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秦王扫六合,虎视何眈眈!材料二:汉武帝即位时,下诏令各郡县推举人才由他亲自出题,让被举荐的人作答。通过这样的考察,武帝发现了像董仲舒等一批有真才实

题目详情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秦王扫六合,虎视何眈眈!
材料二:汉武帝即位时,下诏令各郡县推举人才由他亲自出题,让被举荐的人作答。通过这样的考察,武帝发现了像董仲舒等一批有真才实学的人。对出身低微的人,他也能破格录用。如出身于奴仆卫青,做到了大将军。
材料三
作业帮
请回答:
(1)材料一秦王扫六合的关键战役是___,秦始皇统一全国的时间是___,为促进经济文化交流他采取的措施是什么?
(2)汉武帝为实现大一统采取了那些措施?他在位时全国的最高学府是___
(3)对沟通丝绸之路贡献最大的人物是___,请依据材料三写出丝绸之路的具体路线。
(4)丝绸之路的开通有何历史意义?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材料一秦王扫六合的关键战役是长平之战.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60年秦赵之间爆发了战国以来最大的一次战争──长平之战.结果赵军大败,四十多万人被俘,绝大部分被坑杀,从此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灭掉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定都咸阳.在经济上,秦始皇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将钱币统一为圆形方孔钱,有利于经济的交流和发展;在文化上,统一文字为小篆,加强了文化的交流与传播.
(2)汉武帝为加强统治,在政治上:①采纳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大大削弱了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②加强监察制度,对中央和地方的各级官员进行监督,加强皇帝权威.思想上:①采取儒生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的建议,统一思想;②大力推行儒学教育,长安设立太学,是全国的最高学府,地方上设立官学,使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军事上:加强边疆地方的巩固和管理;开疆拓土:①派卫青、霍去病反击匈奴,基本解除了汉朝北部边患;在河西走廊陆续设郡,把长城延伸到敦煌以西的地区;②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沟通了西汉和西域的联系.后来公元前60年(汉宣帝统治时期),西汉设立“西域都护府”,使西域正式归属西汉版图.总之,汉武帝是西汉时期一位有作为的皇帝,在他统治时期,汉王朝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上实现了大一统,进入了鼎盛时期.
(3)对开通这条路线贡献最大的人物是张骞,西汉汉武帝时,公元前138年和公元前119年两次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张骞对丝绸之路的开辟贡献最大.材料三图中箭头所示路线即我国古代的丝绸之路,西汉张骞通西域以后,西汉和西域商人把中国的丝和丝织品,从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通过中亚、西亚,转运到欧洲.这就是著名的丝绸之路.
(4)丝绸之路的开辟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促进了东西方贸易的发展,加强了中西方的友好关系.
故答案为:
(1)长平之战.公元前221年.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
(2)汉武帝政治上,改革仁进,选拔人才;解决王国问题,推恩削藩;经济上,盐铁官营,中央专卖;中央统一铸“五铢钱”.思想文化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中央兴办太学.军事:派卫青霍去病出击匈奴, 太学.
(3)张骞,中国的丝和丝织品由长安→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西亚→欧洲.
(4)意义: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
看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秦王扫六...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1.魏主的这个诏令提出了  2020-06-15 …

公元745年,唐玄宗下诏:“波斯经教,出自大秦(东罗马帝国),传习而来,久行中国。爰初建寺,因以为  2020-07-28 …

宋仁宗下诏令京师士庶,得衣黑褐地白花,蓝黄紫地撮晕花,女子得衣白揭毛黯褐帛。又屡下诏禁涂销黄金为衣服  2020-11-23 …

香坂百合出下马之作在哪能下载?怎么找都找不到~想问一下谢谢啦~  2020-12-09 …

分别选出下列各题中对文言句子的翻译有误的一项。A、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陛下特地下  2020-12-21 …

明成祖多次下诏:“沿海军民人等,近年以来,往往私自下蕃,交通外国,今后不许。所司以遵武事例禁治。”此  2020-12-21 …

唐宋时期皇帝下达的诏令原则上须宰相通过加盖印章方能成为一道合法的诏令而生效皇帝自宫内直接发出批示被认  2020-12-21 …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秦王扫六合,虎视何眈眈!材料二:汉武帝即位时,下诏令各郡县推举人才由他亲自出题  2020-12-21 …

某校九年级(1)班正在进行有关我国“古代民族融合”的探究活动,请你参加。史料呈现材料一:魏主(即北魏  2020-12-21 …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请你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探究相关问题:材料一:材料二:魏主(孝文帝)  2020-12-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