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某湖泊生态系统生物种类丰富,长期处于比较稳定状态.近年来,由于周围农田大量使用农药以及附近居民生活污水的排入,水质污染严重,湖内的动植物种类和数量急剧减少,成为远近闻

题目详情
某湖泊生态系统生物种类丰富,长期处于比较稳定状态.近年来,由于周围农田大量使用农药以及附近居民生活污水的排入,水质污染严重,湖内的动植物种类和数量急剧减少,成为远近闻名的臭水湾.如表是科研人员对湖内一条食物链中四种生物体内DDT含量的检测结果.请分析回答:
生物类别 A B C D
DDT含量(ppm) 0.008 0.39 0.03 3.27
(1)写出A、B、C、D四种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___.该食物链中,若次级消费者要获得100千焦的能量,最少需消耗第一营养级的能量为___.
(2)除表中生物外,该生态系统至少还应有___等成分.
(3)人工建造的鱼塘生态系统稳定性往往比天然的湖泊生态系统弱.这是因为鱼塘生态系统___.
(4)污染使湖泊中动植物种类和数量急剧减少,这说明生态系统的___
是有一定限度的,因此,威胁该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的主要原因是___.
(5)若该湖泊中生活着少量扬子鳄,面对恶劣的生存环境,请给出相应的保护措施以保证扬子鳄的生存与繁衍:___.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由于生物富集现象,一些有害物质通过食物链其浓度随消费者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所以有害物质的浓度总是在最高级别的消费者体内积累最多.食物链是:A→C→B→D,而有毒物质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在;在该食物链,若次级消费者要获得100千焦能量,最少需消耗第一营养级的能量为100千焦÷20%÷20%=2500千焦;
(2)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其中生物部分又分为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表中有生产者和消费者,该生态系统至少还应有分解者和非生物成分等成分;
(3)人工建造的鱼塘生态系统稳定性往往比天然的湖泊生态系统弱,这是因为鱼塘生态系统生物种类较少,营养结构简单;
(4)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就叫生态平衡.生态平衡是一种动态的、相对的平衡,不是生物数量的恒定不变,如动物有迁入、有迁出,有死亡、有出生,各种生物的数量是变化的,又是相对稳定的,总会因系统中某一部分先发生改变,引起不平衡,然后依靠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使其又进入新的平衡状态.正是这种从平衡到不平衡到又建立新的平衡的反复过程,推动了生态系统整体和各组成部分的发展与进化.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威胁该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的主要原因是环境的污染;
(5)如果该湖泊中生活着少量扬子鳄,面对恶劣的生存环境,请给出相应的保护措施以保证扬子鳄的生存与繁衍:不向河中乱扔垃圾,加强水域污染防护等.
故答案为:(1)A→C→B→D;2500千焦;
(2)分解者和非生物成分;
(3)生物种类少,营养结构简单;
(4)自我调节能力;环境的污染;
(5)不向河中乱扔垃圾,加强水域污染防护
看了某湖泊生态系统生物种类丰富,长...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某生物小组考察一农田生态系统中水稻从播种到稻秆还田的全过程.在稻田分蘖期间,农民拔草、治虫;然后排  2020-04-06 …

某生物小组考察一农田生态系统中水稻从播种到稻秆还田的全过程.在稻田分蘖期间,农民拔草、治虫;然后排  2020-04-06 …

在稻田分蘖期间,农民下田拔草、捉虫、喷洒农药,目的是;为减少稻田害虫危害,防止农药污染环境,措施是  2020-06-20 …

1.八月中旬稻田不灌溉,还要排干稻田积水,进行“烤田”目的是?2.仲秋季节不少农民在田里焚烧稻秆,  2020-06-20 …

考查农田生态系统中水稻从播种到稻秆还田的全过程,发现在水稻分蘖期间,农民拔草、治虫;然后排水进行搁  2020-06-20 …

某生物小组考查一农田生态系统中水稻从播种到稻秆还田的全过程。在稻田分蘖期间,农民拔草、治虫;然后排  2020-06-20 …

某生物小组考查一农田生态系统中水稻从播种到稻秆还田的全过程.在稻田分蘖期间,农民拔草、治虫;然后排  2020-06-28 …

某生物小组考查一农田生态系统中水稻从播种到稻秆还田的全过程.在稻田分蘖期间,农民拔草、治虫;然后排  2020-06-28 …

某生物小组考查一农田生态系统中水稻从播种到稻秆还田的全过程。在稻田分蘖期间,农民拔草、治虫;然后排水  2020-11-06 …

“田亩起丁,田多则丁多,田少则丁少,计亩科算,无从欺隐,其利一;民间无包赔之苦,其利二;编审之年,照  2020-12-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