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其他-->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司马)光曰“善理财者,不过头会箕敛(按人头收税)耳!”安石曰:“不然,善理财者,不加赋而国用足。”光曰“天下安有此理!天地所生财货百物,不在民则
题目详情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司马)光曰“善理财者,不过头会箕敛(按人头收税)耳!”安石曰:“不然,善理财者,不加赋而国用足。”光曰“天下安有此理!天地所生财货百物,不在民则在官。彼设法夺民,其实乃甚于加赋……”
——摘自陈邦瞻《宋史纪事本末》
材料二 (苏辙说)王介甫(安石)小丈夫也,不忍贫民而深嫉富民,志欲破富民以惠贫民,不知其不可也……及其得志,专以此为事,设青苗法以夺富民之利……
——摘自邓广铭《王安石》
材料三 “青苗钱”以常平籴本1400万作本钱,等于农村贷款,春散秋敛,收息二分。但是无银行主持,缺乏法庭处理贷款的权利义务。有些县官就将整数交给若干农民,也不问他们愿借与否,只责成他们彼此保证,秋后一体带利归还。甚至在执行时,若干县份被指摘并未贷款而向农民一体索息。
——摘自黄仁宇《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
材料四 旧有之系统,包括其中的既有利益,必须铲除,然后……新的体系才能成立。王安石的变法没有引起所述的社会冲突,是因为宋朝的社会还未发展到这一程度,是以纠结新旧两派,作这场决斗。他的改革,只是政治上的一种冲动,而不是一种经济上的发展。
——摘自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指出王安石变法的核心思想。(2)根据材料一、二,概括王安石变法在统治阶级内部所面临的困境。(3)根据材料三,归纳王安石变法在实施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4)根据材料四,指出史学家黄仁宇认为王安石变法失败的根源是什么?
材料一 (司马)光曰“善理财者,不过头会箕敛(按人头收税)耳!”安石曰:“不然,善理财者,不加赋而国用足。”光曰“天下安有此理!天地所生财货百物,不在民则在官。彼设法夺民,其实乃甚于加赋……”
——摘自陈邦瞻《宋史纪事本末》
材料二 (苏辙说)王介甫(安石)小丈夫也,不忍贫民而深嫉富民,志欲破富民以惠贫民,不知其不可也……及其得志,专以此为事,设青苗法以夺富民之利……
——摘自邓广铭《王安石》
材料三 “青苗钱”以常平籴本1400万作本钱,等于农村贷款,春散秋敛,收息二分。但是无银行主持,缺乏法庭处理贷款的权利义务。有些县官就将整数交给若干农民,也不问他们愿借与否,只责成他们彼此保证,秋后一体带利归还。甚至在执行时,若干县份被指摘并未贷款而向农民一体索息。
——摘自黄仁宇《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
材料四 旧有之系统,包括其中的既有利益,必须铲除,然后……新的体系才能成立。王安石的变法没有引起所述的社会冲突,是因为宋朝的社会还未发展到这一程度,是以纠结新旧两派,作这场决斗。他的改革,只是政治上的一种冲动,而不是一种经济上的发展。
——摘自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指出王安石变法的核心思想。(2)根据材料一、二,概括王安石变法在统治阶级内部所面临的困境。(3)根据材料三,归纳王安石变法在实施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4)根据材料四,指出史学家黄仁宇认为王安石变法失败的根源是什么?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不加赋而国用足。(2)统治阶级内部的司马光等人,对王安石改革思想缺乏理解; 王安石变法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遭到利益集团的反对。(3)缺乏社会机制(或独立的银行法律机构)的有效保障; 地方官员在实施中片面化简单化;以及部分官吏借机勒索百姓。(4)从根本上讲,北宋的社会经济基础远还未发展到适应这种改革的地步。
看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司马)光曰...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是一个既光荣又神圣的称号。判断一个人是否是中国公民,就是看他A.是否有中国人的血 2020-05-16 …
按照我国企业财产基本险和综合险条款规定,港口的码头属于( )A.可保财产B.不可保财产### 2020-05-22 …
为打造“阳光村财”,有的村委会每月召集民主管理小组成员,逐项审核村级财务支出,有效地赌塞了村级财务 2020-06-26 …
国家审计机关对国家的财政金融机构和国家审计机关对国家的财政金融机构和企业事业组织财务收支情况的审计 2020-07-04 …
光头爸爸对光头强说:“4年前我的年龄是你年龄的3倍.”光头强对光头爸爸说:“8年后你的年龄是我的2 2020-07-07 …
光辉的足迹60年,光辉岁月弹指挥间;60年,中华大地沧桑巨变。2009年10月1日,我们伟大的祖国 2020-07-11 …
2010年后,我国光伏产业的产能严重过剩。这与全球光伏市场需求不足和国家光伏产业补贴政策有关。从经济 2020-11-15 …
英国古典经济学家威廉•配第曾有名言“土地是财富之母”,以下不涉及土地问题的是()A.俄国农奴制改革B 2020-11-24 …
某国2008年度财政收入为1万亿美元,财政支出为1.4万亿美元()A.这说明该国出现了财政节余B.这 2020-12-18 …
英国将侵略矛头指向中国主要是为了:A.割占中国领土B.掠夺中国金银财宝C.向中国输入鸦片D.向中国倾 2020-12-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