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材料解析题。材料一1875年,李鸿章对日本驻华公使说:“对于近来贵国所举,很为赞赏。独有对贵国改变旧有服装,模仿欧风一事感到不解,我国决不会进行这样的改革,只是军器、
21. 材料解析题。
材料一 1875年,李鸿章对日本驻华公使说:“对于近来贵国所举,很为赞赏。独有对贵国改变旧有服装,模仿欧风一事感到不解,我国决不会进行这样的改革,只是军器、铁路、电信及其他器械是必要之物和西方最长之处,不得不采之外国。”
材料二 梁启超说:“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材料三 孙中山说:“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
材料四 陈独秀说:“我们现在认定,只有‘民主’和‘科学’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的一切黑暗。”
材料五 推翻幕府以后,明治天皇政府实行 一系列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主要内容有:政治方面,“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经济方面,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社会生活方面,提倡“文明开化”,即向欧美学习,努力发展教育。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 根据材料一、二、三、四反映的历史事件,简述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并归纳这四个历 史事件的共同作用。
(2) 根据材料五,分析明治维新的措施,说明其对日本历史发展所起的作用。
(3) 材料一和材料五中,中日两国的变革在 目的上有何异同?
(4) 日本和中国的近代化探索一成一败,出 现这种结果的原因是什么?
21. (1) 经历了向西方学技术(器物) 到学制度再到学思想,这样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过程(或洋务运动学技术;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学制度;新文化运动学思想) 。共同作用:客观上推动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冲击了传统守旧思想观念,
促进了思想解放;带来了中国社会生活的近代化;
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等。(答出其中任意两点作用即可)
(2) 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天皇统治,
为日本经济发展提供政治保障;或提供了稳定的社会环境。经济上: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促进日本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社会生活:向欧美学习,发展现代教育,培养现代化人 才,提高国民素质。(答出上述任意两点)
(3) 相同点:都是为了巩固统治,挽救'危机。不同点:中国是清政府为了维护封建统治,只学技术,不变革制度。日本是全面学习西方,变革制度, 发展资本主义。
(4) 日本全面变革,举国一致,有广泛的社会基础;或日本善于向其他民族学习先进事物,并不 断创新等。中国是渐进变革,加之守旧势力的阻挠; 或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等。
1、改成反问句;2、改成肯定句;3、改成拟人句.1、改成反问句:我是中国人,我很爱自己的祖国.2、改 2020-03-30 …
吉鸿昌在抗日时期的故事1931年9月21日,矢志抗日的吉鸿昌将军被蒋介石逼迫下野,到国外“考察实业 2020-05-17 …
战国水利工程不包括1.鸿沟2.都江堰3.郑国渠4.邗沟 2020-05-21 …
修改病句(1)目前,国家发改委……(2)我们来到这举世闻名的博物馆……(1)目前,国家发改委正在研 2020-06-02 …
历史中国土地改革问?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是何时公布的?它规定了怎样的基本目的.2.新中 2020-06-04 …
关于“鸿沟”这个典故,表述有误的是1.鸿沟现在河南省境内2.划鸿沟为界,出现在“楚汉相争”时按双方 2020-06-11 …
关于“鸿沟”这个典故,表述有误的是1.鸿沟现在河南省境内2.划鸿沟为界,出现在“楚汉相争”时按双方 2020-06-29 …
上联:鸿雁南飞芦苇荡这是听《鸿雁》这首歌的时候,摘了里面的几个词芦苇荡是名词,拆开看,荡又是动词, 2020-07-11 …
结合英国宗教改革,回答下列问题:(1)英国宗教改革的发起者是谁?这和德国、瑞士的宗教改革有什么不同? 2020-12-13 …
鸿运当头花吸收有害气体的情况、鸿运当头花在夜间无阳光照射的情况下对人身体的影响、鸿运当头花的养殖情我 2020-12-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