群人和一些车。几个人围
题目详情
一棵进城的古树
曹春雷 ①那天早晨,一棵百年古树正像往常一样,站在村外的原野上,沐浴阳光,呼吸清新的空气,与白云招手,与春风嬉戏。
②突然来了一群人和一些车。几个人围着它指指划划。还没等它明白是咋回事,挖掘机就轰隆隆开过来,围着它开始一铲一铲挖土。不一会儿,它四周就被挖空了,自己深扎在泥土里的根渐渐暴露出来。
③它害怕了,大喊着:“不要这样,不要这样!”但没人听见它的喊声。
④当它所有的根都被暴露出来时,挖掘机将巨大的铲子伸过来,插入它身下,将它连同它身下的部分泥土铲起来,恶狠狠地把它摔在了地面上。接着,又有人将它带着泥土,用塑料袋裹住根部,然后再用绳子将枝干绑起来。吊车呜呜开动,勾住它,颤悠悠地将它吊进一辆大车里。
⑤“你们要干什么,你们要干什么?你们为什么要这样伤害我?”它大喊着,但始终没人听得到。
⑥它终于躺倒在车里,全身颤栗着流下了伤心的泪,尽管这泪,没人看得到。
⑦汽车颠簸着,驶出了这片原野,驶出了它曾经站立了上百年的土地。
⑧它看见车驶上铺着黑油子的路,风驰电掣,驶向未知的远方--它离故土越来越远了。
⑨车驶进了高楼林立的城市,在一处宽阔的厂区广场上停了下来。等在那里的吊车伸出长长的手臂,鲁莽地将它从车里吊了出来,放进一个早已挖好的树坑里。
⑩从此,它在这个地方安下了家。脱离了原野故土的滋润,它水土不服,一直病恹恹的。几位穿绿色衣服的人天天围着它转,给它打上了吊瓶输液。后来,它知道,他们都是负责厂区绿化的工人。
⑪渐渐地,它的枝叶开始复苏。
⑫它开始打量这个叫做繁华都市的地方:座座的高楼、穿梭的轿车、五彩的灯光、络绎不绝的人流……真是一派热闹繁华的景象。但是,它始终有“身在异乡为异客”的感觉。
⑬它开始想念那片原野了,想念那里的草地,那里的野花,那些常栖息在它身上的鸟儿,还有那只经常奔跑过它身边的野兔。但,已经回不去了……从今以后它再也听不见林中的鸟鸣,也闻不到原野的芬芳,只得默默地、孤独地将根扎在异乡的泥土里了。
⑭每天,广场上都会来很多人,唱歌的,跳舞的,散步的,干什么的都有。有些人会围着它看,指着它苍劲的枝,幽绿的叶,称赞着什么。
⑮一天一天,它对自己被强行移植的抱怨,渐渐少了些。有时它也想过:一棵树,不论站在哪里,都有其存在的意义;或者是做家具,或者被当做柴烧,或者仅仅是为这个星球增添一些绿意。然而,它还是每天都在尽力地将目光越过层层高楼,深情地眺望着故土所在的方向。
⑯有一天早晨,一个小女孩围着它拍照,看着镜头里的图象,小女孩兴奋地向身边的母亲嚷着:“妈妈,看啊,树叶上有露珠,多美啊!”
⑰也许,小女孩永远都不会知道,那晶莹的露珠,一滴一滴,都是它思乡的泪。
(本文有改动)(1)填空:这篇文章以第①___人称的口吻,按 ②___顺序,主要运用③___、④___这两种表达方式,介绍了一棵百年古树被⑤___(填2至4字)这件事。
(2)第⑩段中加点词“只得”,表现了这棵树当时怎样的心情?
