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近代以来欧美强国的经济地位和相互关系发生巨大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伦敦,1600年人口20万,1750年,人口67.5万(占全国人口的11%)。人口的增长,相应的公共基础设施也

题目详情

近代以来欧美强国的经济地位和相互关系发生巨大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伦敦,1600年人口20万,1750年,人口67.5万(占全国人口的11%)。人口的增长,相应的公共基础设施也得到发展,伦敦定期货运服务在16世纪20年代获得较大发展,伦敦还是全国的水陆交通枢纽,伦敦全国干线公路枢纽地位形成于1730—1750年间,伦敦还是全国的信贷网中心。当18世纪90年代拿破仑侵占阿姆斯特丹后(阿姆斯特丹在17世纪成为了欧洲航运和世界融资的中心,荷兰与英国和法国之间的战争,打击了处于巅峰的阿姆斯特丹),伦敦开始取代它的位置,发展为世界货币市场中心。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1927年7月,英国、法国以及美国的中央银行行长在纽约长岛达成了一项合作协议,试图稳定当时的国际货币体系。其协议的主要内容包括美国主动调低利率,引导资金回流英国,维持英镑汇率稳定;增加美国产品出口,用低利率促进纽约金融中心地位的提高。                                          ——节选自《大庆晚报》2009年4月25日

材料三  美国和西欧各国存在着许多共性,如共同的历史、文化、政治价值观和社会经济、政治制度等,这是它们之间建立联盟的可能条件,但并非是必要条件,必要条件是政治或经济利益上的一致。……只是在大战以后,西欧与美国都面临着一个它们认为的“共同的劲敌”——苏联!这才使它们“求同存异”结成联盟。

——《欧洲在美国心目中地位的变化》

材料四  公约的初衷并不在于要取得多大的成就,而是在它所代表的是什么……表明了战后欧洲(和美国)发生的最重大的变化——一种分享信息并在国防、安全、贸易和货币制度及其他许多领域里合作的意愿。——《战后欧洲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伦敦经济地位发生的变化及导致变化的因素。(5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两次世界大战期间世界货币体系的特点及其原因。(6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促成美欧合作的因素。材料四中的“一种分享信息并在国防、安全、贸易和货币制度及其他许多领域里合作的意愿”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有何典型表现?(6分)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变化:伦敦取代阿姆斯特丹成为世界货币市场的中心。(2分)

原因:交通发达,以伦敦为中心的国内市场发展,信贷业发达;英国对外殖民扩张,拓展了海外市场;英、法、荷相互争夺,荷兰败北,使阿姆斯特丹金融地位下降。(3分)

(2)特点:以英镑为核心的国际货币体系逐渐走向崩溃。(2分)

成因: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美、德经济超过英国,世界贸易中心从伦敦转移到纽约;第一次世界大战给英国带来一定的创伤。(4分)

(3)因素: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存在共性;共同的利益需求;对抗苏联的需要。(3分)

表现: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军事安全合作;布雷顿森林体系的金融合作;马歇尔计划的经济合作;关贸总协定的贸易合作;联合国的政治合作。(3分,三点即可)

看了近代以来欧美强国的经济地位和相...的网友还看了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