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封德彝,名伦,渤海郡人。初,萧荐封德彝于上皇(唐高祖),上皇以为中书令。及上(唐太宗)即位,为左仆射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封德彝,名伦,渤海郡人。初,萧荐封德彝于 上皇 (唐高祖),上皇以为中书令。及 (唐太宗)即位,为左仆射,德彝为右仆射。议事已定,德彝数反于上前,由是有隙。时房玄龄、杜如晦新用事,皆疏萧而亲德彝,不能平,遂上封事论之,辞指寥落,由是忤旨。会与陈叔达忿争于上前,庚辰,叔达皆坐不敬,免官。

  上皇欲强宗室以镇天下,故皇再从、三从弟及兄弟之子,虽童孺皆为王,王者数十人。上从容问群臣:“遍封宗子,于天下利乎?”封德彝对曰:“前世唯皇子及兄弟乃为王,自余非有大功,无为王者。上皇敦睦九族,大封宗室,自两汉以来未有如今之多者。爵命既崇,多给力役,恐非示天下以至公也!”上曰:“然。朕为天子,所以养百姓也,岂可劳百姓以养己之宗族乎!”十一月,庚寅,降宗室郡王皆为县公,惟有功者数人不降。

  上令封德彝举贤,久无所举。上诘之,对曰:“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 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者岂借才于异代乎正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德彝惭而退。

  御史大夫杜淹奏“诸司文案恐有稽失,请令御史就司检校。”上以问封德彝,对曰:“设官分职,各有所司。果有愆违,御史自应纠举;若遍历诸司,搜括疵,太为烦碎。”淹默然。上问淹:“何故不复论执?”对曰:“天下之务,当尽至公,善则从之,德彝所言,真得大体,臣诚心服,不敢遂 。”上悦曰:“公等各能如是,朕复何忧!”

  贞观元年六月,辛巳,右仆射密明公封德彝薨。

(选自《资治通鉴·唐纪八》,有删改)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德彝数反于上前,由是有   隔阂

B.

叔达皆 不敬,免官     因……被定罪

C.

果有 违,御史自应纠举   差错、差失

D.

臣诚心服,不敢遂 。    错误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

A.

皆疏萧 亲德彝       骊山北构 西折,直走咸阳

B.

上皇欲强宗室 镇天下    垣墙周庭, 当南日

C.

遍封宗子, 天下利乎    苏子与客泛舟,游 赤壁之下

D.

天下 务,当尽至公     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 既白

(3)

下列对省略句成分的补充,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上皇以(封德彝)为中书令

B.

会(萧)与陈叔达忿争于上前

C.

(我)遍封宗子,于天下利乎

D.

(诸司)果有愆违,御史自应纠举

(4)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房玄龄、杜如晦等人由于不满萧的独断专横,极力拉拢巴结封德彝,最终使萧得罪了皇上而被免官。

B.

上皇为了达到强大宗室、威震天下的目的,大肆册封他的宗室,无论他们有功还是无功、年长还是年少。

C.

封德彝认为当时没有值得推举的奇才,所以很长时间没有向太宗推荐人才,结果受到了太宗的批评而惭愧不已。

D.

御史大夫杜淹之所以不和封德彝争辩该不该派“御史就司检校”的事情,是因为他认为封德彝深得大体,令自己心悦诚服。

(5)

断句和翻译

(1)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语段断句。

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者岂借才于异代乎正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德彝惭而退

语文
作业帮用户2017-01-07 举报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我是二维码 扫描下载二维码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答案:1.D;2.B;3.C;4.A;
解析:
(1) 非,有非议。 (2) 连词,都可以做“来”;A项都作连词用,但前者表转折,后者表顺接;C项前者表对象,译为“对,对于”,后者表处所,译为“在……”;D项都为助词,前者译为“的”,后者取消句子独立性。 (3) 应为“上皇”。 (4) 文中没有“房玄龄、杜如晦等人由于不满萧的独断专横,极力拉拢封德彝”的意思。 (5)   (1)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者/岂借才于异代乎/正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德彝惭而退。   (2)①封给的爵位已经很高了,又多赐给劳力仆役,这恐怕不能把自己的大公无私显示给天下人吧!②你们(如果)都能做到这样,朕还有什么忧虑呢!   [参考译文]起初,萧向高祖荐举封德彝,高祖任命他为中书令。到了太宗即位,改任萧为尚书左仆射,封德彝为右仆射,二人商定将要上奏的事,到了太宗面前封德彝屡次变易,由此二人之间产生隔阂。当时房玄龄、杜如晦刚当权,均疏远萧而亲近封德彝,萧愤愤不平,于是上密封的奏章理论,辞意凄凉,由此触犯圣意。适逢萧与陈叔达又在太宗面前含怒争辩,庚辰(二十五日),萧、陈叔达皆以对皇上不恭敬的罪名,被罢官免职。   高祖想以加强皇室宗族的力量来威镇天下,所以与皇帝同曾祖、同高祖的远房堂兄弟以及他们的儿子,即使童孺幼子均封为王,达数十人。为此,太宗语气和缓地征求群臣的意见:“遍封皇族子弟为王,对天下有利吗?”封德彝回答道:“前世只有皇帝的儿子及兄弟才封为王,其他宗亲如果不是有大功勋,便没有封王的。太上皇亲善厚待皇亲国戚,大肆分封宗室,自东西汉以来都没有如此之多。封给的爵位已经很高,又多赐给劳力仆役,这恐怕不能向天下人显示自己的大公无私吧!”太宗说:“有道理。朕做天子,就是为了养护百姓,怎么可以劳顿百姓来养护自己的宗族呢!”十一月,庚寅(初五),将宗室郡王降格为县公,只有功勋卓著的几位不降。   唐太宗让封德彝举荐有才能的人,他过了好久也没有推荐一个人。太宗责问他,他回答说:“不是我不尽心去做,只是当今没有杰出的人才啊!”太宗说:“用人跟用器物一样,每一种东西都要选用它的长处。古来能使国家达到大治的帝王,难道是向别的朝代去借人才来用的吗?我们只是担心自己不能识人,怎么可以冤枉当今一世的人呢?”封德彝羞惭地退下。   御史大夫杜淹上奏道:“各部门的公文案卷恐有稽延错漏,请求让御史到各部门检查核对。”太宗征求封德彝的意见,封德彝回答说:“设官定职,各有分工,如果真有错失,御史自当纠察举报。假如让御史到各部门巡视,吹毛求疵,实在是太繁琐。”杜淹默不作声。太宗问杜淹:“你为什么不加争辩呢?”杜淹回答说:“国家的事务,应当务求公正,从善而行。封德彝讲的话深得大体,我心悦诚服,不敢有所非议。”太宗高兴地说:“你们如果都能做到这样,朕还有什么忧虑呢?”   贞观元年六月,辛巳(初一),右仆射密明公封德彝去世。
看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封...的网友还看了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