(3)第⑮段中画线句子蕴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请以积极的人生态度谈谈你对这句话的认识和理解。
(4)阅读上文,联系课文《那树》进行分析比较,选出下列四项中表述不恰当的一项___
A.两篇文章都采用了拟人化的手法,从自然的生存到有情的生命,赋予了“树”以真实的性灵,以两棵树不幸的命运来敲击读者内心的感知。
B.两篇文章都表达了由“树”的命运所引发的深重思考和感慨。《那树》认为人类的发展不应该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一棵进城的古树》认为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人们不要违背“树”的意愿,强行改变“树”的命运,否则我们可能会顾此失彼。
C.两篇文章的语言形象生动,有的词语充满了强烈的感情色彩,有些句子凝练含蓄,引人深思,作者用细腻的笔触表现了自己的情感态度。
D.两篇文章从体裁来看,都是小说。不同点在于:《那树》写的是一棵大树长年造福于人类,最终又被人类伐倒的故事;而《一棵进城的古树》则是从环保的角度写了一棵古树远离家乡后,欣然为美化城市做贡献的感人故事。
曹春雷 ①那天早晨,一棵百年古树正像往常一样,站在村外的原野上,沐浴阳光,呼吸清新的空气,与白云招手,与春风嬉戏。
②突然来了一群人和一些车。几个人围着它指指划划。还没等它明白是咋回事,挖掘机就轰隆隆开过来,围着它开始一铲一铲挖土。不一会儿,它四周就被挖空了,自己深扎在泥土里的根渐渐暴露出来。
③它害怕了,大喊着:“不要这样,不要这样!”但没人听见它的喊声。
④当它所有的根都被暴露出来时,挖掘机将巨大的铲子伸过来,插入它身下,将它连同它身下的部分泥土铲起来,恶狠狠地把它摔在了地面上。接着,又有人将它带着泥土,用塑料袋裹住根部,然后再用绳子将枝干绑起来。吊车呜呜开动,勾住它,颤悠悠地将它吊进一辆大车里。
⑤“你们要干什么,你们要干什么?你们为什么要这样伤害我?”它大喊着,但始终没人听得到。
⑥它终于躺倒在车里,全身颤栗着流下了伤心的泪,尽管这泪,没人看得到。
⑦汽车颠簸着,驶出了这片原野,驶出了它曾经站立了上百年的土地。
⑧它看见车驶上铺着黑油子的路,风驰电掣,驶向未知的远方--它离故土越来越远了。
⑨车驶进了高楼林立的城市,在一处宽阔的厂区广场上停了下来。等在那里的吊车伸出长长的手臂,鲁莽地将它从车里吊了出来,放进一个早已挖好的树坑里。
⑩从此,它在这个地方安下了家。脱离了原野故土的滋润,它水土不服,一直病恹恹的。几位穿绿色衣服的人天天围着它转,给它打上了吊瓶输液。后来,它知道,他们都是负责厂区绿化的工人。
⑪渐渐地,它的枝叶开始复苏。
⑫它开始打量这个叫做繁华都市的地方:座座的高楼、穿梭的轿车、五彩的灯光、络绎不绝的人流……真是一派热闹繁华的景象。但是,它始终有“身在异乡为异客”的感觉。
⑬它开始想念那片原野了,想念那里的草地,那里的野花,那些常栖息在它身上的鸟儿,还有那只经常奔跑过它身边的野兔。但,已经回不去了……从今以后它再也听不见林中的鸟鸣,也闻不到原野的芬芳,只得默默地、孤独地将根扎在异乡的泥土里了。
⑭每天,广场上都会来很多人,唱歌的,跳舞的,散步的,干什么的都有。有些人会围着它看,指着它苍劲的枝,幽绿的叶,称赞着什么。
⑮一天一天,它对自己被强行移植的抱怨,渐渐少了些。有时它也想过:一棵树,不论站在哪里,都有其存在的意义;或者是做家具,或者被当做柴烧,或者仅仅是为这个星球增添一些绿意。然而,它还是每天都在尽力地将目光越过层层高楼,深情地眺望着故土所在的方向。
⑯有一天早晨,一个小女孩围着它拍照,看着镜头里的图象,小女孩兴奋地向身边的母亲嚷着:“妈妈,看啊,树叶上有露珠,多美啊!”
⑰也许,小女孩永远都不会知道,那晶莹的露珠,一滴一滴,都是它思乡的泪。
(本文有改动)(1)填空:这篇文章以第①___人称的口吻,按 ②___顺序,主要运用③___、④___这两种表达方式,介绍了一棵百年古树被⑤___(填2至4字)这件事。
(2)第⑩段中加点词“只得”,表现了这棵树当时怎样的心情?
(3)第⑮段中画线句子蕴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请以积极的人生态度谈谈你对这句话的认识和理解。
(4)阅读上文,联系课文《那树》进行分析比较,选出下列四项中表述不恰当的一项___
A.两篇文章都采用了拟人化的手法,从自然的生存到有情的生命,赋予了“树”以真实的性灵,以两棵树不幸的命运来敲击读者内心的感知。
B.两篇文章都表达了由“树”的命运所引发的深重思考和感慨。《那树》认为人类的发展不应该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一棵进城的古树》认为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人们不要违背“树”的意愿,强行改变“树”的命运,否则我们可能会顾此失彼。
C.两篇文章的语言形象生动,有的词语充满了强烈的感情色彩,有些句子凝练含蓄,引人深思,作者用细腻的笔触表现了自己的情感态度。
D.两篇文章从体裁来看,都是小说。不同点在于:《那树》写的是一棵大树长年造福于人类,最终又被人类伐倒的故事;而《一棵进城的古树》则是从环保的角度写了一棵古树远离家乡后,欣然为美化城市做贡献的感人故事。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本题考查记叙文的人称、记叙顺序、表达方式、内容概括的知识.是记叙文基础的知识点,学生比较容易掌握.记叙人称分为三种:第一人称“我”,“我们”;第二人称“你”,“你们”;第三人称“他”,“他们”(她,它).表达方式有五种:记叙、议论、抒情、描写、说明.本文主要是叙述一棵古树移栽进城前后的经历,属于记叙的表达方式;描写了树的心理,以及周围的环境,属于描写.
