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从“姓”看上古婚姻制度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具有独特的表意性。它不仅是一种书写的符号,更能传达出丰富的文化信息,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
题目详情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从“姓”看上古婚姻制度 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具有独特的表意性。它不仅是一种书写的符号,更能传达出丰富的文化信息,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最早的汉字是按照字义来绘制的,字义和字形往往发生直接联系。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是我国语言学史上最早的一部分析字形、说解字义、辨识声读的字典,也是我国最早一部根据字形说解字义的文献,因而也能由此看出汉字形体所反映的文化内容。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以血缘和婚姻为纽带,以家庭为核心的社会。婚姻孕育了生命,也维系了社会的发展。《说文解字》中女部的字有238个,是全书最大的部首之一,展示的内容极为广泛。就感情色彩而言,可分为褒义的,如媛、好;贬意的,如妒、奸、婪;而占绝对数量的则是中性的。最后一类女部字比较集中地反映了我国上古婚姻状况。 《说文解字》:“姓,人所生也,古之神圣母,感天而生,故称天子,从女从生,生亦声(形声兼表意)。”“姓”字从女,上古女子称姓男子称氏。姓是宗族图腾的标致,也表明同姓的人都是一个女姓祖先的子孙,是一个氏族的标志。 “姓”之形式结构所表现出来的特定内涵来自于母系社会群婚制度。 在群婚初期形成的是血缘婚,它是一种以同胞兄弟和姊妹之间相互婚配为基础的婚姻制度。互有婚姻关系的男女既是兄弟姊妹,又是夫妻。在周代以前的漫长年代里,先民一直延续这种“同姓而婚”的血缘婚制。随着社 会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兄弟姊妹通婚的弊端,于是逐渐摒弃了兄弟姊妹间的通婚方式,废止了“同姓而婚”的制度。《左传·僖公三年》:“男女同姓,其生不蕃。”《国语·晋语》:“同姓不婚, 恶不殖也。”《礼记·坊记》: “娶妻不娶同姓。”族外婚制即是在这种情况下产生的。族外婚指的是有婚约联盟的两个部族之间不同氏族的同辈男女结为夫妻的婚姻制度形式,丈夫和妻子必须属于不同的氏族,他们之间只有婚姻关系,没有经济联系。他们仍然生活在各自的氏族。由于男子选择配偶被排斥在本氏族之外,人们只知其母而不知其父。因而世系只能按母系传承,子女从母姓。这也是神话“古之神圣母感天而生”的历史原型。《说文解字》对“姓”的解释,在“圣人无父”的神话话语与“知母不知父”的历史话语之间穿行。“姓”成为维系血统的纽带,也成为婚姻制度的准绳——同姓不婚。 语言是社会生活的记录,而语言中的词义又是对客观社会现象的直接反映,这就使得语言中的词必然含有社会文化的因素。从文化人类学角度考察,上古同姓的人都出自同一位女性祖先。中国一些古老的姓,如姜、姬、赢、姒、姚、妊等,都有“女”字旁参与构形,这也为“姓”之“从女从生”提供了阐释的依据。在文化寻根的意义上,一个姓代表出自同一血统的强大氏族。这就是姓起源于母系氏族社会的明证。 (节选自〈汉字文化〉,有删节) 小题1:结合文意,对第三段中划线句子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
|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 小题1:C 小题2:B 小题3:C |
| 略 |
看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图,完成下列各题.(1)图1中A、B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一线,从图中看,它 2020-05-13 …
英语完成句子,你在北京有什么特别要做的事情或特别要看的东西吗?Isthere()()youwant 2020-05-14 …
应用题一本小说共210页,小明已经看了140页,余下的5天看完,看完这本书要多少天?应用题一本小说 2020-06-12 …
请看下边的漫画,漫画中这位少女的心思告诉我们()①每个人都是独特的,找不到第二个完全相同的人②要相 2020-06-27 …
看过哈利波特的进看完7部的哈迷们有木有这儿样一个印象每当哈利以为是斯内普教授在使坏时,就对邓校说: 2020-07-02 …
难解的诗,提的起,放得下,算得到,做的完,看的破,撇得快,做不完请问这首诗是什么意识? 2020-07-07 …
用什么成语形容心情特别糟糕特别烦看见什么什么不顺眼听见什么什么不顺耳?别人一跟你说话就不想用什么成 2020-07-12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第问题。(共9分)谈欣赏①许多年轻人都喜欢可口可乐。为什么?可口可乐不仅味道独特瓶 2020-11-03 …
看天上数星星,怎么数的完?看看你怎么回答. 2020-11-20 …
如何提高阅读能力.我在读书的时候,特别是针对篇幅很长的文章和字段,看的很认真,但是看完以后感到看的内 2020-11-27 …
会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兄弟姊妹通婚的弊端,于是逐渐摒弃了兄弟姊妹间的通婚方式,废止了“同姓而婚”的制度。《左传·僖公三年》:“男女同姓,其生不蕃。”《国语·晋语》:“同姓不婚,
恶不殖也。”《礼记·坊记》: “娶妻不娶同姓。”族外婚制即是在这种情况下产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