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其他-->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臭氧在通常状况下是淡蓝色、有鱼腥味的气体.臭氧不稳定,一旦受热极易转化成氧气,并放出大量的热.臭氧的氧化能力比氧气强得多.材料2:臭氧层能吸
题目详情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臭氧在通常状况下是淡蓝色、有鱼腥味的气体.臭氧不稳定,一旦受热极易转化成氧气,并放出大量的热.臭氧的氧化能力比氧气强得多.
材料2:臭氧层能吸收太阳辐射中的大量紫外线,使地球上的生物免遭紫外线的伤害,它是一切生命的保护层.超音速飞机排出的废气中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一氧化氮等气体,以及家用电冰箱中的制冷剂“氟里昂”等,对臭氧层有很大的破坏作用,会使臭氧层形成空洞,从而使更多的紫外线照射到地球表面,导致皮肤癌的发病率大大增加,如不采取措施,后果不堪设想.
(1)臭氧转变成氧气是______(填“物理”、“化学”)变化.
(2)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盛有臭氧的集气瓶中,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
(3)请你提出一个保护臭氧层的方法______.
(4)从上述材料中可见臭氧对人类有利有弊.请再举出一种物质,并说出其利弊:
______(合理即可).
材料1:臭氧在通常状况下是淡蓝色、有鱼腥味的气体.臭氧不稳定,一旦受热极易转化成氧气,并放出大量的热.臭氧的氧化能力比氧气强得多.
材料2:臭氧层能吸收太阳辐射中的大量紫外线,使地球上的生物免遭紫外线的伤害,它是一切生命的保护层.超音速飞机排出的废气中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一氧化氮等气体,以及家用电冰箱中的制冷剂“氟里昂”等,对臭氧层有很大的破坏作用,会使臭氧层形成空洞,从而使更多的紫外线照射到地球表面,导致皮肤癌的发病率大大增加,如不采取措施,后果不堪设想.
(1)臭氧转变成氧气是______(填“物理”、“化学”)变化.
(2)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盛有臭氧的集气瓶中,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
(3)请你提出一个保护臭氧层的方法______.
(4)从上述材料中可见臭氧对人类有利有弊.请再举出一种物质,并说出其利弊:
______(合理即可).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由臭氧转变成氧气,可知臭氧和氧气不是一种物质,即有新物质生成,所以属于化学变化;
(2)臭氧不稳定,一旦受热极易转化成氧气,所以臭氧瓶中含有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3)破坏臭氧层主要是超音速飞机排出的废气中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一氧化氮等气体,以及家用电冰箱中的制冷剂“氟里昂”等,所以保护就应该减少使用制冷剂“氟里昂”或减少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一氧化氮等气体的排放;
(4)利是对人类好的一方面,弊是同时会给人类带来的不好的一面.
故答案为:(1)化学;(2)木条燃烧;(3)减少使用制冷剂“氟里昂”或减少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一氧化氮等气体的排放;(4)氢气可以做燃料,但燃烧氢气和空气的混合物容易发生爆炸.
(2)臭氧不稳定,一旦受热极易转化成氧气,所以臭氧瓶中含有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3)破坏臭氧层主要是超音速飞机排出的废气中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一氧化氮等气体,以及家用电冰箱中的制冷剂“氟里昂”等,所以保护就应该减少使用制冷剂“氟里昂”或减少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一氧化氮等气体的排放;
(4)利是对人类好的一方面,弊是同时会给人类带来的不好的一面.
故答案为:(1)化学;(2)木条燃烧;(3)减少使用制冷剂“氟里昂”或减少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一氧化氮等气体的排放;(4)氢气可以做燃料,但燃烧氢气和空气的混合物容易发生爆炸.
看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臭...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这个作业怎么做?读一读,注意画线的词读一读,注意画线的词,再填一填.1.小白兔连忙挎起篮子往家跑. 2020-04-07 …
j2ee中的2读音是two还是读er 2020-04-09 …
初中很简单的2个一元一次方程第一题3分之x-2-4分之2x+3=5分子x-4分之5第二题-7x+8 2020-04-26 …
1.一个数的20%是50的80%,求这个数是多少?2.读一本120页的书,已读这本书的3分之2,已 2020-04-27 …
25比8多()%,8比25少()%.还有几道题:(1)9÷()=()÷5=()分之6=60%2.读 2020-05-13 …
数学的来~1橘子的千克数是苹果的2/3,香焦和苹果共有200千克,橘子有多少千克?2读一本书,已读 2020-05-13 …
数学问题,快回答我,追50分,要有过程从甲地到乙地原来每隔45米要安装一根电线杆,加上两端的2根一 2020-05-14 …
四个8,四个4,可组成不读零的、读一个零的、读两个零的、读三个零的八位数各多少个?题打错了四个8, 2020-05-16 …
着急,“着”读几声?“着急”的“着”读一声还是二声? 2020-05-16 …
“应”怎么读?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这句诗里面的"应"读一声还是四声? 2020-05-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