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完成练习。最后一片常青藤叶在华盛顿广场西边的一个小区里,街道都横七竖八地伸展去,又分裂成一小条一小条的“胡同”。这些“胡同”稀奇古怪地拐着弯
阅读下文,完成练习。
最后一片常青藤叶
在华盛顿广场西边的一个小区里,街道都横七竖八地伸展去,又分裂成一小条一小条的“胡同”。这些“胡同”稀奇古怪地拐着弯子。一条街有时自己本身就交叉了不止一次。有一回一个画家发现这条街有一种优越性:要是有个收账的跑到这条街上,来催要颜料、纸张和画布的钱,他就会突然发现自己两手空空,原路返回,一文钱的账也没有要到!
所以,不久之后不少画家就摸索到这个古色古香的老格林尼治村来,寻求朝北的窗户、 18 世纪的尖顶山墙、荷兰式的阁楼,以及低廉的房租。然后,他们又从第六街买来一些酒杯和一两只火锅,这里便成了“艺术区”。
苏和琼西的画室设在一所又宽又矮的三层楼砖房的顶楼上。“琼西”是琼娜的爱称。她俩一个来自缅因州,一个是加利福尼亚州人。她们是在第八街的“台尔蒙尼歌之家”吃份饭时碰到的,她们发现彼此对艺术、生菜色拉和时装的爱好非常一致,便合租了那间画室。
那是 5 月里的事。到了 11 月,一个冷酷的、肉眼看不见的、医生们叫做“肺炎”的不速之客,在艺术区里悄悄地游荡,用它冰冷的手指头这里碰一下那里碰一下,在广场东头,这个破坏者明目张胆地踏着大步,一下子就击倒几十个受害者,可是在迷宫一样、狭窄而铺满青苔的“胡同”里,它的步伐就慢了下来。
肺炎先生不是一个你们心目中行侠仗义的年老绅士。一个身子单薄、被加利福尼亚州的西风刮得没有血色的弱女子,本来不应该是这个有着红拳头的、呼吸急促的老家伙打击的对象。然而,琼西却遭到了打击:她躺在一张油漆过的铁床上,一动也不动,凝望着小小的荷兰式玻璃窗外对面砖房的空墙。
一天早晨,那个忙碌的医生扬了扬他那毛茸茸的灰白色眉毛,把苏叫到外边的走廊上。
“我看,她的病只有十分之一的恢复希望,”他一面把体温表里的水银柱甩下去,一面说,“这一分希望就是她想要活下去的念头。你的朋友断定自己是不会痊愈的了。她是不是有什么心事呢?”
“她——她希望有一天能够去画那不勒斯的海湾。”苏说。
医生说:“我一定尽我的努力用科学所能达到的全部力量来治疗她。可要是我的病人开始算计会有多少辆马车送她出丧,我就得把治疗的效果减掉百分之五十。只要你能想法让她对冬季大衣袖子的时新式样感到兴趣而提出一两个问题,那我可以向你保证把医好她的机会从十分之一提高到五分之一。”
医生走后,苏走进工作室里,把一条日本餐巾哭成一团湿。后来她手里拿着画板,装作精神抖擞的样子走进琼西的屋子,嘴里吹着爵士音乐调子。
琼西躺着,脸朝着窗口,被子底下的身体纹丝不动。苏以为她睡着了,赶忙停止吹口哨。
她架好画板,开始给杂志里的故事画一张钢笔插图。忽然听到一个重复了几次的低微的声音。她快步走到床边。
琼西的眼睛睁得很大。她望着窗外,数着……倒过来数。
“十二,”她数道,歇了一会儿又说,“十一,”然后是“十”和“九”;接着几乎同时数着“八”和“七”。
苏关切地看了看窗外。那儿有什么可数的呢?只见一个空荡阴暗的院子,二十英尺以外还有一所砖房的空墙。一棵老极了的常春藤,枯萎的根纠结在一块,枝干攀在砖墙的半腰上。秋天的寒风把藤上的叶子差不多全都吹掉了,只有几乎光秃的枝条还缠附在剥落的砖块上。
“什么呀,亲爱的?”苏问道。
“六,”琼西几乎用耳语低声说道,“它们现在越落越快了。三天前还有差不多一百片。我数得头都疼了。但是现在好数了。又掉了一片。只剩下五片了。”
“五片什么呀,亲爱的。告诉你的苏娣吧。”
“叶子。常春藤上的。等到最后一片叶子掉下来,我也就该去了。这件事我三天前就知道了。难道医生没有告诉你?”
