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秦武王二年(公元前309年)始置左、右丞相,佐助君主处理国家军政要务。赢政统一全国后,设置“三公”。其中御史大夫职位相对低而权限重,太尉一职虚有
阅读下列材料: |
——摘自《贞观政要·论政体》 |
材料三:(明太祖语)自秦始皇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
一一《明史纪事本末》 |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三公”的出现有何实质意义?御史大夫的设置反映了什么矛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材料二、三,说明唐太宗与明太祖对丞相的设置有何不同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基于以上不同看法,唐太宗与明太祖采取了怎样的措施?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唐、明两朝皇权与相权关系的异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基本趋势及对中国社会造成的主要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三公”的出现是对世袭制的否定。御史大夫的设置是君权与相权矛盾的产物。 (2)唐太宗认为设置宰相有利于提高中央的行政效率,可避免君主失策亡国。明太祖认为设置丞相是政治动乱的根源,而应集中权力于皇帝一人。 (3)措施:唐太宗,进一步明确划分三省的职权。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六部是尚书省下设机构。明太祖,废除了丞相制度,把中央行政权分属六部,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相同点:最高决策权都在皇帝手中,相权的存废都服从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的需要。不同点:唐太宗把君权与相权协调起来,皇帝注意发挥宰相参政辅佐作用;明太祖把君主专制与宰相制对立看待,从制度上取消相权,以保证君主在中央集权政治中心中的绝对权威。 (4)趋势:相权渐趋衰弱,皇权日益强化。虽然有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但阻碍了新思想和新经济因素的产生和发展。 |
1979年,1990年,2000年三年我国工业、农业用水量分别见下表.年197919902000工 2020-04-07 …
1.选手几百人,小明最年轻,要知他几岁,请读绕口令:年龄加年纪,年纪减年龄,年龄乘年纪,年纪除年龄 2020-06-13 …
年画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年文化的重要标志.贴年画是中国百姓庆祝农历新年的重要方式.如今民间 2020-06-21 …
史书载,汉文帝出行中路过渭桥,有人从桥下走出,使文帝乘车的马受惊而跑,廷尉判罚此人四两金,可见汉代 2020-07-16 …
统计学计算题:请高手帮我列下具本的计算方法.某企业生产三种产品,2002年三种产品的总生产成本分别 2020-07-26 …
下面是某学校一至六年学生的近视情况统计表.年份一年二年三年四年五年六年近视(人数)40556575 2020-07-31 …
结合对统计图的认识,针对下面几组数据的特点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英才小学2010年一~六年级各年级人数统计 2020-11-05 …
(2008•梅州)如图是我国运动员在1996年、2000年、2004年三届奥运会上获得奖牌数的统计图 2020-11-12 …
图1为我国1979-2012年三产业增加值的年均增长率统计(单位:%),图2为我国1978年、201 2020-12-16 …
近年来,某地区在经济建设中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2008-2010年三年间该地区的生产总值的和约为62 2020-12-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