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9分,每小题3分)任何民族的饮食乃至由饮食折射出的文化特质都体现了这个民族独一无二的文化风范。中华文化的核心理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9 分,每小题 3 分)

任何民族的饮食乃至由饮食折射出的文化特质都体现了这个民族独一无二的文化风范。中华文化的核心理念体现在“和”字上,“和”有“中和”“融合”之意。中华饮食的发展鲜明地体现了“和”文化的思想精髓。

中华饮食起于农耕文明,大量食物自土地。随着民族文化的交融,汉族逐渐接受了游牧民族的“肉食”饮食方式,扩大了食物范围,丰富了饮食结构。汉唐以后,中亚及东南亚等地的食物品种大量引进,增补了中华饮食品种。近世以,西方饮食理念与方式得到认同,具有现代特征的中华饮食形态逐渐形成。翻开中国食谱,到底哪种是地道的中国食物或外食物,人们恐怕已经模糊。大量外食物品种能够进入中国并转化为饮食的有机部分,不仅在于地理条件与自然气候为其提供了生长发展的基本环境,更重要的还在于中国人将其放在“和”文化的平台上加以吸纳。

在对外食物或饮食方式的同化过程中,中华饮食突显出“本土化”的内在机制与运作模式,而本土性是始终坚持的首要原则。中国南方多水田,北方多旱地。米和面成为中国人的主食,水、旱地中生长的瓜果蔬菜成为与主食相伴的食物,家畜、水产品及野猎的动物大多成为改善人们生活的佳肴。尽管这种饮食结构及生活方式在物质极大丰富后发生了巨大变化,但中华饮食最根本的本土性特质却仍以不同形式存在,且构成中华饮食文化体系最为坚实的基础。在世界上任何一个提供“中式餐饮”的餐馆与酒店中,中国本土化饮食要素不可或缺。只有中国本土性的饮食原料与中国厨艺有机结合,人们才能真正品尝到中华美食的滋味。

中华饮食引进外食物的过程,一是接受,二是消融。引进接受是前提,消融改造是目的。经过消融改造的食物同时被赋予新的含义,融入到传统的中华饮食中。如原产非洲的油料作物“芝麻”,在中华饮食长期实践与探索中还被广泛地应用为调味品,与本土饮食有机结合,被加入到许多甜馅、糕点、饼类食品中。中华饮食文化历久弥新,还在于不断汲取周边各民族及域外的有益文化元素,进而推动中华饮食文化的变革。如中餐“合餐制”的形成。自先秦两汉至唐代,进食采用“分餐”方式。南北朝时期,胡人用的被称作“胡床”和“貊盘”的器具开始逐步向中原地区流传。“胡床”即现在的马扎,“貊盘”是一种较大的餐桌,它们便于餐者起坐取食。这些饮食器具的大范围推广以及对其进一步的改造创新,打破了跪坐而食的局限,形成了围坐合食的进餐形式。而对“合餐制”的全面接受与文化认同,事实上也建构在“和”文化的理念之上。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的功能必然超越物质层面进入精神范畴,并被赋予新的文化内涵。作为人类饮食文化的一种存在样态,中华饮食文化不仅在物质层面上体现了人对世界和自然的深刻认知与利用,更在精神层面上表达了人对美好事物不懈追求的愿望。在全球化时代,中华饮食文化并不会失去自我,而将在人类普遍的文化价值认同之下进一步为世界各国所认可。

( 摘编自肖向东《论全球化视野中的中国饮食》 )

5 下列关于中华饮食的表述,不能体现“和”文化思想的一项是 (    )

A .在接受了游牧民族的“肉食”饮食方式之后,汉族的食物更加多样,饮食结构发生了变化。

B .芝麻引入中国后,首先作为新的油料作物被接受,后有了新的含义,被广泛地应用为调味品。

C .在民族文化的交融过程中,中华饮食逐渐接受了亚洲其他地区的食物品种,进一步扩大了饮食范围。

D .任何一个厨师,想要制作出真正的中华美食,就必须将中国本土性饮食原料与中国厨艺有机结合起。

6 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 .今天我们翻开中国食谱,大多数人已经不易准确地辨认出哪种食物是地道的中国食物。

B .“胡床”“貊盘”带了很多便利,南北朝时期在中原大范围推广后,推动了中华饮食进餐形式的发展。    

C .在自然环境的影响下,中华饮食形成了米面为主食、蔬菜肉鱼为副食的饮食结构,具有鲜明的本土性。

D .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的餐馆,只要是提供“中式餐饮”的,就离不开中国本土化的饮食要素。

7 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在全球化时代,中华饮食文化将更多地体现出人类普遍的文化价值特征,从而被世界各国认可。

B .各民族的饮食都体现了本民族的文化风范,同样,中华饮食也彰显了中华民族鲜明的文化个性。

C .中华饮食不断引进外饮食元素,这一方面丰富了传统饮食文化内涵,另一方面促进了自身的革新。

D .饮食的功能可以分为物质与精神两个层面,并与人类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生活水平紧密相关。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5 . D

6
. B

7 . A

【解析】

5 .

试题分析:“必须”说法绝对化。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分析理解 B 。

6 .

试题分析:“南北朝时期在中原大范围推广后”错,应该是“开始逐步向中原地区流传”。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

7 .

试题分析:“中华饮食文化将更多地体现出人类普遍的文化价值特征,从而被世界各国认可”,与 原文不符。原文“在全球化时代,中华饮食文化并不会失去自我”,强调中华饮食文化的个性特征;“为世界各国所认可”的是中华饮食文化的个性特征,而不是“人类普遍的文化价值特征”。。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

看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9...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刺细胞是腔肠动物特有的B、人若食用了未煮熟的含有华枝睾吸虫的鱼、虾,就会  2020-06-18 …

给化学老师的贺年词给化学老师的啊,要有化学的特色.化学特色!化学特色!化学特色!人家数学老师家的课  2020-07-04 …

直视日食很久去年日食的时候不懂,用眼睛直视了太阳很久,基本上是全程,之后好像没什么,视力也没有变化  2020-07-06 …

中华饮食文化是中华各族人民在100多万年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不断创造积累、走向完善并自成体系的独特文  2020-07-22 …

自从稀有气体被发现后,人类一直在进行寻找其化合物的尝试。1962年英国化学家巴特利特合成了第一种稀有  2020-11-01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保健食品是食品的一个种类,在包装上与一般的食品没有区别。B、保健食品具有特定  2020-11-04 …

电视片《美食来了》通过中华美食的多个侧面,展现了食物给中国人生活带来的文化,蚌埠爱霞牛肉煎包也曾上了  2020-11-12 …

阅读下面的对话,回答问题.巴特尔:我家住在内蒙古大草原上,为了发展经济,我们把草原开垦成耕地种粮食.  2020-11-20 …

中华饮食文化是中华各族人民在100多万年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不断创造积累、走向完善并自成体系的独特文化  2020-12-14 …

我国粮食产业发展的紧迫形势说明粮食生产的供给侧改革已迫在眉睫。粮食多了。近年来我国实现了粮食产量、库  2020-12-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