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清代学术,超汉越宋。论者至欲特立“清学”之名,而文学并重,亦足於汉、唐、宋、明以外别树一宗,呜呼盛已!

题目详情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代学术,超汉越宋。论者至欲特立“清学”之名,而文学并重,亦足於汉、唐、宋、明以外别树一宗,呜呼盛已 ! ……康、乾盛治,文教大昌。圣主贤臣,莫不以提 倡文化为己任。师儒崛起,尤盛一时。  

                                                 —— 《清史稿 · 列传二百七十一》

材料二   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 1592 1670 )主张普及义务教育,并对学年制和班级授课制进行了总结和论证,但没有得到政府和社会的重视。……英国政府 1802 年颁发一项学校法案,要求工厂主负责对工厂学徒进行读写算方面的教育。 1870 年颁发“初等教育法”,更明确地规定国家拨款扶助教育,划分学区,实施五至十二岁儿童的强迫教育。 1872 年把初等学校修业年限由 6 年变成 7 年,广泛应用学年制和班级授课制。

材料三

15 世纪巴黎大学下设的四个系             19 世纪柏林工业大学下设的四个系

材料四   鸦片战争后,清政府由于在外交活动中语言文字方面存在障碍,加之《天津条约》规定动作中外条约均用英文书写,并以外文为准。这迫使清政府作出了开办外国语学堂的 决定。

材料五   维新派代表康有为、梁启超主张“开民智”、“变科举”、“兴学校”、设“师范”、“倡女学”。 1898 年光绪帝发布上谕开办京师大学堂, 1902 年以后,大学增设进士馆、师范馆、译学馆、医学馆、博物实业科等,到 1910 年成为设有经科、文科、法政科、商科、农科、格致科、工程科等七科的综合性大学。

请回答:

     1 )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康乾盛世时,清政府在文化教育方面推行的政策。

     2 )据材料二、三指出 19 世纪欧洲教育方面发生的变化,并简要分析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

     3 )洋务运动期间清政府开办的新式学堂有哪些类型 目的是什么 ? 据材料指出,进入 19 世纪后,中国在教育方面与欧洲相比存在的主要差距。

     4 )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晚清政府办新式学堂对中国社会进步产生的影响?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 )一方面推行提倡文化,重视教育的政策;另一方面又大兴 “ 文字狱 ” ,推行文化专制政策。

( 2 )变化:义务教育得到普及,学年制和班级授课制得到广泛应用;教学内容更加注重实用,以适应生产发展的需要。原因:工业革命不断发展的需要;政府法令的强制、政策上的扶植。

( 3 )翻译类、军事类和实用技术类。适应外交发展和洋务运动的需要。中国还没有普及义务教育;中国大学专业设置还较落后。

( 4 )培养了大量外交、科技、军事等方面的人才;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推动了中国工业化进程;推动了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


看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顾炎武认为:“王(阳明)学流背离孔门为学宗旨,不习六艺,不综当代之务,而专心于内,已非儒学之正宗。  2020-06-29 …

顾炎武认为:“王(阳明)学末流背离孔门为学宗旨,不习六艺,不考百王之典,不综当代之务,而专心于内,  2020-07-13 …

顾炎武认为:“王(阳明)学末流背离孔门为学宗旨,不习六艺,不考百王之典,不综当代之务,而专心于内,实  2020-11-15 …

顾炎武认为:“王(阳明)学末流背离孔子为学宗旨,不习六艺之文,不考百王之典,不综当代之务,而专心于内  2020-11-15 …

1904年颁布的《奏定学堂章程》规定,“外国学堂有宗教一门。中国之经书,即是中国之宗教。若学堂不读经  2020-12-05 …

顾炎武认为:“王(阳明)学流派背离孔门为学宗旨,不习六艺,不综当代之务,而专心于内,已非儒学之正宗。  2020-12-10 …

顾炎武认为,“王(阳明)学末流背离孔门为学宗旨,不习六艺,不综当代之务,而专心于内,已非儒学之正宗.  2021-01-17 …

顾炎武认为:“王(阳明)学末流背离孔门为学宗旨,不习六艺?不考百王之典,不综当代之务,而专心于内,实  2021-01-17 …

顾炎武认为“王学末流背离孔门为学宗旨,不习六艺,不考百王之典,不综当代之务,而专心于内,实乃内释外儒  2021-01-17 …

顾炎武认为,“王学末流背离孔门为学宗旨,不习六艺,不综当代之务,而专心于内,已非儒学之正宗。”从中不  2021-01-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