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阅读并回答问题。谈“忍”①不知从何时起,“忍”成了当今社会的一种时尚:一些年轻人穿着印有“忍”字的T恤衫招摇过市,肩膀上、手臂上刺着“忍”字以自我标榜;

题目详情
阅读并回答问题。
谈“忍”
  ①不知从何时起,“忍”成了当今社会的一种时尚:一些年轻人穿着印有“忍”字的T恤衫招摇过市,肩膀上、手臂上刺着“忍”字以自我标榜;一些成功人士,也把写有“忍”字的条幅装裱后悬挂在显眼处,以自励自警。
  ②“忍”似乎是中国传统文化极力提倡和宣讲的,无论是儒家、道家还是佛家,都倡导“忍”。但传统文化所提倡的“忍”,并不是一味地叫人忍让、忍受和忍耐,并不是委身以求志,苟且以偷生。今人标榜“忍”,也不仅仅为求得一时的风平浪静、无所作为。相反,它暗含着等待时机的策略、隐而不露的智慧。“面对命运,忍耐似乎是走向成功的不二法门”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忍,是在等待中对机会的窥伺 ,是在冲锋前对自己爆发力的凝聚。因为机会不可能俯拾皆是,它需要认真寻找;力量也不可能随时都有,它需要慢慢积蓄。
  ③“忍”是有大小之分的。韩信受胯下之辱是小忍,司马迁受宫刑后发愤著书是大忍。由此看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难怪有位名人说“古之成大事者,不唯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了。
  ④不过“忍”似乎总与寂寞相伴。寂寞是一种环境,是一种历练,耐得住寂寞是做学问、成大事都必须达到的境界。著名学者钱钟书先生在这方面可作为后人的典范。他少年成名,但不为名利所动,而是潜心书斋,求学海外,进一步提高自己。晚年更是能耐得住寂寞,拒不接受各种媒体的采访,不出席各种公共场合。有人看到他的文章后慕名来访,他说: 何必非要看到下蛋的鸡呢 ?他于大都市中避居一角,读书,静思,冷眼旁观人生与社会。他不愿成为主流,成为主流,只能给思考、创作造成累赘。要知道做学问、搞研究是一个非常艰苦的探索过程,需要排除一切外界的干扰和诱惑,需要全身心地投入。倘若背离其正道,醉心于镁光灯下,热衷于出风头,最终只能是一事无成。
  ⑤不可否认的是,“忍”的过程似乎总是痛苦的,总伴随着身心的煎熬。但也唯其如此,才能真正磨砺意志,锤炼本领,增益其所不能,承担起天降斯人之大任。
1.文章开头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上下文,为文章第③段空缺处补写出恰当的语句。
3.结合具体语境,说说文章第④段中画线句子的含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第④段论述的观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你对文章第②段中“忍,是在等待中对机会的窥伺”这句话的理解,补写一个实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从社会现象引出论题。2.示例:“忍”不仅是一种智慧,更是一种坚韧的毅力和顽强的意志。(答案不唯一)3.读到好文章并不一定要了解作者,也没有必要特意拜访作者。4.“忍”总与寂寞相伴。耐得住寂寞是做学...
看了阅读并回答问题。谈“忍”①不知...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中国人的“忍”①“忍”字头上一把刀。每个耳聪目明的中国人或许都听过这句话。②  2020-05-14 …

阅读下文(10分)中国人的“忍”①“忍”字头上一把刀。每个耳聪目明的中国人或许都听过这句话。②孔夫  2020-05-14 …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小题。(9分)中国人的“忍”⑴“忍”字头上一把刀。每个耳聪目明的中国人或许都听过  2020-05-14 …

什么是常数?什么是常数项?不含有未知数的的项就是常数项比如2X+1中的1就是常数项常数就是数值不会  2020-05-14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王国维在清华国学院任教时,要求他的学生要做到“  2020-05-16 …

你曾说过不分离、要一直一直在一起…现在我想问问你、是否只是童言无忌.天真岁月不忍欺、青春荒唐我不负  2020-06-06 …

在繁忙的工作中,时间不知不觉地很快就过去了,这句话怎么说?正在写一篇文章,想表达上面这个意思,但不  2020-06-10 …

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①,斯有不忍人之政矣。  2020-07-12 …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于掌上  2020-11-07 …

2012年7月12日,新加坡总理李显龙总理在印度首都新德里总结这次对当地的三天访问时透露,新加坡有关  2020-12-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