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等学问①什么是第一等学问?北宋哲学家程颐认为:“遇到事情肯替别人着想,这是第一等的学问。”这句很朴素的语言,不仅通俗地道出了深邃的哲理,而且点出了做人的
第一等学问 ①什么是第一等学问?北宋哲学家程颐认为:“遇到事情肯替别人着想,这是第一等的学问。”这句很朴素的语言,不仅通俗地道出了深邃的哲理,而且点出了做人的第一原则。 ②遇事肯替别人着想,不单是一种博爱,更是一种境界。那些功利主义者,世俗之人,凡夫俗子是绝对做不到的,只有那些超尘脱俗,心慈好善,像白求恩、焦裕禄、孔繁森那样,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一事当前先替别人打算的人才真正算是掌握了程颐所讲的第一等学问。 ③当然这第一等的学问并非只是高人雅士们的专利,只要具有一颗仁厚之心,一颗在为自己着想的同时,也为他人想一想的平常心,无名小卒,平头百姓也同样可以学得。学会辩证看问题,你就会发现,你为别人着想,别人同样也会为你着想,常言所说“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讲的就是这个理儿。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盲人在夜晚走路时,手里总是提着一个明亮的灯笼。别人看了很好奇,就问他:“你自己看不见,为什么还要提灯笼走路?”那盲人满心欢喜地说:“这个道理很简单,我提灯笼并不是给自己照路,而是提供别人光明,帮助别人。如此一来,别人也容易看到我,不会误撞到我,这样就可以保护自己的安全,也等于帮助自己。”我们且不急于给这位盲人戴上顶高尚之人的帽子,但他确实称得上是有思想、懂得人生哲理的人。 ④个人作为社会的一分子,无论如何也离不开别人的帮助,这一点不要说人类,在动物界也是如此。达尔文经多年的研究发现,动物界也有同类互助的表现。如果说同类互助是人性中最原始的本性,那么为别人着想则是人类经历磨难,抗争自然,战胜自身的美好品德的升华。你为别人着想或许并不希冀得到等价的回报,然而使你料想不到的是越是这样恰恰越得到了回报。慷慨无私地为人着想,就像播种,总能看到收获,尽管这种收获有时是直接的,有时是间接的,但有良心重情义的受益者终究会把爱的种子珍藏于心,直到永远。 1.本文所阐明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文段②“功利主义者,世俗之人,凡夫俗子”具体指的是些什么样的人? 3.文段③讲述盲人的故事是为了阐明什么道理? 4.举例说明本文主要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5.说说你对“第一等学问”的看法。
|
一道经典的哲学问题书上说过人的认识能力既是有限的又是无限的,是有限和无限的统一.不仅被解读为人类的认 2020-03-31 …
请教一个关于不可知论的哲学问题休谟认为人的感觉限制是人认识世界的天然屏障,因为人对世界的所有认知都 2020-04-27 …
中国文化的核心是什么?是儒家文化吗?我不认为儒家文化是哲学必须承认这个问题问的比较失败,没有准确的 2020-05-17 …
我不明白的一个关于物质决定意识的小哲学问题马克思哲学认为:“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2020-05-17 …
做人哲学问题如何才能做到出类拔萃,木秀于林而不受风吹之?希望每位看到的人都认真思考下,没有答案也留 2020-06-13 …
为什么哲学上有”飞剑不动“这种说法?请认真回答这个哲学问题.是“飞箭不动”,打错字了。我会酌情选取 2020-06-29 …
社会学和哲学问题马克思社会学认为共产主义社会会实现共同富裕,但马克思哲学的辩证法却认为贫富都是相对 2020-07-15 …
一个哲学问题,关于认识问题的由于人的认识具有相对性,即随着人的认识的不断深化发展,新的问题的也总在不 2020-11-05 …
高中政治问题哲学问题选择,具体是古代文盲是不识字.现代文盲是不会电脑选项,1是认识是不断发展的,2是 2020-11-07 …
问哲学问题这句话属于哪一派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答案说反映了朴素唯物主义观点,哪里有体现? 2020-11-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