(2)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词语含义的理解分析能力.学生对人物心理的体会,结合文章内容和语境即可得出答案.
“树”当时已身在城市,它思念故土,思念故土尚的一切,但是却无法回去,在这种情况下它的内心是复杂的,有无奈,有绝望,更有苦闷和委屈.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中重点句子含义的理解.可以从修辞手法的角度突破;也可以从句子的深层含义的方面突破;还可以从文章主题方面突破.这道题是从主题方面着眼,“古树”远离了故土,远离了它生存并热爱的原野,远离了伙伴,虽然这令它失望、苦闷、憋屈,但是它仍旧体会到了自己存在的意义:有用,有意义,有价值.
(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主题、手法和内容的把握.
D选项:作者从环保的角度写了一棵古树远离家乡后,欣然为美化城市做贡献的感人故事,与作者的写作意图不符.作者从一棵树的视角出发,认为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人们不要违背树的意愿,强行改变树的命运.否则会顾此失彼.
ABC三项都正确,本体要求选出表述不恰当的一项.
故选:D.
答案:
(1)①三 ②时间 ③记叙 ④描写 ⑤移栽进城
(2)表现了它无奈、绝望、伤心的心情(失望、苦闷、憋屈).(任意答出两点即可)
(3)这句话以乐观积极的情绪鼓舞我们:抱怨改变不了命运,不论在哪里,都应该发光发热,因为最有意义的人生是履行职责、做出贡献的人生,所以我们要找准自己人生坐标,在自己现有的位置上实现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演绎出多彩人生.(观点正确,言之有理即可)
(4)D
(2)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词语含义的理解分析能力.学生对人物心理的体会,结合文章内容和语境即可得出答案.
“树”当时已身在城市,它思念故土,思念故土尚的一切,但是却无法回去,在这种情况下它的内心是复杂的,有无奈,有绝望,更有苦闷和委屈.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中重点句子含义的理解.可以从修辞手法的角度突破;也可以从句子的深层含义的方面突破;还可以从文章主题方面突破.这道题是从主题方面着眼,“古树”远离了故土,远离了它生存并热爱的原野,远离了伙伴,虽然这令它失望、苦闷、憋屈,但是它仍旧体会到了自己存在的意义:有用,有意义,有价值.
(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主题、手法和内容的把握.
D选项:作者从环保的角度写了一棵古树远离家乡后,欣然为美化城市做贡献的感人故事,与作者的写作意图不符.作者从一棵树的视角出发,认为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人们不要违背树的意愿,强行改变树的命运.否则会顾此失彼.
ABC三项都正确,本体要求选出表述不恰当的一项.
故选:D.
答案:
(1)①三 ②时间 ③记叙 ④描写 ⑤移栽进城
(2)表现了它无奈、绝望、伤心的心情(失望、苦闷、憋屈).(任意答出两点即可)
(3)这句话以乐观积极的情绪鼓舞我们:抱怨改变不了命运,不论在哪里,都应该发光发热,因为最有意义的人生是履行职责、做出贡献的人生,所以我们要找准自己人生坐标,在自己现有的位置上实现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演绎出多彩人生.(观点正确,言之有理即可)
(4)D
看了一棵进城的古树曹春雷①那天早晨...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风云一号是极地圆形轨道卫星,风云二号是地球同步卫星.:这么说极地卫星风云一号距离地心的距离是不是大 2020-06-06 …
请帮我造句(各造2个):烁石流金,秋高气爽,万里无云,风雪交加,滴水成冰,岁月如流,尺璧寸阴.其他 2020-06-06 …
下列对联分别写的是(1)哪位历史名人、(2)哪两处名胜、(3)哪种行业?(1)唐代论诗人,李杜以外 2020-06-07 …
世界上真有天马吗?那我这段经历谁帮我解释一哈我家是郊外的,这几天强烈降雨,前天下大雨,我披个雨衣出 2020-06-23 …
死亡循环是天下霸唱哪一年的写的,另外一共几部写的时间是? 2020-07-04 …
()嘶力竭()事宁人-----()把成语补充完整,再写出一条成语.例:(寸)土必争(草)木皆兵(寸 2020-07-07 …
九月十日到十月七日的天气九月十日到十月七日的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是多少,平均气温是多少,晴天几天,阴 2020-08-03 …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问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何处是唐宫汉阙这副对联由几个分句组成 2020-11-26 …
造成初春气温骤变的原因,除冷暖气流的影响外,云对气温高低也有一定影响。以下关于云对气温影响的正确叙述 2020-12-07 …
用九霄云外,风云变幻,风起云涌,行云流水,风卷残云,孤云野鹤,其中三个词写一段200字左右的话 2021-01-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