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声。(1)颈联两句
题目详情
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声。
(1)颈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请简要赏析。
(2)本诗尾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流露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声。
(1)颈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请简要赏析。
(2)本诗尾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流露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品味诗歌语言,主要是品味关键字词,古人写作诗歌讲究对字的推敲,所以有“炼字”“诗眼”之说.品味关键字词是诗歌考查的主要内容.学生应留心字词在诗中的意思,体会该字词在诗中创设的意境,学会分析该字词所传达的情感.“空” 表现了环境的幽静,写出了人的心情与山光水色相应.“悦”由秀美风景而产生的愉悦心情.
(2)做这类题,学生应了解常用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手法,审清题目,分析这里所用艺术表现手法的类型.总结为:这首诗运用了某一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一种思想情感.这里作者通过“以动写静”手法,衬托禅院的寂静.
答案:
(1)(6分)“诗眼”分别是“悦”“空”.“悦”是说寺后的青山映照着日光,秀美的景色使飞鸟怡然自乐.(1分)“空”是说潭水清澈,临潭顾影,使人心中的俗念(或杂念)消除净尽.(1分)“悦”“空”两字既写出了环境的幽静美好,也表现了诗人内心的愉悦与宁静.
(2)(5分)以动衬静的手法.(或反衬手法)(1分)万物之音响全部消寂,而仅有禅院的钟表磬之音,袅袅不绝,它使这寂静的禅院更显空寂.流露出诗人忘却世俗、寄情山水的隐逸情怀.
译文:
大清早我走进这古老寺院,旭日初升映照着山上树林.竹林掩映小路通向幽深处,禅房前后花木繁茂又缤纷.山光明媚使飞鸟更加欢悦,潭水清澈也令人爽神净心.此时此刻万物都沉默静寂,只留下了敲钟击磬的声音.
赏析:
此诗抒写清晨游寺后禅院的观感,以凝炼简洁的笔触描写了一个景物独特、幽深寂静的境界,表达了诗人游览名胜的喜悦和对高远境界的强烈追求.全诗笔调古朴,层次分明,兴象深微,意境浑融,简洁明净,感染力强,艺术上相当完整,是唐代山水诗中独具一格的名篇.
这首诗题咏的是佛寺禅院,抒发的是作者忘却世俗、寄情山水的隐逸胸怀.诗人在清晨登破山,入兴福寺,旭日初升,光照山上树林.佛家称僧徒聚集的处所为“丛林”,所以“高林”兼有称颂禅院之意,在光照山林的景象中显露着礼赞佛宇之情.然后,诗人穿过寺中竹丛小路,走到幽深的后院,发现唱经礼佛的禅房就在后院花丛树林深处.这样幽静美妙的环境,使诗人惊叹,陶醉,忘情地欣赏起来.他举目望见寺后的青山焕发着日照的光彩,看见鸟儿自由自在地飞鸣欢唱;走到清清的水潭旁,只见天地和自己的身影在水中湛然空明,心中的尘世杂念顿时涤除.佛门即空门.佛家说,出家人禅定之后,“虽复饮食,而以禅悦为味”(《维摩经•方便品》),精神上极为纯净怡悦.此刻此景此情,诗人仿佛领悟到了空门禅悦的奥妙,摆脱尘世一切烦恼,像鸟儿那样自由自在,无忧无虑.似是大自然和人世间的所有其他声响都寂灭了,只有钟磬之音,这悠扬而宏亮的佛音引导人们进入纯净怡悦的境界.显然,诗人欣赏这禅院幽美绝世的居处,领略这空门忘情尘俗的意境,寄托自己遁世无门的情怀.
(2)做这类题,学生应了解常用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手法,审清题目,分析这里所用艺术表现手法的类型.总结为:这首诗运用了某一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一种思想情感.这里作者通过“以动写静”手法,衬托禅院的寂静.
答案:
(1)(6分)“诗眼”分别是“悦”“空”.“悦”是说寺后的青山映照着日光,秀美的景色使飞鸟怡然自乐.(1分)“空”是说潭水清澈,临潭顾影,使人心中的俗念(或杂念)消除净尽.(1分)“悦”“空”两字既写出了环境的幽静美好,也表现了诗人内心的愉悦与宁静.
