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孟子》中选段,按要求答题。宋之牼将之楚,孟子遇于石丘,曰:“先生将何之?”曰:“吾闻秦、楚构兵,我将见楚王说而罢之。楚王不悦,我将
阅读下面《孟子》中选段,按要求答题。
宋之牼将之楚,孟子遇于石丘,曰:“先生将何之?”曰:“吾闻秦、楚构兵,我将见楚王说而罢之。楚王不悦,我将见秦王说而罢之。二王我将有所遇焉。”曰:“轲也请无问其详,愿闻其指。说之将何如?”曰:“我将言其不利也。”曰:“先生之志则大矣,先生之号则不可。先生以利说秦、楚之王,秦楚之王悦于利,以罢三军之师,是三军之士乐罢而悦于利也。为人臣者怀利以事其君,为人子者怀利以事其父,为人弟者怀利以事其兄:是君臣、父子、兄弟终去仁义,怀利以相接,然而不亡者,未之有也。先生以仁义说秦、楚之王,秦、楚之王悦于仁义,而罢三军之师,是三军之士乐罢而悦于仁义也。为人臣者怀仁义以事其君;为人于者怀仁义以事其父;为人弟者怀仁义以事其兄:是君臣、父子、兄弟去利,怀仁义以相接也。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何必曰利?”
(《告子下》)
[注]宋之牼:战国时宋国有名的学者,主要思想观点是:寡欲,见侮不以为辱,以救民互斗;休兵止攻,以救攻战;消除偏见,认识事物的本质等。
(1)下列对选项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为了停止秦楚之间的战争,朱准备向秦王或楚王进言,建议他们停止战争,认为 “二王我将有所遇焉”。
B.“先生之志则大矣,先王之号则不可”宋准备用利说服秦王或楚王,孟人认为这样会…悦于小利也失大利”。
C.孟子运用了假设论证和对比论证反驳了宋,“君臣、父子、兄弟终去仁义,怀利以相托”,国家必然灭亡。
D.孟子反对“先利而后义”,认为其恶果是“上下交征利则国危矣”,可见孟子一概反对利,并把这一点提高到了仁政方案能否实现的高度来认识。
(2)在对待利和仁义的问题上,孟子的主张是什么?(用自己的话回答)
社会通过改革不断进步,是历史发展的总趋势。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 2020-06-09 …
有关语文王安石变法1.答司马谏议书一文中王安石认为自己怎样做是对的?怎样做不对?(用自己的话概括回 2020-06-09 …
王安石说:“保甲之法成,则寇乱息而威势强矣。”这说明王安石推行保甲法的主要目的是A.抵御辽和西夏的 2020-06-17 …
关于王安石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封荆国公,世人又称();江西临川人,世称().正确答案我已查到: 2020-06-21 …
翻译:说人之谓己能用强弓也.其孰能用是?回答:宣王用过的弓:“不过三石”为什么左右说宣王用的弓“不 2020-06-27 …
《“种”出石油》阅读答案《“种”出石油》阅读理解的答案1:阅读本文后,说说石油为什么可以“种”出来 2020-06-30 …
求详细解答:石奢者,楚昭王相石奢者,楚昭王相也.坚直廉正,无所阿避.行县,道有杀人者,相追之,乃其 2020-07-10 …
王安石是中国十一世纪著名的改革家,其变法在在历史上产生了重大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我的业 2020-07-26 …
列宁说:“王安石是中国11世纪的改革家。”但当时王安石的政敌司马光却攻击王安石的改革“教闻保甲,公 2020-07-28 …
齐宣王好射解答齐宣王好射,说人之谓己能彊弓也.其尝所用不过三石,以示左右,左右皆试引之,中关而止,皆 2020-11-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