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选修模块3-5)(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光电效应现象说明光具有粒子性B.普朗克在研究黑体辐射问题时提出了能量子假说C.玻尔建立了量子理论,成功解释了各种原子发光

题目详情
(选修模块3-5)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
A.光电效应现象说明光具有粒子性
B.普朗克在研究黑体辐射问题时提出了能量子假说
C.玻尔建立了量子理论,成功解释了各种原子发光现象
D.运动的宏观物体也具有波动性,其速度越大物质波的波长越大
(2)氢原子的能级图如图1所示,一群处于n=4能级的氢原子向较低能级跃迁,能产生______种不同频率的光子,其中频率最大的光子是从n=4的能级向n=______的能级跃迁所产生的.



(3)如图2所示,质量均为m的小车与木箱紧挨着静止在光滑的水平冰面上,质量为2m的小明站在小车上用力向右迅速推出木箱,木箱相对于冰面的速度为v,接着木箱与右侧竖直墙壁发生弹性碰撞,反弹后被小明接住,求小明接住木箱后三者共同速度的大小.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A、光电效应说明光具有粒子性.故A正确,
B、普朗克在研究黑体辐射问题时提出了能量子假说.故B正确.
C、玻尔建立了量子理论,能够很好解释氢原子发光现象,但是不能解释所有原子的发光现象.故 C错误.
D、宏观物体粒子性明显,根据 λ=
h
p
知,速度大波长短.故D错误.
故选AB.
(2)根据C
  24
=6知,一群处于n=4能级的氢原子向较低能级跃迁,能产生6种不同频率的光子.n=4和n=1间的能级差最大,辐射的光子频率最大.
(3)取向左为正方向,根据动量守恒定律,有:
推出木箱的过程:0=(m+2m)v 1 -mv
接住木箱的过程:mv+(m+2m)v 1 =(m+m+2m)v 2
解得共同速度: v 2 =
v
2

故答案为:(1)AB 
(2)6   1 
(3)
v
2
看了(选修模块3-5)(1)下列说...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照图那样,在桌面上竖立一块玻璃板,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面,可以看到玻璃板后面出现蜡烛的像.  2020-05-14 …

(2013•天河区一模)玻璃瓶内有一些水,给瓶内打气一段时间,瓶塞跳出,在瓶塞跳出的过程中()A.  2020-05-17 …

(2014•崇明县二模)玻璃棒是化学实验中常用的仪器,通常用于搅拌、引流等.下列有关实验过程中,肯  2020-05-17 …

24辐条究竟比32辐条强度能低多少?想换轮组?纠结24与32的问题。。。24强度低我知道,到底能低  2020-07-05 …

在桌面上竖立一块玻璃板,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面,可以看到玻璃板后面出现蜡烛的像,如图所示,  2020-08-01 …

卢瑟福的原子核式结构模型虽然获得了很大成功,却存在着严重困难.丹麦年轻的物理学家玻尔于1913年提出  2020-11-11 …

(2008•宿州二模)玻璃棒是中学化学常用仪器,在下列实验中,都用到玻璃棒:①粗盐提纯②一定溶质的质  2020-11-12 …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实物粒子也具有波动性B.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是遵守动量守恒定律的C.对氢原  2020-12-15 …

(选修模块3-5)(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光电效应现象说明光具有粒子性B.普朗克在研究黑体辐射  2020-12-18 …

高一下物理的4个实验1.利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2.用DIS研究机械能守恒定律(两个)3.用单分子油膜估  2021-01-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