“哼,我从来没听过这种傻话,”苏十分不以为然地说,“那些破常春藤叶子和你的病好不好有什么关系?你以前不是很喜欢这棵树吗?你这个淘气孩子。不要说傻话了。瞧,医生今天早晨还告诉我说你迅速痊愈的机会是,——让我一字不改地照他的话说吧——他说有九成把握。噢,那简直和我们在纽约坐电车或者走过一座新楼房的把握一样大。喝点汤吧,让苏娣去画她的画,好把它卖给编辑先生,换了钱来给她的病孩子买点红葡萄酒,再给她自己买点猪排解解馋。”
“你不用买酒了,”琼西的眼睛直盯着窗外说道,“又落了一片。不,我不想喝汤。只剩下四片了。我想在天黑以前等着看那最后一片叶子掉下去。然后我也要去了。”
“琼西,亲爱的,”苏俯着身子对她说,“你答应我闭上眼睛,不要瞧窗外,等我画完,行吗?明天我非得交出这些插图。我需要光线,否则我就拉下窗帘了。”
“你不能到那间屋子里去画吗?”琼西冷冷地问道。
“我愿意待在你跟前,”苏说,“再说,我也不想让你老看着那些讨厌的常春藤叶子。”
“你一画完就叫我,”琼西说着,便闭上了眼睛。她脸色苍白,一动不动地躺在床上,就像是座横倒在地上的雕像。“因为我想看那最后一片叶子掉下来,我等得不耐烦了,也想得不耐烦了。我想摆脱一切,飘下去,飘下去,像一片可怜的疲倦了的叶子那样。”
“你睡一会儿吧,”苏说道,“我得下楼把贝尔门叫上来,给我当那个隐居的老矿工的模特儿。我一会儿就回来的。不要动,等我回来。”
老贝尔门是住在她们这座楼房底层的一个画家。他年过六十,有一把像米开朗琪罗的摩西雕像那样的大胡子,这胡子长在一个像半人半兽的森林之神的头颅上,又鬈曲地飘拂在小鬼似的身躯上。贝尔门是个失败的画家。他操了四十年的画笔,还远没有摸着艺术女神的衣裙。他老是说就要画他的那幅杰作了,可是直到现在他还没有动笔。几年来,他除了偶尔画点商业广告之类的玩意儿以外,什么也没有画过。他给艺术区里穷得雇不起职业模特儿的年轻画家们当模特儿,挣一点钱。他喝酒毫无节制,还时常提起他要画的那幅杰作。除此以外,他是一个火气十足的小老头子,十分瞧不起别人的温情,却认为自己是专门保护楼上画室里那两个年轻女画家的一只看家狗。
苏在楼下他那间光线黯淡的斗室里找到了嘴里酒气扑鼻的贝尔门。一幅空白的画布绷在一个画架上,摆在屋角里,等待那幅杰作已经二十五年了,可是连一根线条还没等着。苏把琼西的胡思乱想告诉了他,还说她害怕琼西自个儿瘦小柔弱得像一片叶子一样,对这个世界的留恋越来越微弱,恐怕真会离世飘走了。
老贝尔门两只发红的眼睛显然在迎风流泪,他十分轻蔑地嗤笑这种痴呆的胡思乱想。
“什么,”他喊道,“世界上真会有人蠢到因为那些该死的常春藤叶子落掉就想死?我从来没有听说过这种怪事。不,我才不给你那隐居的矿工糊涂虫当模特儿呢。你干吗�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解析:
(1)展示了19世纪后半期生活在社会底层的美国艺术家们的生活环境,突出了他们境遇的悲惨、生活的穷困潦倒。(2)对世界毫不留恋,对生命已绝望。 “最后一片常春藤叶”是支持她生存下去的精神力量。(3)为后文做铺垫。因为画在墙上的最后一片常春藤叶就是贝尔门挽救一个年轻生命的杰作。(4)“它是常春藤上最后一片叶子了。靠近茎部仍然是深绿的,可是锯齿形的叶子边缘已经枯萎发黄,它傲然挂在一根离地二十多英尺的藤枝上。” 这片叶子成了不屈生命的象征。(5)以侧面描写的手法,讴歌了贝尔门热爱生命、拯救生命、舍己为人的高尚精神。
一道物理杠杆概念的问题当杠杆在、时,我们就说杠杆平衡了.我照着我的练习册写的,练习册上面就是这样的 2020-04-26 …
2、(1)“在角落工作的妈妈,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和缝纫机挨得很近.”这是对母亲——的描写,道出这 2020-05-20 …
在极干旱地区的干涸的湖底中,常因干缩裂开,风沿着这些裂隙吹蚀,裂隙愈来愈大,原来平坦的地面发育成许 2020-07-01 …
根据课文56:三、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这时,别的天鹅似(sìshì)乎被这一举动惊住了。它们呆 2020-07-04 …
有人做过这样的实验,体外培养的人体某种细胞,最多分裂50次左右就停止分裂了。并且丧失了正常的功能。 2020-07-13 …
1.读句子,完成练习.(1)父亲声音颤抖地说:阿曼达.”这句话对“父亲”的()进行了描写,其中“颤 2020-07-24 …
阅读材料材料从手工工场向工厂过渡,标志着技术根本变革……随着这个技术变革必然而来的是:社会关系的最剧 2020-11-07 …
实验证明,体外培养人体细胞,最多分裂50次左右就停止分裂了,这说明()A.细胞会随着分裂次数的增多而 2020-11-20 …
从手工工场向工厂过渡,标志着技术根本变革……随着这个技术变革必然而来的是社会关系的最剧烈的破坏,参加 2020-12-01 …
实验证明,体外培养人体细胞,最多分裂50次左右就停止分裂了,这说明()A.细胞会随着分裂次数的增多而 2020-12-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