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一般的书法理论往往从审美特性这个角度出发来总结书法的成就,这种探索自然是有意义的。但是,当我们过多地把目光集中在书法之“美”或书法所激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一般的书法理论往往从审美特性这个角度出发来总结书法的成就,这种探索自然是有意义的。但是,当我们过多地把目光集中在书法之“美”或书法所激起的“审美体验”上时,却往往忽视了书法和写字之间的朴素联系。
我们觉得书法是艺术的,而写字却是实用的,可是说到底,书法家不过是无穷无尽的写字者中的一员。书法家卓然独立,只是因为他把某个字体写到了极致,从而使它具有典范的意义。书法家从来都不能无中生有。在书法家的书法产生之前很久,汉字已经在集体书写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形态,发展出了一套高度有序的偏旁、笔划体系,这套体系即使脱离了汉语,也一样具有汉字的魅力。
符号学美学关心汉字和书法的有序性。书法系统的有序性无疑就是以汉字系统的高度有序性为基础的,无论是无名氏还是书法家,为了书写汉语和汉字,都不得不首先遵从汉字的规则。承认书法之美依赖于汉字符号系统的有序性,并不会削弱我们对书法艺术家独创性的评价。在西方传统美学的影响下,我们把创作者的迷狂状态看得过于神秘了。许多人觉得,不管是在作者那里,还是在读者那里,都有一种全然不同于日常经验的“审美经验”在起作用。然而,笼而统之用“审美经验”来说事,非但不能增加艺术性,反而会败坏具体而微的艺术感觉。相形之下,用“高峰堕石”、“夏云舒卷”等来形容书法的古人,反倒要离事情本身更为接近。
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作为书法基本造型“材料”的汉字,既不是象形的图画,也不是抽象的图案,而是一套具有极强抽象性和系统性的符号。书法家并不关心如何在理论上把握文字的符号性,他们关心的是这些符号性的文字如何从感性上得以生动的显现。
就跟玫瑰花的能指不会被它的所指(爱情)耗尽一样,在以写字为美的文化生活形式中,文字的能指也不会被它的所指耗尽--人们在读懂字义的同时,也停留在字的表面,琢磨如何把字写得更好。
然而,在当今这个时代,汉字越来越成为一种单纯为语言服务的记号。数码化的汉字固然也保留了各式各样的字体,甚至各式各样的书法式样,但是今日之大众并不打算去临摹它们,而是更愿意像拣字工人那样消耗它们。书法家是精益求精的写字人,和拣字工人不同,他从不把汉字看作现成的可以消耗的材料,而是看作不确定的、需要不断反复才能形成的东西。当电脑键盘摧毁了书法赖以生长的广阔的民间土壤时,书写汉语的活动在某种意义上已经终结了。一方面,汉字变得越来越像纯粹的记号;另一方面,书法变得越来越像脱离语言的图象。这是一件事情的两个方面。
(摘编自陈岸瑛《从符号学的角度看文字与书法》)
根据原文,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玫瑰花的能指是作为植物的玫瑰花,其所指是爱情;文字的能指是它作为符号的形态,所指是符号背后的含义.书法家更为关心的是文字的能指而非所指
B. 书法以艺术为目的,书法家正是凭借全然不同于日常经验的“审美经验”来创作书法作品的,读者也正是以这样的“审美经验”来欣赏作品的
C. 作为书法基本造型的“材料”,汉字具有超越汉语的独特魅力,因此我们即使看不懂一幅书法作品的内容,也有可能被它生动显现出来的形态美而感染
D. 汉字变得越来越像纯粹的记号,书法变得越来越像脱离语言的图象,这两种现象本质上是一样的,都背离了以写字为美的文化生活形式
答案:B.
英语翻译1你站的太靠里面了,往外来点2你们太靠外面了,往里面来3那个小女孩躺在沙发上很快就睡着了4 2020-06-18 …
不少农民“跟风种地”,去年市场什么品种走俏,今年就种什么品种,结果往往事与愿违。“跟风种地”的失败 2020-06-24 …
不少农民“跟风种地”,去年市场什么品种走俏,今年就种什么品种,结果往往事与愿违。“跟风种地”的失败 2020-06-24 …
在野外活动时,不小心将植物幼嫩的茎折断,会有从断面渗出,这是因为植物根部从外界吸收的水分是通过从往 2020-07-08 …
六个人相互传球,从A开始,一旦回到A便结束.在不超过6次传球内结束的过程有()种六个人相互传球,从 2020-07-09 …
我发现景田矿泉水一个特点,就是去冰箱冰冻两小时.拿出来后.没结冰.然过几秒就从上往下结冰了.好奇怪 2020-07-14 …
不少农民“跟风种地”,去年市场什么品种走俏,他今年就种什么品种,结果往往事与愿违。“跟风种地”的失败 2020-11-21 …
谈谈你对爱情的理解?爱的结局往往不一定是婚姻,相伴到老的也往往不一定是曾经最爱的人,残缺的事物才往往 2021-01-09 …
青春让每个人都开一次花,但不担保每个人都结一次果,能不能结果往往取决于当你还是一朵花的时候.这句名言 2021-01-13 …
青春让每个人都开一次花,但不担保每个人都结一次果,能不能结果往往取决于当你还是一朵花的时候。这句名言 2021-02-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