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阅读下面这篇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共15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2分)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这篇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共15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2分)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 有事 于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 与?夫颛臾,昔者先王 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 。何以伐为?”
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 列,不能者止。’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 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冉有曰:“今夫颛臾,固 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 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 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小题1:下列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季氏将 有事 于颛臾有事:指用兵。
B.陈力 列就:走向,这里是担任的意思。
C.不 寡而患不均患:担心
D.无乃尔是 与过:过错,名词。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是社稷之臣 曰:“非我 ,兵也”。
B.固 近于费兵刃既接,弃甲曳兵
C.昔者先王 为东蒙主斧斤 时入山林
D.吾恐季孙 忧,不在颛臾寡人 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小题3:下列对《季氏将伐颛臾》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本文是一篇对话体议论文,引用论证、类比论证、比喻论证等论证方法以及排比、反问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强化了论辩力与说服力。
B.本文也是一篇驳论文,先驳后立,破中有立。孔子与弟子三次对话,第一次批评学生没尽到职责,第二次阐述反对讨伐的理由,第三次提出自己治国以礼、为政以德的政治主张。
C.孔子旗帜鲜明地反对季氏伐颛臾,充分体现了“当仁不让”的精神;而“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的精辟论断亦可见出孔子高度的政治敏感与政治见地。
D.孔子对弟子一般直呼其名,名后加“也”,语调舒缓而亲切。而文中三次直呼“求”,语气急促,传达出孔子责备的神态。
小题4: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6分)
(1)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
(2)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小题5:“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这句话中,哪个字可以表明孔子对学生的态度?孔子为什么有这样的态度? (3分)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小题1:D
小题2:A
小题3:B
小题4:(1)(盲人)遇到危险却不去护持,将要跌倒却不去搀扶,那何必要用那个做相的人呢?
(2)像这样,因此(如果)远方的百姓不臣服,那么就(应该)整治文德使远方的百姓来投奔。
小题5:“疾”字集中地表明了孔子的态度(1分)。话说到这里,孔子已经在批评冉有的个人道德了。在孔子看来,君子做事应该内仁外义,应该克己复礼,应该承担责任,而冉有恰恰相反。孔子的爆发,跟冉有突破了孔子的政治人格底线有关(2分)。


小题1:
看了阅读下面这篇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填空]中学化学常见的防热、吸热反应1.常见的放热反应燃烧反应反应金属的氧化铝热反应活泼金属与的反  2020-05-20 …

看图操作步骤示意图,分析回答:(1)图中操作步骤是在生产实践中常见的方式,属于生殖.(2)①称为,  2020-07-04 …

2,淘气与大家有一年的时间没有见面了,再次见面时大家都说淘气长高了.淘气说:"2、淘气与大家有一年  2020-07-08 …

解释下列各组句中加粗虚词的意思。(1)之①庄子往见之②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2)于①而飞于北海②  2020-11-13 …

冰心《忆读书》与培根《谈读书》对比阅读谈读书: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其怡情也,最见于独处  2020-11-16 …

选出加点字用法与例句相同的句子.1.面山而居()A而山不加增,B弦而鼓之c,贵人过而见之d河曲智叟笑  2020-11-30 …

(2009•宁夏)[物理-选修2-2](1)常见的传动方式有、、轮传动等.齿轮传动的传动比是主动轮与  2020-12-12 …

选考题1.[物理——选修2-2](1)常见的传动方式有、、和齿轮传动等。齿轮传动的传动比是主动轮与的  2020-12-12 …

求英语自我介绍1,我之前从事于销售及文秘方面的工作,2年工作经验2,善于与人沟通,有良好的团队精神,  2020-12-24 …

1.除了用圆规画圆,还可以用什么画圆?2.圆于与其他平面图形有什么区别(例如长方形,正方形)3.如何  2021-02-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