(2)(5分)以动衬静的手法.(或反衬手法)(1分)万物之音响全部消寂,而仅有禅院的钟表磬之音,袅袅不绝,它使这寂静的禅院更显空寂.流露出诗人忘却世俗、寄情山水的隐逸情怀.
译文:
大清早我走进这古老寺院,旭日初升映照着山上树林.竹林掩映小路通向幽深处,禅房前后花木繁茂又缤纷.山光明媚使飞鸟更加欢悦,潭水清澈也令人爽神净心.此时此刻万物都沉默静寂,只留下了敲钟击磬的声音.
赏析:
此诗抒写清晨游寺后禅院的观感,以凝炼简洁的笔触描写了一个景物独特、幽深寂静的境界,表达了诗人游览名胜的喜悦和对高远境界的强烈追求.全诗笔调古朴,层次分明,兴象深微,意境浑融,简洁明净,感染力强,艺术上相当完整,是唐代山水诗中独具一格的名篇.
这首诗题咏的是佛寺禅院,抒发的是作者忘却世俗、寄情山水的隐逸胸怀.诗人在清晨登破山,入兴福寺,旭日初升,光照山上树林.佛家称僧徒聚集的处所为“丛林”,所以“高林”兼有称颂禅院之意,在光照山林的景象中显露着礼赞佛宇之情.然后,诗人穿过寺中竹丛小路,走到幽深的后院,发现唱经礼佛的禅房就在后院花丛树林深处.这样幽静美妙的环境,使诗人惊叹,陶醉,忘情地欣赏起来.他举目望见寺后的青山焕发着日照的光彩,看见鸟儿自由自在地飞鸣欢唱;走到清清的水潭旁,只见天地和自己的身影在水中湛然空明,心中的尘世杂念顿时涤除.佛门即空门.佛家说,出家人禅定之后,“虽复饮食,而以禅悦为味”(《维摩经•方便品》),精神上极为纯净怡悦.此刻此景此情,诗人仿佛领悟到了空门禅悦的奥妙,摆脱尘世一切烦恼,像鸟儿那样自由自在,无忧无虑.似是大自然和人世间的所有其他声响都寂灭了,只有钟磬之音,这悠扬而宏亮的佛音引导人们进入纯净怡悦的境界.显然,诗人欣赏这禅院幽美绝世的居处,领略这空门忘情尘俗的意境,寄托自己遁世无门的情怀.
看了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About小石潭记1、②段写了潭水的什么特色?用了什么写法?好处是什么?2、小石潭溪水的流向是怎样 2020-04-08 …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减轻途径:(1)防止噪声产生——在_________;(2)阻断噪声的转播——在_ 2020-05-17 …
平声上声去声入声古诗词里面的平声、上声、去声、入声是什么意思啊 2020-06-16 …
填空:1,风声雨声读书声声事入耳_2,竹石的作者是_搭石的作者是_杨柳的作者是_,3,宝剑锋从磨砺 2020-06-26 …
(1)控制噪声的方式有三种:防止噪声产生,阻断噪声传播和防止噪声进入耳朵.车门车窗己关闭的汽车内的 2020-07-01 …
控制噪声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摩托车的消声器是从处防止噪声进入耳朵;工厂用的防声耳罩是从处防止噪声的 2020-07-01 …
小石潭记1小石潭位于何处2作者如何发现的小石潭3小石潭的特征4找出文中写石句,看看从那几方面写的5 2020-07-02 …
(1)控制噪声的方式有三种:防止噪声产生,阻断噪声传播和防止噪声进入耳朵。车门车窗己关闭的汽车内的乘 2020-11-12 …
小石潭记1.描写自己主观感受,抒发自己被贬之后抑郁孤寂、凄神悲凉之情的句子是:2.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2020-12-01 …
小石潭记1,描写潭周围的极幽极佳的景致的句子是```````2,本文写景过程中表示主观感受的一个句子 2021-01-13 …